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升华七律诗 五十弦

 难时方觉影孤单 2023-07-22 发布于天津

五十弦

半尽百年霜满颠,周身骨力不如前。

谁知哪见三生石?自觉当留六一泉。

有愿听聆大同语,无求奔赴小壶天。

终思苦解红尘味,何为仍弹五十弦?

【注释】读宋代诗人刘克庄的《过建阳二首》其二,依韵而咏他事。原诗云:“白布裙襦雪满颠,携扶伛偻拜车前。皆言庾氏相因粟,犹是君侯不饮泉。自昔活民须有备,即今去客愧无权。愚公老矣痴如故,长把心灯望后贤。”依韵诗作于2023年7月20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百年人生半尽已经霜雪满颠,周身的骨力大大不如从前。谁知道哪里能看到三生石?自己觉得应当留下六一泉。仅有的愿望是可以聆听大同语,没有祈求能够奔赴小壶天。最终的思考是在苦解红尘味,为什么仍然在弹奏五十琴弦?

首联中的“霜颠”,指白头。见清代诗人严复的《送子易赴奉天》诗:“行李知君指奉天,别离情绪看霜颠。不妨玄德嗤田舍,却是泉明解醉眠。人世本无回日驭,神山可有顺风船。玉台旧事何堪忆,梦断香销二十年。”又见清代诗人黄浚的《以诗代柬寄石遗先生海上》其二:“独向迷涂念本师,稽天大浸欲安之。引瓶心井诚难涸,揽镜霜颠已不疑。甲乙签馀荷叶伴,蔿于歌教柘枝儿。陆沉久属吾曹分,肯问神州付阿谁?”

这一联中的“骨力”,指体力。见清代诗人张问陶的《英豪》诗:“山云陇树远苍苍,铃语鸡声趁早凉。熊耳数峰青似黛,马头初日白于霜。途长屡觉人音换,食俭全凭骨力强。笑煞当年苏季子,《阴符》一卷速秦亡。”

颔联中的“三生石”,典出唐代人袁郊的《甘泽谣·圆观》。传说唐李源与僧圆观友善,同游三峡,见妇人引汲, 观曰:“其中孕妇姓王者,是某托身之所。”更约十二年后中秋月夜,相会于杭州天竺寺外。是夕观果殁,而孕妇产。及期,源赴约,闻牧童歌《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源因知牧童即圆观之后身。用典见宋代诗僧释行海的《送人之姑苏》诗:“枫落吴江归兴浓,不知何日定相逢。山中独对三生石,城外谁听半夜钟。金井露凉鸣蟋蟀,石池霜早歇芙蓉。新诗别后须相寄,只在云深第一峰。”

这一联中的“六一泉”,指杭州孤山的欧阳修之泉。这里借指文人流传后世的文字。宋代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经欧阳修介绍,访僧人惠勤,而慧勤已去世。元佑四年苏轼再守杭州时,欧阳修亦去世。惠勤讲堂之后适有清泉出,为纪念欧阳修,苏轼乃以“六一”命泉,且著泉铭。用典见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以六一泉煮双井茶》诗:“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免毫霜。细参六一泉中味,故有涪翁句子香。日铸建溪当退舍,落霞秋水梦还乡。何时归上滕王阁,自看风炉自煮尝。”

颈联中的“大同”,指世界大同。见宋代诗人詹初的《中道》诗:“圣贤自古执其中,允执此中万理通。万理由来心自得,心同方是理大同。”

这一联中的“小壶天”,指仙境。见宋代诗人叶茵的《水天一色亭上即事》诗:“芰荷深处小壶天,时见征帆破晚烟。非主非宾和气裹,似晴似雨绿阴边。凭阑笑语惊鱼鸟,信步游行废管弦。剩喜利名尘不到,持竿柳下问渔船。”

尾联中的“终思”,这里指最后的思考。见唐代诗人杜甫的《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其二:“策杖时能出,王门异昔游。已知嗟不起,未许醉相留。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终思一酩酊,净扫雁池头。”

这一联中的“五十弦”,典出《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用典见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又见明代诗人李延兴的《河上》诗:“宛宛寒山入莫烟,河流直到寺门前。店头买酒风吹幔,浦口叉鱼雪满船。翻覆世情堪大笑,宽闲野屋得清眠。虚堂月色明如昼,独坐清弹五十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