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省博物馆有多强?十件镇馆之宝都难以完全概括!(上)

 天地任逍遥耶 2023-07-22 发布于湖北

博物馆介绍系列的第二篇,柳岸选择了湖北省博物馆为对象。

湖北省博物馆

要说为什么选择湖北省博,首先必须承认,确实受个人喜好影响。柳岸是河南人,就把第一期留给了老家河南。而柳岸的母亲是湖北孝感人氏,因此我也一直对荆楚大地怀着眷恋的深情。

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湖北省博物馆实在是馆藏丰富、令人叹服。

在国内的所有省级博物馆里,论文物级别,湖北省博物馆是名副其实的第一梯队。这里馆藏文物达24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945件(套)、国宝级文物16件(套)。你瞧,湖北省博共有10件镇馆之宝,甚至不是每一件国宝级文物都担得起镇馆之宝的大名呢!

那么问题来了,镇馆之宝是谁评出来的?

一般来说,要么是专家评级,要么是民间公认。在湖北省博,则是兼有两者之美。

从前,湖北省博只有4件文物被称为“镇馆之宝”。柳岸从小听妈妈讲的也是这4件。可是随着新文物的发现、研究工作的深入,4件可就不够概括喽!

于是2020年,湖北省博物馆联合湖北日报,开展了十大“镇馆之宝”评选活动,精选出20件珍宝作为候选。据统计,活动共吸引235万余人投出268万余票。为保证评选的公正和权威,评选采取了公众网络投票和专家投票各占50%的计分方式确定,以防止一家独大。不过令人惊喜的是,网络投票数据显示的前十名与专家投票结果高度一致。

可以说,这10件“新镇馆之宝”,每一个都是众望所归。随后,2021年,湖北省博的新馆也正式扩建完成,十件宝贝也正式和大家见面啦。

讲了这么个小故事,话不多说,我们立刻进入正文的介绍部分。

老习惯,文中会附上宝物的具体地点,欢迎大家实地参观时“按图索骥”,细细欣赏~

(本期从最早最出名的4件镇馆之宝开始介绍哦~其它精彩请期待下一期!)

(1)曾侯乙编钟:南区1楼“曾侯乙”展厅-战国早期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这个名字如雷贯耳。

这是一套由65件青铜钟组成的乐器,可以奏出各种美妙的音乐。它们是战国时期曾国的侯爵曾侯乙的陪葬品,出土于湖北随州。这套编钟不仅数量多、音域广、音律准,而且制作精美,上面还有很多铭文,记录了乐律理论。它们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誉为“天下第一钟”

从游客角度来说,说句有些夸张的话。仅这一套编钟,就足以单独拎出来做一个博物馆!它的出土说明,早在战国时期,中国的音乐文化和铸造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它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编钟,虽然是礼器,却也有着惊人的天籁。

谁有幸听过这套编钟的音乐呢?

虽然湖北省博物馆巧用匠心,组织设计了编钟演奏的演出活动,但毕竟只是用现代复制品演奏。其原件自出土以来,只有过三次奏响呢。

第一次,就是在1978年出土时。考古人员在随州一处修理厂内试敲响过编钟,文化部的音乐家又赶到随州,对全套编钟进行逐个测音。浪漫的千古绝响,终于再次响起。也正是这一次演奏,曾侯乙编钟给了新时代的中国人民带来了一次精彩的亮相。

第二次演奏,是在1984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省博物馆演奏人员被特批随编钟进京,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为各国驻华大使演奏了古曲《春江花月夜》、《楚殇》以及《欢乐颂》等中外名曲。世界也为曾侯乙编钟而侧耳倾听。

第三次是1997年。是的,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的那一年。著名音乐人谭盾为庆祝香港回归,创作了大型交响乐,由国家特批再次敲响了编钟。美丽的乐声穿越百年,涤荡旧日耻辱,迎接新的盛世。

(2)越王勾践剑:南区2楼-春秋晚期

越王勾践剑

诗有云,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如有一剑,能令天下胆寒,想来正是这把“越王勾践剑”吧!

“越王鸠浅 自作用剑”,闪闪的八字铭文,昭示了这把剑非同寻常的身份和低位。它1965年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剑长55.6厘米,宽5厘米。剑身满饰神秘的黑色菱形花纹,剑格的正面和反面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

这把剑在出土时插在漆木剑鞘里,出鞘时仍然寒光闪闪,耀人眼目。据说,经测试,它在深埋地下2500余年之后,还是能够一次轻松地划开20张白纸。这样一把稀世神兵,在千年前的冷兵器时代,不知曾发挥出怎样的威力?

据《拾遗记》记载,越王勾践曾经用白马白牛祭祀剑神,让工人采集金属,铸成了八柄绝世宝剑。“一名掩日,二名断水,三名转魄,四名悬翦,五名惊鲵,六名灭魄,七名却邪,八名真刚。” 多么气魄的名字!一把宝剑,可以斩断水流、惊起神兽,其光辉掩去太阳、其剑气灭绝魂魄。不知我们眼前所见这把,究竟会是八把宝剑中的哪一个呢?

顺便一提,这把剑可真是难见真容呀。我去参观的时候,整整穿越了三层人群,才排队到它面前~

(3)郧县人头骨化石:北馆3楼“郧县人展厅”-旧石器时代

郧县人头骨化石

哈哈,实不相瞒,柳岸我在写这一段的介绍时,还真有点小小的害怕呢......毕竟是实打实的头骨呀。

言归正传吧。为什么这么一个头骨,成了重要的文物?虽说这化石大致距今100万年,但总不能因为它老,它年纪大,就成了镇馆之宝吧?

其实,是因为“郧(yun)县人”的发现,填补了我国古人类发展史上的空白。只有发现了他们,才能充分证明,中国也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人类进化

朋友们一定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岁月,人类才从猿猴进化成了有高级智慧的人。国际学术界把这种进化过程归纳为四个阶段。一、三、四阶段的化石,在我国均有发现,唯独缺少南方古猿的第二阶段化石!

为此,国际学术界曾断定:亚洲现有的人类只能由非洲过渡迁徙而来。

要改变这一论断,证明亚洲甚至中国也是早期人类的发祥地,而非从非洲迁徙而来,就必须在亚洲大地上找到第二阶段的南猿化石。多少年来,我国乃至整个亚洲的考古工作者、古人类专家都在竭力搜寻,期盼着南猿化石在亚洲某一个角落出现。直到1989年,湖北省郧县青曲镇,用头骨化石的发现,改写了我们对人类发展史的认知。

也因此,在这一发现公布后,中国收到了来自几乎全世界的贺电!

(4)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北馆3楼“土与火的艺术”展区-元代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形容这个瓷瓶的珍贵,有个很幽默直观的说法:“陶瓷中的熊猫”

听名而知义。我们就来一点一点拆解这件可爱瓷瓶的故事吧。

首先,元青花。青花瓷嘛,朋友们都知道,是我国瓷器种类的代表。元代的青花瓷,则使用的全都是从波斯进口的钴料“苏泥勃青”,色彩青翠艳丽,给人明净的审美享受。材料贵重,件件价值不菲。并且,元代的青花瓷传世极其稀少,画着人物图的更是凤毛麟角呢!

其次,“四爱图”。这件瓷瓶的瓶身肩部饰有凤穿牡丹图,腹部四个菱形开窗内描绘了四个人物故事: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林和靖爱梅鹤、周敦颐爱莲。优雅情调、高尚情操,都在瓶身花纹的细致描绘中体现。

最后,梅瓶。梅瓶是瓷器中的独特款式。直到元及其以后才渐渐出现并风行。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它瓶口窄小,仅仅能插进几支梅花而得名。也因此,梅瓶往往不为实用,而为作为艺术品来欣赏。湖北省博的这件梅瓶,出土时位于王妃棺木脚端棺床下方,以其优雅的寓意而静静陪伴着自己的主人。

考古发掘

再说回这件文物的出土。你可知,这件瓷瓶,差一点就要落入盗墓贼的黑手呢!

2005年时,湖北省钟祥市的一家派出所接到举报电话,说是有一伙盗墓贼盯上了郢靖王墓。派出所人员闻言立马出动,在一家旅馆抓住了这伙盗墓贼。这件事引起了相关专家的重视,发现郢靖王墓曾多次遭到盗墓贼盗掘,虽然没有成功,却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于是,2005年,抢救性发掘启动。2006年,这件美丽的梅瓶终于在国家的保护下重现世间。

题外话,这是一件元代青花,却是在明代郢靖王墓中作为随葬品被发现。看来,不论哪朝哪代,人人都喜欢古董呀!

本期的内容就暂时到这里啦。

云梦睡虎地秦简等剩下的六件宝物,将在下一期继续和大家见面,敬请期待~

如果您有更好的看法,请在评论区交流。希望各位朋友以后在各地旅游时,能因为我的写作增加一点点游玩谈天的乐趣。

写作不易,点点赞和关注,是您对我的最大支持。非常感谢

我是柳岸。即将奔四的双鱼女。爱生活,爱古典文化。期待与您一起漫游世间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