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滨路上的文旅新地标,看百年建筑群如何重生

 常心舟 2023-07-22 发布于重庆

在前望长江,背依南山的南滨路上,巴渝文化、开埠文化、抗战遗址文化如珍珠般遍布沿线,使其有了城市最佳观景阳台的美誉。如今,漫步江边,一栋崭新的开埠遗址公园出现在人们眼前。走进它,便可回望百年前,西风渐起下的江上岁月和璀璨的开埠历史。

川江航道上西风渐起

旧时,巴蜀之地被群山环绕,更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流传。在崎岖山岭间,作为水上交通要道的川江,在军事、政治、经贸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更是有着“黄金水道”之称。因此,作为上下川江分界点的重庆,自然成为了水运交通的咽喉之地。

秦汉时期,川江已有通航记录。到了唐朝,川江更是从军事运输向经贸运输进行功能转变。后来,川江航运兴盛,在宋朝时正式设置水驿,使其进入一个繁盛时期。彼时,重庆得川江之便,商贾云集,往来船只不断,构成了江上航运的繁盛之景。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也引得外人垂涎。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在已签署的《烟台条约续增专条》中明确规定“重庆即准作为通商口岸无异”。次年,重庆海关正式宣告成立,由英国人霍伯森担任总职。至此,重庆正式开埠。然而,拥有纵横交错水道的川江,航道险要,礁石遍布,让开埠时期的西方航运者们焦头烂额。其中一名西方航运冒险家便是英国人阿奇博尔德·约翰·立德乐(后称立德乐)。

1883年2月,立德乐与妻子搭乘木船,经川江航行数十天终抵重庆。在重庆考察期间,他深知只要有一艘吃水不超过现行船只且马力足够大的轮船,就可顺利航行川江。于是,在1890年,立德乐在重庆南岸沿江边上开办了重庆最早的洋行——立德乐洋行,并花重金聘请人员调研宜昌至重庆的川江航道。后来,随着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立德乐趁机在上海打造好了“利川号”轮船。1898年2月15日,立德乐任船长,驾驶“利川号”从宜昌出发,至3月9日到达重庆朝天门码头,标志着长江中上游正式进入轮船时代。

与此同时,立德乐借助航运便利,利用立德乐洋行做起进出口贸易。就这样,重庆可用于军事设备保养的猪鬓毛远销国内外,使立德乐大获成功。紧接着,西方商人们闻风而动,纷纷顺着长江水来到重庆,设立洋行,建设工厂,使得琳琅满目的货物在码头进出,剃须刀、鞋油、发胶等摩登商品流入重庆,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使得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还让重庆的经济也得到发展。

只不过,百年风雨后,西方商人们的身影逐渐淡去,而那些诸如立德乐洋行的建筑却被保留了下来。它们年久失修,长期空置,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对城市面貌更新有一定的影响。2020年,由重庆相关政府部门牵头,与社会公司合作,共同对以立德乐洋行旧址群为基础的片区进行改造、修复和重建,致力于打造一个集陈列馆、公园、人文交流平台为一体的重庆开埠遗址公园。如今,在长江索道旁,一座承载历史又兼具文化更新的公园正在吸引人们的眼光。

涅槃重生的历史建筑

沿着重庆长江索道南站旁的公路往江边走,便能抵达位于南岸区南滨路马鞍山片区的重庆开埠遗址公园。整个公园依山地地形而建,缀上清新绿植,加上具有历史风韵的遗留建筑,的确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重庆开埠遗址公园总用地44748平方米,由陈列馆组团、伴山江景组团、亚细亚组团构成,其中有包括立德乐洋行旧址在内的8处文物保护建筑、2处历史建筑和7处复建建筑。

顺着重庆开埠遗址文化公园右侧的山门向上行,往左是立德乐洋行仓库旧址改建的重庆开埠历史陈列馆,即第3号楼。该馆建筑外部保留了开埠时期的风貌,内里陈列了从全球征集而来的开埠时期的文献、照片、老物件等300余件藏品,讲述了开埠百年以来重庆的变迁。在这里,可以通过开埠历史多媒体影片、手工微缩模型、立体动态邮票等大量艺术化装置,了解过往的光辉岁月;触摸利用现代技术打造的展示橱窗,便可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市井风貌。往右行,则是立德乐洋行旧址所在的1号楼及其附属楼。

这两栋楼用作展馆,陈列立德乐夫妇来重庆后保留下来的日常生活老物件,并围绕展馆内设有的“重溯·重塑·重述”筑园故事展,生动讲述在改建过程中的匠心故事。在建筑旧址改建过程中,有关单位既邀请知名摄影师拍摄原始建筑照片,又请教历史学者们商榷建筑修缮方案的细节,最后再请老工匠人们再现龙纹卷草绿釉砖雕、冰裂纹鎏金窗棂等精美细节,最大程度上还原建筑原貌,秉持了“修旧如旧”的初心。

游览完右侧后,顺着梯子上到第二层,再往左侧行,就能抵达立德乐洋行旧址现存建筑的第4栋楼以及第5栋楼。如今,第4栋建筑的A区已经入驻了苗品记茶馆等店铺,为此地赋予生机和活力;B 区则是樾来庄餐厅的所在地,使其业态更加多样化。5栋则营业着波罗馆清吧,让人们在微醺中感受江风。值得一提的是,在波罗馆旁是重庆开埠遗址公园的1号门。来访者们可以顺着1号门处人工编织而成的“道明竹编”隧道向上走,在踏过地上过江索道的打卡拍照牌时,抬头向上瞧,便能透过竹编望见索道划过天空的靓丽风景。

继续压着青灰石板路向上行,乘坐电梯抵达位于第三层的重庆东西OPP平台。若是夜幕来临时,坐在此处的东西坝坝里品上一杯清茶,欣赏下璀璨夜色,的确是难得的一件雅事。当然,此处平台作为文创体验区,也将引入多项新业态,激活区域活力,给来客们不一般的游览体验。

再往上行,便是在准备中的半山江景组团和亚细亚组团。这部分工程投资大,主要是承载重庆开埠遗址公园的部分建设和修复部分,包括新建建筑、复建建筑、历史建筑、文物建筑、室外景观工程等。其中,南岸区政府原大礼堂、南岸区政府原办公楼的修复,志在呈现出肃穆的视觉效果;亚细亚石油公司旧址的修复,力图重现“红楼”建筑的西式美学。目前,这些项目处在筹备阶段,在不久的将来便可重焕新颜。

由此看来,作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的重庆开埠遗址公园,重塑了南滨路上的山水风貌,更让依山临江而建的马鞍山片区改头换面,与古时“巴渝十二景”之一的龙门皓月、山城独特风景“长江索道”融为一体,成为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全新场所。

城市微更新下的新面貌

2021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首次明确了城市更新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地位。重庆市政府于同年6月,发布《重庆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在该政策的推动下,重庆开埠遗址公园和“重庆人家·下浩里”风景街成为南滨路上重要的开放窗口,从而充分展现出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

作为重庆市2020年、2021年重大建设项目之一的开埠遗址公园,在规划建设中秉持“山水与城市的对话、历史与现代的碰撞、生态与发展的互融”的理念,利用“开物”文化创意品牌,铭记城市记忆。诸如节庆好礼巫溪言子茶、新春礼包等,意在讨个喜庆的好彩头;创意生活的文创产品有双狮口罩、圆形魔方、纯钢高密封打火机,带给人独特的新奇体验;文具办公中的笔记本、鼠标垫等文创产品,则用软萌的狮子图案吸引不少人的视线。正是这一系列围绕“天工开物,礼敬四方”开发理念的文创产品,使其可以以物叙事、以物记史,并为南岸区的发展建设赋能。

如今,在文物建筑遗址的赋能和文创品牌的加持下,重庆开埠遗址公园将昔日的洋行复生,变身为重庆南滨路上的知名打卡地和展示重庆近现代发展历史的重要窗口,并成为兼具文化内涵和时代审美的城市文创名片,以及重庆文旅消费新地标。置身其中,便可感受时代浪潮下遗存建筑新生的魅力和风韵。

本篇文章发表于《重庆旅游》2023年7月刊

文 | 崔红

图 | 崔红 左小朵

排版/编辑 | 胡晓贞

文章来源:《重庆旅游》杂志

对生活有更高追求的人

都选择了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