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极拳归属内家拳理论探源(全文)

 Budiye 2023-07-22 发布于山东

八极拳归属内家拳理论探源

[摘 要] 本文所探讨的八极拳,在现有的武术流派划分上,被归属为外家拳,这个提法似乎已盖棺定论。但八极拳真的属于外家拳吗?回答是否定的。本文通过对成拳年代源流追溯、功法表现、核心招法、套路分类、拳理探究等方面的论证研究,结论得出其为内家拳的真正定位。

[关键词] 八极拳;内家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内含

【中图分类号】 G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289-1

自清康熙皇帝为八极拳题联“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后,八极拳遂名噪天下,成为一大著名拳种,从而奠定了它在武坛众多门派中的地位。其刚烈雄健,暴烈突然,猛起硬落等的运动风格,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而正是这种运动风格也给其自身的拳种分类带来了错觉的划分,即,八极拳属于外家拳。

八极拳真的属于外家拳吗?回答是否定的。我们看一种事物,不能仅凭其表象来决定它的本质。所以看待某一事物的指导原则――辩证法,便起了最终的作用。我们说,八极拳不属于外家拳,它应被划在内家拳范畴是有理论根据的。

一、成拳时代的同期性

明清时期是中国武术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不仅原有的拳种继续繁荣,而且,一些新的拳种也相继出现。世人所谓的内家拳法就是在这一时期蓬勃而出的。

而我们要讲的八极拳也正是诞生于这一武术高度发展的鼎盛期。

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合众性。而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受其大趋势的影响。

纵观内家拳的起源时间大都在明末清初,明末清初这一段历史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它是一个旧时代的退却和一个新王朝兴起的年代。朝代的衰退和兴起必然要在人们的思想上烙上深深的印痕。

这一时代,人们的思想在总体上处于内含而不张扬的时期。人们行事不可避免地受其思想准则的指导。那么,为什么说人们的思想会呈现出内含的状态呢?这不得不说一下明末清初的政治态势。

明末清初,朝纲混乱,政治腐败。正直人士之言皆不得正用。所以,人们的言行必然不敢稍出张扬,思想和言行处于内含而隐蕴的状态,生怕惹祸。而清初的政治采取高压态势。而且老百姓普遍对这个新兴王朝也处于一种观望时期,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故而清初人们的思想言行也谨而有甚,总体上也是出于一种内含而不张扬的情势。

内家拳的鼻祖们正是处于这一特殊的生活年代,他们的思想言行不可能超出时代这个大气候的影响,也就是说,他们的思想言行必然有合众性的趋势。

二、功法的相似性

以八极拳的三体桩(三星桩)右势为例,其姿势为:两腿前后开立。左腿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全脚掌着地,脚尖外展四十五度。右脚跟离地或全脚掌着地,膝微屈。胯膝及脚尖稍里扣内裹,体重承担是前三后七,即右腿承担三成体重,左腿承担七成体重。上身含胸拔背,半面向左。右拳顺肩曲臂前伸,拳心向内,拳与颚平,上对鼻尖,下照脚尖(即鼻、拳、脚三尖相照)。左臂屈肘左拳附于右肘下方,拳眼对右肘尖。目视右拳。

要领:(1)上体正直,不可前俯后仰,头向上顶,颈要竖直,下颏内收;(2)两肩放松,两肘下坠,臂不可伸直;(3)胸部向内含,不能紧张用力。心胸平静空虚,腹部自然充实,即可使气自然下沉。(4)臀部不可外突。

再看,形意拳的三体式桩的练法:以右势为例,两脚前后开立,左腿极力弯曲,脚尖朝前稍内扣。右臂弯曲伸于体前,右掌手指自然分开成八字掌,掌心向下,掌指朝前置于丹田处。体重分配是前三后七。右手要与鼻尖、右脚尖相照,即三尖相照。

要领:(1)头顶项拔,下颏内收;(2)上身不可前俯后仰,不可左斜右歪,以求不偏不倚,重心平稳;(3)沉肩坠肘,含胸拔背;(4)气沉丹田;(5)不可突臀。

通过对这两种拳术桩势练法及其要领的分析,不难发现,它们只是略有差异,而它们之间的共性简直是如出一辙。

三、主要招法数量的一致性

太极拳有八门劲别,即颉⑥邸⒓贰按、采、、肘、靠,这八门劲别,虽说是劲别,但实际临敌时,也可作为实效招法来使用。而且这八门劲别也贯穿了太极拳运劲成势的始终。

形意拳有八字功,即,斩、截、裹、胯、挑、顶、云、领。这八字功有功有防,是对方之良方。

八卦掌有掌,即,单换掌、双换掌、顺势掌、背身掌、翻身掌、钻身掌、摇身掌和背插掌。

这四大流派都以“八”为中心,是巧合,还是有意?回答是:有意。正如我们练拳用拳理规范自身静势和动势一样,这是一种有意行为。同理,拳术的创编者为了使自己“类同合流”,就必然会无形中产生同趋的心理和创造。

四、拳理的一致性

以太极拳和八极拳作比较,太极拳拳理有“满身轻利顶头悬”的说法,而无独有偶,八极拳也有此拳义。两者都要求:头部虚领上顶,有如悬线将头部提起,使其平正而不歪斜,下颏内含,颈部松直自然而不僵硬。由此而精神能提得起,精神能提得起则神经反应灵敏,人体从内到外才有灵巧顺遂的意识和感觉,表现在肌体上也会有生机蓬勃的气势和灵性。

八极拳拳理的“命意源泉在腰间”和太极拳的“命意源头在腰隙”也极为相似,而且可看作是同样拳理的不同措辞而已。两家都要求“意”专注于腰。中医认为腰为两肾之本位,而肾为先天之第一,又为诸藏之根源。故肾气足,则金、木、火、土无不各显生机焉!将意专注于腰,与古代养生学中所言的精神内守是一脉相承的。精神内守,则可排除杂念,使大脑不受外界和内境的干扰,从而达到养生固本的目的。太极拳和八极拳都高度崇尚这一拳理并履以实践。可见,向内追求是它们的同向,也是划分为同类的佐证。

总之,我们划分一个拳术流派属于内家还是外家,不能只从其表现形式来划分,而应该从它的本质上来鉴别。

本文探讨的八极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过,八极拳的今日析辨,终于为它的百年错误定论昭了雪――八极拳不是外家拳,它是货真价实的内家拳。

参考文献:

[1]安在峰.八极拳运动全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李文彬,尚芝蓉.尚氏形意拳械抉微[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3]刘静.太极拳健身理论论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张利勇(1979-),男,河南鹤壁人,硕士,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