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俞敏洪鼓励儿子每天工作18个小时熬过来,不是问题的关键

 观潮h61qruk8lj 2023-07-22 发布于湖北

有人让我评价老俞的一段视频。

话说老俞说自己有两个孩子,他的儿子并没有享受什么特殊待遇,也要靠自己去努力赚钱。

现在儿子大三,在某家公司实习,每天要工作18个小时,觉得太苦了,跟老俞说受不了。

老俞鼓励他说,这没什么,每一代人都是这么熬过来的。

然后被很多人群嘲,说老俞在作秀。

读者问我怎么看。

我觉得老俞没有作秀。俞敏洪这个人前半生说的那些话,就是一直到《中国合伙人》上映前后,他说的那些话,我大体上是不怎么相信的。

他的很多励志演讲的内容,我多多少少听过一耳朵,什么大树与小草的比方。

我没有上过他的课,但是久闻他善于鼓励别人,尤其鼓励学生学习。

《中国合伙人》的电影我看过,电影里面王强嘲笑他,说自从上市之后,大家都分了钱,该当投资人当投资人,只有俞敏洪坚守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每天说着一些让昔日的同事听起来脸红的大话。

那段台词把我逗乐了,当时我在电影院里,肆无忌惮地笑了。

但是事隔这么多年,你让我回头再去看老俞这个人,我觉得我的观点在发生变化。

新东方之后,他完全可以不做了,即便他公司的市值跌去9成,这不影响他个人仍然是财务自由的。

他年纪也不小,好退休了。何况在一众同行里,他能够把该付的租金都付了,该付的员工的工资奖金补偿款都付了,这就很好了。

但是,他接下来带着一群老师,跑去做直播带货。

这个也没啥,转型嘛,我顶多觉得他这个人很喜欢露脸,是个闲不住的,或者说是个不愿意淡出大众视线的。

但有意思的是,他明明是个直播带货的,依然讲着昔日作为培训学校校长时的那些励志言论。

所以我的评价发生了改变。

我倾向于相信他自己相信自己说的那些话,尽管许多年前,对于这一点,我是不信的。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就像我说过很多次,我压根儿就不相信罗永浩嘴里的理想主义,但是我觉得他和罗振宇还是不一样的。

后者只是个商人,罗永浩不只是个商人,尽管我不怎么相信他的理想。

很多东西,是通过时间,通过选择判断出来的。

你好不好色我没法判断,你忠不忠诚我也没法判断,只有事到了,事到临头,看你怎么选,才能判断。

罗永浩如果只是个纯粹的商人,他有很多更好的机会,但是他放弃了。

这不足以证明他的理想,因为也许是这个人拧巴,但至少说明他不是地道的商人。

地道的商人不会那么选择。

同样,励志的话作为一个培训学校的校长说出来不稀奇,这就是你的工作嘛。

但是当你去直播带货的时候,你仍然不停的告诫明明是来买货的观众,要好好读书,要努力学习,那我只能认为,你真的相信这个。

俞敏洪大概对自己儿子说的话,就是他相信的那些话。

他觉得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俞敏洪当年还在财富之巅的时候也讲过,他说自己编过一本单词类的小册子,每年的版税收入有近百万。

即便他的公司倒了,他凭借这本书,后半生也可以活得很好。

这番话说的非常早,距今没有20年也有十多年了。

那时候我就觉得他这个人,相信个人能力超过资本运作。

同样的话巴菲特不会说,因为巴菲特不会这么去想问题。

巴菲特一定会说,我会很好地运作钱,我的能力就体现在对钱的运作与掌控上。

一个当时拥有数十亿上百亿的人,他居然会说,即便自己有一天公司没了,钱没了,依然可以通过版税生活。

这种话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或者说他的价值观。

一般来讲会说出这种话的人,往往不是企业家,不是投资人,而是技术人员。

一个技术大拿讲,即便某一天我不再是CTO了,我就凭自己出众的个人技术,也可以混饭吃。

说明他内心深处还是没有接受高管这个生态位,他依然把自己当技术大拿。

现在的问题在于什么?

问题在于大家对老俞的看法,与老俞自己的定位,是背离的。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老俞是资方,无论你自己愿不愿意接受这个社会定位,事实就是。

所以你讲你的儿子去实习,每天工作18个小时,这些在大众听起来毫无意义。

因为关键词是什么?

是18个小时么?不是,关键词是熬出来。

谁都知道老俞的儿子一定能熬出来,一定。

但是别人的儿子,或者说大多数年轻人,一定能熬出来么?

你不要说18个小时,哪怕24个小时,一定能熬出来么?

这才是互联网上的年轻人群嘲这个点的原因。

说白了并不是老俞的价值观有什么问题,他说的话全对,从道理上看。

但这里面有个概率问题。

大家并不是真的指望自己像老俞的儿子一样有100%的概率熬出来。

如果作为实习生,每天工作18个小时,年轻人只要有个10%的概率能够熬出来,那很多人就是愿意接受的。

但如果这个概率下降一百倍,变成千分之一,那很多人就不愿意接受了。

不是年轻人懒,也不是他们听不进去老俞的逆耳忠言。

真正的问题在于数学期望太低。

熬出来乘以10%,还是可以接受的数学期望,但是熬出来乘以千分之一,这个数学期望就太低了。

当回报的数学期望太低的时候,人们就会倾向于放弃这种18个小时的尝试。

他就会觉得我每天工作8个小时挺好,我也不要什么熬出来,就8个小时,能得到多少,就多少好了。

人们的心态会改变,这个才是老俞被群嘲的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