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越“不幸”(续)

 商坛论衡 2023-07-22 发布于上海

超越“不幸”

——“异”故我在续三十

公众微信号《商坛论衡》

有些不幸确实是残酷的,我们不必掩饰自己的伤痛,只不过在残酷的不幸而前,我们有所作为的努力绝不能放松。所谓“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我自己也有这样的体会。

  我从西部名城被派到素有秦头楚尾之称的商洛深山,官方的说法是下乡代职锻炼或者扶贫,实际上老板已经和他的心腹之人交了底:等我下乡期满回来,就叫我下岗!我成了一个下岗缓期执行的对象。我被分配到了一个叫做南庵村的地方代职,相当于古时的“发配边关”。南庵村以旧时的一个尼姑庵而得名,但旧庵已遭毁弃。村里人在庵的废墟上盖了一座两层的简易楼,又把残存的两排平房稍作修缮,便成了一座小学校。我就住在学校平房的旮旯里,过起了近乎寄宿僧式的生活。学校近县城不远,老师都是城里人,放学后老师各自回家,学校就剩下了我一个,很自然的成为一个独处旧庵的守夜人。时逢乡村电网改造,夜晚常常停电,空荡荡的院子里黑沉沉一片,我秉烛夜坐,心中颇不是滋味。像我这等年龄,应当事业发达有如中天,而我却被中途载,独在异乡。一个过去的团职军官成了一个列入另册的小村官,一个高级政工师成了小学堂的“守夜人”,有家不能回,没有“钱”途,不幸为什么偏偏选中了我而不放?

  在凄清中我“修炼”了两年,返回单位后工资马上被下浮了三百,陷入了即将下岗的现实威胁。就在我几乎走投无路的时候,单位的老书记到了退休的年纪,上级考虑到落实政策,便决定我接了他的班。立即,我又从一个待岗者成为单位的领导成员,因开会住进了省城颇有名份的宾馆——人民大厦。这或许不能算是“因祸得福”,但从此可以看出,经得住“不幸”的磨难,显然有助于增长竞争的“资本”,将“坏事”变成“好事”。

“坏事”变成“好事”固然有待于客观机遇的降临,更主要的是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坚强支撑。我们必须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无论我们是否有文凭、权位、金钱,至少我们还有梦想的权能,完全可以像安徒生笔下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去梦想天堂的温暖,以此鼓舞自己,“卓然奋斗,以我为天下万世必不可少之人”。

不幸多是环境造成的,而求索自我大异之路,本身就是对周围环境既有所“顺”又有所“逆”的活动。我们往往处于一种对现实既“适应”又“改造”,既“依赖”又“超越”的矛盾之中,超越不幸是为了战胜不幸,超越不幸可以使我们比不幸站得更高。我们完全可以说,不幸可以成为我们实施人生“蓝海”方略的强大动力,不幸是幸运之母。当然,我们不能指望战胜一次不幸就能到达人生的巅峯,战胜一次不幸还会有新的不幸降临。寻求——不幸,再寻求——再不幸,直到彻底摆脱困境,应当成为我们实施人生“蓝海”方略的逻辑。

谢谢关注公众微信号《商坛论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