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山东经济奇迹!土布手工业如何打败现代化工厂?

 图书馆收藏文库 2023-07-22 发布于山东
抗战山东经济奇迹!土布手工业如何打败现代化工厂?

山东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600~900毫米,光照时间长,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不但有金矿,还是中国四大产煤区之一。1930年代,山东的耕地面积就达到1.1亿亩,小麦平均产量4900万担,1934年更突破了6700万担,成为当时的全国第一,加上杂粮,年产粮食800万吨,供3800万民众吃饭毫无困难。经济作物方面,1931年山东的棉花产量就达到200万担,花生产量约800万担,都是全国第一。

抗战山东经济奇迹!土布手工业如何打败现代化工厂?

同时,山东半岛南北两岸均有盐场分布,是全国四大产盐地之一。物产丰富、经济能够自给自足、山地和平原交错的山东,是敌后游击战的天堂。当时山东的实际统治者韩复榘,如果依托山东,好好跟鬼子周旋,是有可能长期坚持下去的。

抗战山东经济奇迹!土布手工业如何打败现代化工厂?

可惜,这位“向方将军”脑子不清醒,一枪不发就溜了,不但自己落了个枪毙的下场,还把山东完整的丢给了日寇,这下可让鬼子捡到了宝。

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就高度重视对山东的经济侵略,到抗战前,在山东的总投资额不下3.2亿日元,涵盖了纺织、烟草、面粉、火柴、制油、铁器加工,甚至连屠宰业也不放过,1932年青岛50多家外国工厂中,日本占48家,而山东民族工业资本只相当于日资的1/10。1938年占领山东后,日寇进一步把掠夺的触角深入农村,对花生、棉花、盐等农产品连征带抢,仅1940年就掠夺花生2.8万吨,花生油1.9万吨、棉花2.2万吨,海盐14.2万吨,运往日本的煤炭更是高达123万吨!这样,日寇一方面以武力为依托,廉价获取工业原料,一方面产出大量初级工业品、特别是各种棉布,实行倾销,在经济战中占有了主动权。

另一方面,抗战期间国统区最紧缺的物资,还就是各种布匹。人每天得穿衣服,军队的军服、给伤员包扎用的纱布,也是消耗的大头。按理说这个问题好解决,国府搞不了重工业,搞点纺织工业总行吧?

可惜,国府不管还好,越管越糟。

1943年国统区棉花产量还有295万担,国府一管吧……1944年就降低了一半,只剩下155万担,陕西棉花1943年能出产90万担,国府一插手,1944年跌到50万担,1945年只剩下20万担。

抗战山东经济奇迹!土布手工业如何打败现代化工厂?

原料缺乏、管理不善,生产自然惨兮兮:后方总人口1.6亿,至少要安装160万个纱锭才能满足需要,但八年时间,国统区的纱锭总共也没超过20万个,只能满足12%的需要,反而把7万多个纱锭放在仓库吃灰。这样,1943年时国统区的土布、机织布还能产1600多万匹,到1944年又跌到700多万匹,市场出现严重短缺,各种纱布简直可以当硬通货使用。

抗战山东经济奇迹!土布手工业如何打败现代化工厂?

好在国府买办当久了,有路径依赖,1940年5月,蒋公命令戴笠开始从沦陷区抢运物资。

抗战山东经济奇迹!土布手工业如何打败现代化工厂?

所谓“抢运”,就是从沦陷区向国统区走私紧缺的各类物资。

你说要是走私点先进武器、稀缺矿产吧,倒也可以理解。可惜戴局长只能把80%的经费都用来走私布匹、棉纱,满足后方的日用品需求。

抗战山东经济奇迹!土布手工业如何打败现代化工厂?

这可把鬼子乐坏了,它们正好一面借助走私,向国统区倾销布匹、日用品等过剩物资,一面获取猪鬃、桐油等战略物资,顺手还能打击国统区的民族工业,一举三得,简直赢麻了。

抗战山东经济奇迹!土布手工业如何打败现代化工厂?

戴笠

这招既然对国统区有效,山东的鬼子也有样学样,把它照搬来对付八路。

早在1920年代,山东农村的家庭纺织业就被洋布摧毁,而1943年,仅八路军第115师和山东纵队的军服供应,就需要15万匹棉布,整个山东根据地的军、民总需求量在100万匹以上,价值20-30亿元。鬼子的如意算盘,就是用青岛生产的棉布,向抗日根据地大量输出,用缴获的法币来抵偿贸易差额,这样就可以法币挤到根据地,掠走粮食、原料,如果根据地棉布不能自给,就无法禁止这种掠夺贸易,一段时间后,等到根据地买不起洋布,不得不重新发展手工纺织时,他们就突然降价、廉价倾销,再把家庭纺织业摧毁一次,这样反复拉扯,根据地民穷财尽,不用扫荡就要自己垮掉。

而且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的工业化已经进行了50年,劳动生产率比根据地要高得多,先进的工厂化生产,战胜落后、分散的农村家庭手工业,在历史上似乎是一种必然,外加这次日寇还有武力依托,看上去真是怎么都不会输。

抗战山东经济奇迹!土布手工业如何打败现代化工厂?

早在明治时代,纤维工业就是日本的支柱产业

可惜,时代变了。

我党领导下的农村根据地,就要让日本财阀们都开个大眼儿,见识见视什么是先进生产关系的无穷威力。

经过减租减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粮食、花生油不但能自给自足,还有大量出口,由于解放了大部分海岸线,根据地产的海盐也是经济核武器,沦陷区需求量很大,只剩下棉布这个唯一的漏洞,只要解决了穿衣问题,经济斗争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一开始,也有人认为要用工厂打败工厂,搞了一些公营纺织厂。但是,敌人扫荡、生产工具被封锁,这种条件下用工厂化模式生产,相当于叫花子和龙王爷比宝、到敌人擅长的领域硬碰硬,不但不适宜敌后斗争,也和八路们落后的生产技术不适应。很快,这些纺织厂就摇身一边,成了纺织科研机构,只负责改良纺车、改进和研究纺织技术,而斗争的重头戏:棉布纺织,就完全依靠群众一家一户,在家庭中的劳动。

抗战山东经济奇迹!土布手工业如何打败现代化工厂?

虽然是家庭劳动,但组织方法可完全不同。根据地向参与纺织的群众提供了好几种生产模式,任君选择:最初级的叫附属小组,由根据地提供棉花、棉线等原料,群众领回后按标准纺织,根据地则只收回成品,纺线1斤给工资15元,织布1匹给工资40元,相当于政府扶持下的来料加工。第二种叫独立小组,群众自己推选组长,负责棉花、棉线的采购,独立生产、自主销售。这样,缺乏生产资金,对赚钱没有充分把握时,可以先组织附属小组。手艺练好了、行业熟悉了,有了自信心,就可以自己组合,成立独立小组。

抗战山东经济奇迹!土布手工业如何打败现代化工厂?

发展到独立小组后,又要再次细分。长期以来,织布工的资金都比纺线工雄厚,可以操纵棉线价格,对纺线工搞剥削,因此纺工都不乐意和织工合作。根据地纺织业发展初期也是如此:大部分小组都是全部由纺线工、或者全部由织布工组成,称为纺线小组或织布小组。有了组长代替组员领棉-交线、领线-交布,领取工资;或者买棉-卖线、买线-卖布,商务谈判和生产可以分开,不仅能够节约时间、增加产量。纺工和织工之间的个人交易,也变成了小组之间的集体谈判,避免了直接冲突,时间一长,纺线小组和织布小组之间建立了信任,就重新组合,由一个织工带几个纺工组成的“混合小组”,棉线直接交到织布机上,可以现地发现质量问题、商量改进方法,进一步提高了质量,加强了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抗战山东经济奇迹!土布手工业如何打败现代化工厂?

到了这一步,又会发展出更完善的组织,这就是纺织合作社。参加合作社的纺工仍在家庭中间劳动,组织起来进行分工,统一进货、纺线织布,不仅能领取工资,盈利的40%也按股份分红,另外40%按织布纺线的成品数分红,10%作为公积金,10%作为职员奖励金,经济公开、分红办法合理,纺线工和织布工的矛盾完全消除,合作基础进一步稳固,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为了抓质量,根据地甚至还搞出了ISO标准认证,把棉线定为3等,一等线15元,二等线12元,三等线9元。一般来说,4斤棉花只能织布1匹,但是如果纺工手艺好,全部纺成一等的细线,1匹布就只消耗3.5斤棉花,粗布变成细布,价格也能提高,纺工和织工都能增加收益,在合理的经济刺激下,山东手工纺织的质量不断提高,从1944年开始,根据地的土线已经纺得和洋纱一样又细、又匀,织出来的土布和日本洋布相差不远,而且还结实得多,被老百姓称之为“土洋布”,实现了质量、价格的双超越。

当然,一味强调质量也不行。如果只让市场自己调节,老手们的技术都超过机器水平了,新人们纺织的粗线、粗布肯定卖不出去,新入行的纺织工就不愿意继续学习。对此,根据地就搞政府采购,大量购买粗线、粗布,用它们来做粮食的口袋——在军粮运输中,各类粮袋也是消耗巨大的物资,这样销路就有保障,保证了纺织新手们纺1斤粗线,也能得到五、六块钱的工资,有持续提高技术的动力,只需要扶持他们一两个月,聪明的山东农民们就熟能生巧,可以纺二、三等线了,手工纺织的规模也就能继续扩大、质量继续提高。

抗战山东经济奇迹!土布手工业如何打败现代化工厂?

同时,为了确保棉花供应数量,1941年9月初,根据地就对沦陷区执行了棉花禁运,规定在根据地内,每人每次购买棉花不得超过20斤;棉商运棉100斤就要办运销证,把青岛等地日本纺织厂的原料来源基本卡死。

逼得他们守着山东这个产棉大省,却不得不从海路运进外地棉花,维持生产,推高了洋布的成本,让它们进一步失去竞争力。从1942年开始,经过1年半的时间,山东根据地的军、民穿衣问题彻底解决。胶东区和鲁中区1943年就实现了布匹自给,1944年开始外销其他根据地,纺织基础薄弱的滨海区,1944年也实现军布的全部自给,民布自给半数以上。敌我争夺激烈的鲁南1944年实现了军布自给。

抗战山东经济奇迹!土布手工业如何打败现代化工厂?

这时候,轮到鬼子头疼了,1943年前,它们还封锁洋布,想困死根据地,到了1944年,只能降价倾销,试图干扰手工纺织业的发展,不过这时降价也来不及了——国统区之所以不得不接受走私的日本布匹,是因为自己生产不足,对根据地来说,洋布却只是添头,可有可无,一纸禁令就可以拒之门外,相反,根据地还组织“土洋布”统一运销、集中谈判,既保证销售价格稳定,又持续抢占城市的市场,双管齐下,逼得日本纺织厂苦不堪言。

另外,手工纺织还大大改善了根据地人民的生活、提高了妇女地位。织布工人每天能织布1匹,可以挣30-40元,山区、滨海的几十万贫苦农民就依靠纺织收入渡过了1944年严重的春荒。妇女每4天纺线1斤-2斤,能得到工资10到20元,可以买10到20斤粮食,不但自己能吃饱,还赚出了一个成年人的口粮,过去,她们经济上不独立,被轻视,被虐待,现在她们也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家里发言权增加,有效的促进了家庭的和睦。由于买棉、卖线、卖布,大部分纺织合作社都是妇女主持,妇女的社会活动大大增加,过去许多老妈妈不准自己的女儿和媳妇参加妇救会,现在反而鼓励她们去参加。

抗战山东经济奇迹!土布手工业如何打败现代化工厂?

而对于整个山东根据地军民来说,手工纺织业只是开了个头,到1945年底,山东已经发展出了4790个合作社,涵盖手工纺织、花生油、渔业、盐业、运销等各个方面,资金5600万元;在1946年上半年的短暂和平中,山东的合作社发展到8394个,资本两亿元,不仅有村级合作社,很多地区还发展出了区一级的合作社,历史最悠久的宿山区合作社,有多达65个村共同参与,1946年底,山东省已经有250万辆纺车,50万张织布机,年产布匹五百万,纺织收益能养活全省人口的六分之一,经济繁荣、市场活跃,远远胜过持续凋敝的国统区。

抗战山东经济奇迹!土布手工业如何打败现代化工厂?

从这个意义上讲,也难怪蒋公急着发动内战——毕竟,再让八路这么和平建设下去,自己不但军事失败,经济上也要失败,哪里丢得起这个人?

因此,从敌、我对比来看,山东的日寇和我军做了一次全方位的较量,双方都祭出了生产、销售,行政手段,结果敌完败,我完胜。从国、共对比来看,国府守着陕西、河南等产棉大省,还有比根据地更好的工业人才和设备条件,却只能靠走私解决问题,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戴老板的“抢运公司”,还在吭哧吭哧的走私布匹,连这种最初级的轻工业品都搞不定,还指望他们发展什么重工业?

最近,某些人总爱在网上说什么“国力如此,抗战谁来也打不赢”。在他们眼中,似乎国力对比是线性发展、永远不会变化的,强的越来越强,弱者永远赶不上,面对强者的侵略,弱者要么坐以待毙、只求死得好看,要么找个爸爸帮忙。这种观点,说好听点是机械唯物主义,说难听点就是亡国论在现代网络的具体提现。它们也不想想,如果真是这样,现在统治地球的哪里会是人类?应该是霸王龙嘛!

要知道,《论持久战》的核心目标,并不是怎么拖延时间,而是在争取时间的同时,快速逆转敌我力量的对比。而事实正如他所说:穷,是错误的办法产生出来的,在有了合乎人民利益的新政策之后,决不会穷。农村根据地确实经济落后,但在抗战中,我们通过严格控制粮食、棉花、食盐等重要农产品,让敌人难以获得工业原料,而日本又没有庞大的殖民帝国来供应自己的工业,甚至都无法独立养活其巨大的人口。因此,只要我们管住自己的资源,我们依赖敌人少,敌人依赖我们多,在敌我经济斗争中,我们就能常胜不败。经济垮了,任凭日寇有再多的飞机大炮,也只能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坐等审判的来临。

正确的道路,必然是人心所向,两相比较,抗战的希望怎么会不在敌后军民一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