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你成年前,我帮你寻找机会,你自己来决定命运

 哈你 2023-07-22 发布于河北

很久以来,我都想把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事整理出来,然而时过境迁,许多记忆似乎成为片段,这次下定决心,是看到许多刚刚开始陪娃求学路上的妈妈们,无限的焦虑,整理出来,只是希望我踩过的坑你别再踩;我有过的经验,能够帮助到你。

——写在开始

每一年小学在开始招生前,都会看到许多家长无比的焦虑,

“孩子上不了某某小学怎么办?”

“我家不在某某片区,这个小区的划片小学又不怎么好,这可怎么办?”

“咱们小区的小学很远,要过好几条街,还要走一片荒凉地,附近有所挺好的,怎么进去啊?”

“哎呀,为孩子上学烦死了!”

“听说某某小学报名都要头天晚上就去排队,要不我也去排个队?"……

每年都会来一遍,仿佛一场拍好的电视剧重播。很多时候,我都想对这些家长说:“你想去哪所学校,就去学校问问啊,具体什么情况,一问不就知道了吗?”事实上,我能说上话的朋友也是这么说的,但是我通常都会得到一种回答:“去了,谁也见不上,白搭!!”然后我也只能闭嘴。

你若不去寻找机会,机会怎么能光顾你

而知道我的孩子上学经历的人,也总会说:“你是幸运,那会儿管的不严。”的确是幸运,作为一个进城务工人员,能进了这所小学,确实不错,关键那时我的暂住证还不在片区内,就显得更加幸运。

而事实上是,我在孩子入学一年前就来问过这个学校,什么时候招生,怎么招生,在我得知了招生时间的时候,我便在快要招生的时间里天天来走一遭。确切的说,不单是这一所学校,附近的许多学校,我都天天盯着。

而这一年的时间,我都在打问身边有上学的孩儿妈孩儿爸,他们的孩子所在学校教学怎么样,环境怎么样,升学怎么样等等,有关这个学校的任何事情,我都乐于倾听。从他们的言语中,我会大致了解这个学校的情况,对我选择与否其实很重要。

但是你不能只听别人说,必须学会自己去考察,很多人又会说:“我连校门都进不去,考察啥?”一位任教多年的老师告诉我:“如果进不去,就考察这个学校的上学、放学情况。”各位家长不妨有空也去看看,你就会发现,很多好的学校,早上上学的时候,会有执勤学生在门口迎接来上学的孩子,甚至会有老师迎接,他们排列在学校门口,送孩子的家长根本不让你靠近校门,你必须在规定的地方停车,然后在规定的地方和孩子分开,让孩子独自走进校门。

看着孩子们告别父母,背着书包,和同学老师问好,然后走进学校,开启一天的学习。试想一下这个画面,是不是很美好?而从中孩子学到了什么?独立、礼貌、友好,还有希望。是不是?

这样一个美好的开始,是不是你所期待的呢?这时你还用去问别人这个学校怎么样吗?

至于放学,这位老师告诉我:“看孩子们放学后都去了哪里?除了接送的孩子,剩下的孩子在一起,是三三两两说笑着作伴回家,还是打斗着生事。”脱离了父母老师的视线,一个孩子所受教育的表现最是真实。你去看一看,有的学校孩子放学就准时回家,或者相约去打个球;有的学校则是人间百态,甚至你还会看到抽烟的孩子,打架的孩子。小小年纪,他们为何不学无术,家庭陪伴的缺失固然是一点,身边环境的不约束何尝不是一点?

就这样在打问和考察中,我对周围的学校有了基本的了解,的确有的学校你根本进不去,甚至孩子的简历也递不进去,这样的学校只能放弃,最后剩下的也就三两所。

我们的确是幸运,那一年这所学校新换了校长,校长致力于优生的发掘,在经过谈话之后,让我带孩子来看看。

在学习这条路上,主角永远是孩子

面试那天,校长把我挡在了门外,单独询问了孩子一些问题,这个环节之后,才让我进去,但是此时面试还没有结束,只见校长又随手写了几个字让孩子认,又写了几道加减法来做,最后让孩子自己选一项可以表达自己的事来做。孩子唱了一首歌,这首歌很长,我现在已经忘了是哪首歌,但是依然记得很长,在我们几次认为他要结束时,他还在唱,而就是这首歌让校长当面就定了,“来吧,去教务处领一下通知书,按时来报到。”

我们开开心心的离开了校园,一路上孩子都开心的像一只放飞的小鸟。

报到那天,在班级门口找自己的名字,因为不是片区的人,我们就从后面的班开始找,然而一直找到1班才发现孩子的名字,开头从1开始,无论怎么说都是一件开心的事。在找到名字之后,孩子说了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好了妈妈,找到了,你可以走了,我自己就行。”我既感到意外,又感到惊喜。我知道从此后我不用像其他家长一样,每天担心他在学校好不好,会不会受欺负,他一定可以自己解决这些。

但是,身为母亲,在送孩子上学第一天,怎么可以在还没见到老师之前就走了呢?我笑着告诉他报到第一天,可能老师有很多事情要跟家长交代,得等见了老师妈妈才能走。于是在等老师把所有事情都交代完了之后,我才离开学校,而孩子也在这天开始,开启了他的求学之旅。

在你成年前,我帮你寻找机会,你自己来决定命运。孩子幼小,他不会想象的出自己会进了哪个学校,此时就需要我们去为他打开这扇门,这扇门通往哪里,就看你想让他去哪里。的确现实中有许多无奈,不在片区,没钱交私立学校昂贵的学费,政策不允许,等等。但是试过了,尽力了,才不会遗憾!

而这个过程中,许多人又会忽略了孩子才是这件事的主角,认为他有钱所以孩子进了好学校,他有人所以孩子进了好学校,他有权所以孩子进了好学校,而事实上,人家对孩子的教导才是一切中的关键,如果孩子不成器,即使现在进了一流的学校,孩子也会因为没有好的成绩陷入恶性循环中。尤其是进入中学之后,强者的压力,就足以可以摧毁孩子的自尊心,不用说方方面面的其它压力。

谁也代替不了谁的角色,父母永远是父母,孩子自己该走的路,还得靠他自己,你说是不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