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板桥写的六十大寿对联,韵味十足,,让人拍案称奇!

 文山书院 2023-07-22 发布于湖南
图片

图片

郑燮(郑板桥)六十岁自寿联

对联上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对联下联: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图片

这联是郑燮60岁的自寿联。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1693-1765),清代江苏兴化人,清代乾隆年进士。著名的书画家、诗人、对联大家,善画竹,为“扬州八怪之一”。这副对联是他作于山东潍县任上,六十岁生日时写的著名自寿联。

这副联说的是,当年因其请救济灾民,上司不肯。郑板桥对上司深感不满,有辞职归田之意。次年因上表请救济灾民,忤其上司而被罢官。

对联上联说:人生暂短,有如作客一样,何必谈什么福寿安宁?只要袋里有钱可用,瓮里有酒可喝,锅里有饭可吃,摊开几页心爱的旧纸,无拘无束地吟诗作画,兴趣广泛,天真烂漫,五官灵敏胜过多少感官,这样活到六十岁还是年轻。

作客一词,出自《古诗十九首》:“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康宁怎么解释:《书·洪范》:“五福:一寿、二富、三康宁、四有德、五要考终命”。吟哦,即是吟诗、作画、填词。正如李郢(引)《偶作》诗:“一杯酒下肚,就可以吟诗作对啦”!

图片

下联说:如果想修道成仙(升官),徒然自寻烦恼。只要两耳听不到喧扰之声,眼看不见庸俗之人,心中无名利之念,随意取几枝鲜花戴在头上,早起晚睡,那么清闲一天等于两天,算起来活到六十岁已超过百岁了(60岁*2=120岁)。

插花即戴花(古代男女都有戴花习俗)。唐朝杜牧《杏园》诗:“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联语把自寿与抒怀结合,“但使”、“只令”都为假设之词,反映郑板桥追求的是高洁品格,无拘无束的自由天性和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写寿联最难的,是在寿联中表现作者的感情。这副是最典型的郑板桥六十自寿联,这也是和他的诗、画一样,超凡脱俗。又有几分怪异,可以说“文如其人”。郑板桥这首著名自寿联,构思新奇,对仗工巧,用典恰当,语言幽默诙谐而又从容豁达。他的这副对联,被后人誉称为“板桥体”。

图片

“难得糊涂”的故事

图片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郑板桥受莒州知州之邀游历莒州。行至莒北碁山西山旺时,得当地王员外大宴款待,员外久闻板桥大名,并渴望得到其墨宝,就用当地名吃'糊涂菜'招待板桥。

糊涂菜就是先用面浆把鸡、鱼、肉等包裹起来,小火慢慢油炸,炸至表面金黄。

郑板桥品尝湖涂菜后,赞不绝口,就问王员外这些菜的名字,员外答:“我们当地叫糊涂菜。'员外见板桥正在兴头,就请板桥题字。

板桥早察其意,还是欣然提笔写下四个大字:难得糊涂。

从此,难得糊涂便流传开来。

乾隆年后,郑板桥所写的'难得糊涂'四个字竟象传单那样被制成各种礼品或是拓片或是作为像章推销,由此也引起人们对这位玩世不恭的郑板桥先生更增添了一层兴味;对'难得糊涂'也就出自自己的心理需求作出了解释,由此而顺延到对'难得糊涂'四个字的思维定势和价值取向,可是鉴于作者当时没有明确自己的意向,因而现时会产生出相异的认识。

图片

郑板桥题过几副著名的匾额,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难得糊涂'与'吃亏是福'这两副。

据说,'难得糊涂'四个字是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有一年郑板桥专程至此观郑文公碑,流连忘返,天黑了,不得已借宿于山间茅屋。屋主为一儒雅老翁,自命'糊涂老人',出语不俗。他的室中陈列了一块方桌般大小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郑板桥十分叹赏。老人请郑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板桥认为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方印。

因砚台地,尚有许多空白,板桥说老先生应该写一段跋语。老人便写了'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宝贵之门也。'他用了一块方印,印上的字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板桥一看大惊,知道老人是一位隐退的官员。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见砚背上还有空隙,便也补写了一段话:'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