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定边 / 樊兴茂 【散文】/《我的父亲和母亲(三)》

 九州作家 2023-07-22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樊兴茂:男,陕西定边人,退休干部,89岁。平时以“玩”为主,偶尔写点家史、村史、生活回忆等。



我的父亲和母亲

(二)

樊兴茂

从一九四四年到一九四九年,那个时代,穷人特别多,沿门乞讨的可以说天天有,有时一天就有几人上门讨要。我家最困难的时期虽说没有沿门讨要过,但是无来下锅,不能按时吃到饭、饿肚子的事常有。

我母亲年轻时就经历过缺吃少穿、受人浅看伤心的事,看到穷人上门乞讨,如有熟食先给吃点熟的,然后再给一点生的,她给乞讨者的米面都是上等的,从不拿下等的米面打发乞讨者。

妈妈常对我们讲,讨吃子要的粮食都是天赐给人家的,是粮食作物上面给人家多结的,给讨吃子打发的越多,粮食作物就结的越多,你给的越少,它就会结的越少。

现在回忆起妈妈说的话好象真的如此,那些不给讨吃子打发的人,怕来人多吃他一碗饭的小气人家,现在不见得就富有!来人多、客去不断的大门户的人家,不见得就比别人穷!

我母亲乐意帮人解除困难,如谁家的妇女生小孩,难产或身边无人照料时,只要她知道,就会主动上门照顾。这个门风在我的妻子、孩子身上至今能找到从前母亲的烙印。

我记得,我户家四妈生她大儿子时,她当时没有了婆婆,我四爸不在家,身边无人。她家和我家对门而且很近,我四妈向我母亲喊叫作手势,我母亲明白她的意思,我妈妈立刻到她家为她接生包裹小孩。之后每天按时到她家给她做饭烧炕,她家没有柴粪,全都是我母亲从我们家拿的,一直把她伺候满月。 

四十年代初,或许是因气候原因,在姬塬的塬上无人种小麦。我家虽立了农事、年产一万多斤粮食,只种糜谷、荞麦、蒸麦,就是不种小麦,每年用燕麦换一点小麦,所以小麦紧缺,平时很少能吃上小麦面。

当时在我家,只有我爷爷,过一段时间能吃上我母给做的白面烙饼偏饭,当时确确实实只给我爷爷一人吃,其他人都吃荞麦面烙饼。

爷爷吃偏饭时,总要给我们弟兄三人分吃一点,但是没有得到妈妈的认可,我们谁也不敢吃,直到爷爷下令让我妈妈放话,我们才敢从爷爷手中接吃饼子。妈妈很少打骂我们姐弟兄妹,但我们在妈妈面前都是言听计从。

我妈妈没上过学、没文化,是一个普通家庭妇女。但她贤慧明理,教子有方。

我堂兄五岁时父親去世,母親改嫁,他留在我家由我母亲抚养,在我们兄弟三人穿衣中,我母亲先给我堂兄做的穿上,再给我们两人做。吃饭时,给我们兄弟三人盛饭时,先给我堂兄盛,然后才是我们兄弟两人。教育上,对我们兄弟三人是同样严格,不偏不倚。

小时侯,妈妈常常对我讲,不能进别人家的园子里拔人家的萝卜、摘人家的桃杏,不能惹人家的心孩……我工作后,特别是我工作在堡子湾的那些年,妈妈多次对我讲,堡子湾我们的亲戚多,在有亲戚的地方工作,要认亲,有大有小,有礼有节,不能摆干部架子,在亲戚面前摆干部架子,会让亲戚看不起,会骂你狗气。

在工作中不能偏向亲戚,处事要公正无私。如果处事不公、偏向亲戚,伤害到群众利益,会引起群众反对唾骂,你就会一事无成。

我在堡子湾工作18年,获得了群众的肯定,至今说起来,还没有听到过不好的话,党的培养不能忘记,妈妈的教诲始终响在耳边。

我兄嫂结婚后与我同家四年,我弟弟结婚后与我同家八年,前后十二年。在这期间,一大家人的吃饭穿衣全是由我母亲安排,一个十几人的大家庭生活了十二年,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兄弟之间,孩子之间,都是和睦相处,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矛盾和纠纷。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我母亲明理公正、不偏不倚。大一点的孙辈至今都给予我母亲至高无上的评价。

从我出生到一九八一年我母亲归位之前,我没有离开过我母亲,一直与我母亲同家生活了46年。我结婚后同我母亲同家生活了25年,二十五个春秋是我母亲最繁忙,最劳心的年月。

我一九五六年结婚,一九五八年就有了我的大女儿。这个时期正是农业合作化,我妻子郭秀文白天参加重体力劳动,晚上常常累的呼呼大睡,我的五个孩子都是在奶奶怀里睡大的。

由于我的妻子白天劳动苦重,晚上常常睡得很深沉,我母亲怕我妻子把孩子压着捂着,在我妻子给孩子吃奶期间,我妈妈一直陪睡在郭秀文身边,在她给孩子喂奶后,我母亲就把孩子接过来放在自己的怀里。

我妈妈生养我们姐弟兄妹六人,在妈妈晚年时,唯独我工作在外,远离家庭。我妻为人善良,是一个弱女子,大女儿读书毕业后在西安工作,无法顾家,其他四个都小都在上学,妈妈最放心不下的还是我的家、我们夫妻、我的孩子。

妈妈病危临终前含泪叫我的名子:“樊兴茂…你的家怎么办呀?谁来照料?”我当时看到妈妈牵挂我的家、我的孩子、难舍难离的面容,伤痛之极,一时说不出话来,忍痛许久,强打精神,安慰妈妈。“妈,请您放心,我是四十多岁的人了,我有能力有办法,料理好我的家,我一定会想办法让我的妻子儿女,都过上平平安安的生活。”

我哽咽着继续说:“现在农出业包产到户,我每年种30亩地,种好一点,能产四五千斤粮食,干一年顶在生产队干几年。30亩地,不要郭秀文干,我请几天假、再出钱请几个人帮忙,从种到锄收,大忙季节用三四天就能忙完了。再过两三年,我的工龄能够转家属户的时间,家属户转成城市户,吃粮由国家供应,个人出点钱到粮站打粮。这样我工作在那里,我把家属带到那里,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就不存在无人照料的问题了……”

妈妈听完我的话,示意性点了点头,才闭上了双目,安祥的走了!(待续)




精彩专辑

《九州作家》综合专辑

小说专辑

名家名篇

歌词专辑

散文专辑

诗词专辑

杂文专辑

莫言专辑

贾平凹专辑

九州微小说

验方精选

菜谱食谱

百首绝句专辑

《九州作家》小说连载专辑

王福林《河魂》小说连载

短篇小说《父亲的心愿》

长篇小说《世纪初的情恋》

少儿长篇小说《啊,我的桑椹园》

少儿长篇小说《菊花樱桃红》

电影剧本《秦朝明将蒙恬传奇》

中篇小说《乡村魂》

长篇小说《归来的战俘》

短篇小说连载《赵老大家的喜事》

中篇小说《初恋》

中篇小说《血色浮情》

长篇小说《新红日》

中篇小说《口蹄疫》

纪实文学《黑土地》

梦幻小说《我于前天去世》

长篇小说《编外的忠诚》

小说连载《我心里的女人们》

中篇小说《关 山 逃 情》

长篇小说《潮白小八路》

中篇小说《济川王之后》

中篇小说《与老鼠决斗》

小说连载 《魔遇》

中篇小说《古堡》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长篇武侠小说《江湖情仇录》

短篇小说连载 《存旺》

小说连载《她从梦中来》

小说连载《鹡鸰脊念珠》

小说连载《红高粱

小说连载《臭头》

小说连载《这里,何等美好》

精彩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