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说,一个喜欢自由而独立阅读的人,是最难被征服的,这才是阅读的真正意义——精神自治。 精神自治,就是自己的思想自己做主,在疯狂的世界要保持清醒。人不光是物质,更是精神的,只有我们的精神自治,个体生命才会更自由。茨威格出生于1881年,和鲁迅同一年出生,他们是同令人。那个时期的中国,流行的是“学而优优者仕”,读书为了作官;“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为了生活更好;“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为了更幸福。为什么同一个时代,奥地利人茨威格能提出读书的意义是精神自治? 茨威格是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出身犹太贵族,生于繁华时代,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亲眼目睹了欧洲文明摧枯拉朽的毁灭。他在人生流亡的最后几年,他耗尽所有生命力量去回忆他在欧洲所经历的最好的和最坏的时代。茨威格的作品,尤其是他的小说创作,主要以“情感、激情—情欲、女性”为主题,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展现出的各种复杂丰富的感情活动和心理状态。他一生著作繁富,举凡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游记、文论、传记等等,均有作品问世。1904年,他大学毕业,出版第一部小说集《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以青春萌发期的儿童视角去观察为情欲所主宰的成人世界,去探索去描绘为情欲所驱使的人的精神世界。这成为他此后作品的一个基调,他把这部小说集称为他“链条小说”最初的一部。1922年,出版“链条小说”的第二本小说集《热带癫狂症患者》,写成年期的情欲,展示由情欲所控制的成年男女的心态,它们在潜意识的驱使下犯下了所谓的“激情之罪”。1927年,发表第三本小说集《情感的迷惘》,写老年期的情欲,主人公都是历经沧桑的过来人,这些人在情欲的驱逼或意外打击时心灵的震颤和意识的流动。他在那个时代,就注重研究人在少年时期,成年时期,老年时期的精神状态,精神世界,这恐怕在全世界不多见。 使茨威格蜚声世界文坛的成就主要是他的中短篇小说和传记,他的小说和传记,是注重人的精神描写和刻画。《人类群星闪耀时代》是茨威格的传记名作之一,他由此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本书共收入他的历史特写14篇,分别向我们展现了14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他在借这14个人类群星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普通人的精神力量如果足够强大,也可以成为天才,甚至改写历史进程。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当强烈的个人意志与历史宿命碰撞之际,火花闪烁,那样的时刻从此照耀着人类文明的天空。 茨威格在二十年代相继完成三部人物传记,其中描写三位“独特的伟大小说家”——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大师》最具代表性。该书以“凝炼、浓缩和准确”为原则,怀着炽烈的热情,运用犀利的笔法和浓烈的色彩,塑造了“一个巴尔扎克人物,一个狄更斯形象,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这三位小说家中的每一位都有自己的领域:巴尔扎克是社会的世界,狄更斯是家庭的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万有的世界。他在论述他们时,不是泛泛而谈,面面俱到,而是紧紧抓住他们最本质量重要的,是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东西,是他们各自生活和创作中举之则目张的纲,通过他们的作品反映这三位作家怎样以大师的架构和笔法描写其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和人生。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茨威格创作的中篇小说,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成了他最广为流传的作品之一。高尔基曾评价茨威格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家和非常天才的思想家”;罗曼·罗兰则称他为“魅力和绝望最好的描写者”。在中国,《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也极具流传度,曾多次被翻拍、改编成电影和舞台剧与观众见面。人们不曾想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问世的第二十个年头,茨威格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在巴西的寓所双双结束生命。在绝命书中,茨威格说自己是“神智清醒地”告别人世的,因为他的心力在“漫长的无家可归的流浪岁月中已消耗殆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