分享

散文||永宁巷杂记

 冬歌文苑 2023-07-22 发布于北京

永宁巷杂记

温州朔门街区的永宁巷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巷子。它东迤海坛山,西尽解放街。在温州,像这种不足4米宽的街巷比比皆是,各有各的特色,而永宁巷因永宁寺和古德院独树一帜。

温州老街朔门街区历属繁华北埠,临江负山,宜商宜居,自古就是工商业者和贤佳名士杂处的街坊。得一方居民世代守望相传,精英辈出、勤劳务实、诚信经营、尊文重教等优良传统,在此蔚然成风,经久不息。

现代生活的节奏至使狭窄破旧的永宁巷没有了往日风光,漫步其中,细细感受其古朴民风民俗,获益颇深。从东往西一路走来,大多都是典型的瓯越地区四合院。站在大门口朝里浅眼望去,院里依然保持着古建筑风格,左右厢房,后屋厨房杂屋,厅堂中间见阳光之地种满花草、景观树。

来到“古德院”,更是令人慨叹。首先入眼帘的是院里两棵大树,一棵香樟,一棵桂花,像这样的古树在朔门老街其他院落难觅踪影。当初这里一片滩涂,智慧先祖建院后慧眼识株从大罗山顶寻得此树并带回院里栽种,使得留存至今。主人自豪地说,这两种不同种类的树,根部缠绕在一起,互取依靠,枝繁叶茂,香樟散发的独特清香令院里四季飘香,在屋里不需点烧驱蚊剂,没有蟑螂虫子,睡在床上静谧清心。到了金秋九月,一簇簇桂花挂满枝头,由于树高,它的花枝逾过围墙,给整个永宁巷带来桂花香。如果说树是一种灵性底蕴般存在,那么院的先辈主人金氏树立的德教典范更是一座丰碑。他倡导的以德治家广为传诵,并扬名立万。清乾隆帝下江南御赐“金树德堂”匾额一方,时至今日,那金灿灿的匾额仍悬挂在堂屋正梁之上,给人一种庄严肃穆感,仿佛穿越到我们的帝王时代。

如今,古德院的厢房为保留它的生活气息,让现代人瞻颂,里面改建为“私厨定制”餐厅,专请瓯菜大厨烹烧独具风格的瓯菜,传承丰富多彩、闻名遐迩的民间饮食文化。其中的重刀工生吃象拔蚌,切片薄如蝉翼,在冰块上稍稍卷起,蘸上芥末,入口绵柔,唇齿滑爽;精确到秒的古老蒸法活蒸东星斑,浇上秘制高汤,食之外脆里嫩,鲜香可口。这些传统烹饪其取食材相当考究,大多采用近海海鲜水产,做到活杀活烧,保留原汁原味,是舌尖上的温州难得之处。

永宁寺是一座合院式神庙建筑,坐北朝南,整个院子面积不大,却依然保留完好仪门,厢廊,正殿。院内中央处为一放生池,池水幽静深绿不见底,上架石板桥,俯身相望,偶见红色的鲤鲫翘尾波影和依石壁慢慢爬的绿毛龟吐着口圈。

估计进里面的生灵都会自生自灭,永享安宁。

正殿为五间硬山顶建筑,民间为台梁式结构,前廊为鹤胫式船篷轩,次间梁为台梁穿斗式,明间的金柱下均有履盆式柱顶石,脊檀尚有彩绘,主体梁架结构为清早中期风格。在温州有很多著名的庙宇,如娄桥南山寺、景山护国寺、人民路妙果寺等。它们历代久远,同青山同岁,大多占地宽广 ,宝殿雄伟壮丽,灵光永煦后人。因受地形限制,又处在商住繁华街区,岁月悠久的永宁寺如小家碧玉般存在,跟众多庙宇一起如繁星般点缀在温州这块福地上。

一场所一景观必有一故事,永宁寺也不例外。

史传清初,温州腹地屡遭倭寇侵扰,百姓苦不堪言。时驻当地的一位将领多次晋奏朝廷,请缨出战,没有得到重视,他就选择辞官相挟。皇帝被他的衷心所感染,遂应其愿,调派重兵。由于倭寇机动性强,盘踞岛屿,不利于大兵团作战。那位将领亲自挂帅,驻扎在寒风凛冽的瓯江边,自修罗帐,不扰居民。他多次率精英乔装深入倭寇驻点,使用计谋,历经数月将匪寇一举歼灭。朝廷为颂扬他丰功伟绩,在他的驻地建庙配享,封号为永宁大王,自此永宁寺名扬四海。当地百姓广为传颂,每每时节都会到永宁寺祈福永宁,默许海晏河清。现今的永宁寺依旧香客不断,那悠悠绵长的诵经声时有响起,给你躁动的心灵带来一份沉静,沉静。

永宁巷除了古德院、永宁寺,还保存众多小院,进深达几十米。院里绿树成荫,摆设古朴。那小木楼,小青瓦,木门窗,廊下的石凳,上下楼咚咚作响的木楼梯,起坐发出吱呀吱呀声的小竹椅,应有尽有。它们各有自己的特色,虽多次成为危房,多次翻修,但依然保留着门庭台阶、家伙什儿。

这些向世人展示的不加修饰的老建筑,你能从中读到历史的苍桑和人文的底蕴。

如其中的“爱吾庐”老宅,虽几经易主,房子几经修葺,宅门口的半拱形立体石柱都不曾动过。雕刻在柱石上的骈文“惟诚行善平安法,和气致祥欢喜心”,字面意思简洁易懂,直达内心深处。抬头望去,宅子阳台上放满盆栽,爬山虎也来凑热闹,紧紧攀附在西南两面墙上,绿得晃眼。此宅闻名有诗刻亭廊佐证:

孟夏草木长 绕屋树扶疏

群鸟欣有托 吾亦爱吾庐

现居此地老人述说,宅子环境舒适,长居于此,健康,养人,老人长寿,儿孙幸福。

还有其他的宅子,沿用统一造型设计,倒是镂刻在门口的对联让人耳目一新。如“高怀同霁月,雅量洽春风”,做人要胸怀宽广,有容人雅量;“积铢累寸崇节俭,善行迎人贵虔诚”。铢是古代计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跟头发丝差不多,你说小吧,形容勤俭持家要一点一滴积累,待事待人要尊重有诚意;“一勤天下无难事,四美堂中享太和”,相信懂中文的都能看懂其丰富内涵。这些脍炙人口的对仗细细品,再品,有如一道光照进你的心间,亮堂一辈子。

在温州,老的街区都是街中有巷,巷中有弄。大多都是横向为巷,纵向为弄。巷中每二三户人家就有一条小弄,弄堂窄小,方便居民进出,也是连接前后巷的捷径。永宁巷通后面的七枫巷前面的兵营巷就有多达数十条弄,可以想象得到以前的门庭若市和响彻各家各户的叫卖声。

在以往,民间游历的商贩,在招揽生意时或用响器声或用吆喝声,因所卖货物的不同而各有创造。馄饨担用竹梆;卖针线首饰的货郎担用泼浪鼓;糖儿担用手中打糖的锤子和切刀相撞击,叮当作响;卖肉的吹角螺;卖草药的能一连串吆喝出草药名称:落地金钱,金银花,白马兰,洋夏爬,人参,当归,枸杞……每到会市当口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如今,这种吆喝声在城市已很少听到,农村尚存。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永宁巷因地域短板亦不能作为商业街道,却见到各家的老人悠闲地躺在卧式竹椅上,有阳光的时候也会出来晒晒太阳,扶着四条腿的扶杖在街上缓缓走动。屋里服侍老人的上了年龄的子女,有的带着老花镜在看书,记着每天的收支,盘算着几时去楼上收房租抄水电表,有的在一遍一遍听电视上的戏曲,还有的在折庙里烧香用的折纸,打着毛线。街上偶见的便利店也是售卖少量的日用品,鲜见有专卖老人的尿不湿,轮椅租赁,家里用的洗碗布;街口还有房产中介,拼旅游的旅行社。专为爱美妇女盘头发洗脸化妆的老发廊也罗列其中,屋子偏小设备陈旧,都是老年妇女为老年妇女服务,不见姑娘丫儿,除了广场舞麻将馆,这里也是她们重要聚集地,几个女人在一起,格外亲热,话语忒多,满屋春风般温暖。

专卖花生的老妇老伯也占据了一间能做买卖的店面。每天清晨都有煮熟花生的清香飘来,走到跟前,大的不锈钢桶里散发着蒸汽,下面煤炉的鼓风机把火燎得特旺,不一会一筐花生就见底。买了一次感觉味道不错,一来二去就熟识了。

花生来源于仙岩。那里光照充足,水草肥美,特有的沙土松软肥沃,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有机物,出土的花生外观漂亮,肉质饱满,松脆可口。花生来了后要仔细的清洗,把那些滥芋充数的“坏花生”挑出来。老伯老妇就是靠人工,看他手指上缠绕的白纱布和一张被屁股磨出光彩的竹椅就知道有些年头了。

他们说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专卖花生。每天重复着同样单调枯燥的事:从库房里调出花生,洗花生、挑花生、阴干花生、煮花生、卖花生。我感到惊讶,他说,卖给人吃的东西不能使诈,每天有点挣的就好,心里踏实!我看他历经沧桑的脸庞展开自信从容的微笑,似绽开的一朵皱菊。

永宁巷的故事其实不是故事,他只是人们世世代代生活的点滴,没有尽头!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操金元,笔名:金元。1979年出生,湖北蕲春人,温漂一族,热爱旅游,热爱文字,热爱写作。其作品《福叔的字据》《塘河船上人家》《喜为瓯柑》《我与阿长》《我与温州日报》等刊载在温州日报上。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