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首温州童谣,传唱的是震惊中外的“甲申教案”

 一介书生五十后 2023-07-22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晚清时,

在温州城区

流行着这样一首童谣:

图片
图片

童谣里描述的情形,正是清光绪十年(1884),农历甲申年,温州爆发的“甲申教案”。这里的“蹩脚番人”,即曹雅直(George Stott),他是苏格兰人,年少残疾,是近代温州教会的拓荒者。1867年来到温州,在温26年,先后开办第一所女子书院(1902年改名为育德女学),温州最早的西医诊所等。

图片

曹雅直夫妇像

图片

“甲申教案”的背景,是清光绪二年(1876)9月13日,英帝国主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烟台条约》后,温州辟为商埠,西方各国的领事、商人、传教士等纷纷进入温州,其中有不少“教士”表面上是来传教,背后却干着刺探我国军事、经济、文化等情报的勾当。有些洋教士仗着本国政府的势力,任意圈占土地、霸占民房,有的还勾结清朝官府,欺压群众,公然自行捕人进行审讯。当时,教会的权势熏天,一些社会上的地痞流氓便乘机入教,他们有恃无恐,横行乡里,鱼肉人民。

图片

晚清时的江心屿,美国人杜德维摄,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

清政府的腐败和洋教士的无法无天,温州人民耳闻目睹,无比愤怒。光绪年间,温州城内流传着一首民谣:“天主(天主教)横行,腾落清坑,伲人拔起,癞头畜生”,温州城街头经常出现“驱逐洋人,除灭异教”的匿名揭帖,可见温州人民恨透了帝国主义,恨透了不法的传教士。

“甲申教案”的导火索,是中法战争。1883年法国把越南变为“保护国”后,又于同年12月,向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中法战争。1884年3月,宁波镇海口10艘法舰游弋,4月又增2艘,浙江告急,8月,法舰进攻台湾,同时,进驻福州马尾的法舰主力,击沉中国兵船9艘,10月法军攻击基隆,并向台北进犯,东南沿海战云密布。

图片

1884年中法战争场景

闽江口发起突然袭击的消息传来,一时民间有法国人将打到温州的传言。

当时温州官府发布告示,要求每个家庭在门口放一堆大石头。木匠日夜辛劳工作,制造巨大的木箱子。这些箱子会被拖到岸边,望风的渔民一发现敌人的信号,就在瓯江口把装了大石头的箱子沉到中流,这样六十里外的瓯江口就形成一道屏障,拦住了敌人的舰队。

最终这些石头因法军没有如期到来而未派上用场。但是,在甲申教案中,它被参与闹事的民众当作手榴弹扔给他们认为与法国军队一伙的洋人身上。

1884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初十),城内传说,教匪数千人,将于十二日(农历)在城中起事谋反,全城人心惶惶,一夕数惊。这时,瓯海道接到浙江按察司的指示:“所有教堂、洋商人口产业,一律由地方官保护,必须一无损失”,温州官府还恐怕群情愤激闯出祸来,又指令教堂暂停做礼拜,但教堂不理。

1884年10月3日(农历八月十五),城区传言温州花园巷耶稣堂门口有几个儿童敲门,他们想进去观看做礼拜,不料教堂的洋教士竟指使教徒将其中一个儿童抓进教堂,声言要送官究办。

图片

温州花园巷耶稣堂今景

洋教士的做法激怒了群众,1884年10月4日(农历八月十六),星期六,温州民众在泽雅乡民柴岩荣(人称泽雅荣,也叫阿荣)的带领下,冲进教堂,,将煤油和火药洒在教堂的墙壁上,用火点上,大火烧毁了花园巷耶稣堂(今花园巷教堂),接着又连烧了城西基督教堂、周宅寺巷天主教堂等6处教堂,还放火烧毁和捣毁了北门火神殿的外国税务司的住房和北门大码头外的瓯海关房子,愤怒的群众还准备过江烧毁江心屿上的英国领事馆,后被清政府派兵阻拦。

温州的反教怒火很快蔓延到浙南各地,如瑞安江浦天主教堂也于农历八月十六日被毁。这次反教斗争规模之大,声势之猛,均是史所未有。英国传教士苏慧廉哀叹道:“忽丁魔劫,焚我教堂,荡我书院,火我房屋......实非人力所挽回。”(见城西教堂《重建圣碑》碑文)

图片

英国传教士苏慧廉在出行路上

苏慧廉的未婚妻苏露丝在《走向中国》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10月4日夜,“一群暴民(注:这是对激愤市民的诬称)在苏慧廉住所前汇聚,当他们发觉苏宅前门紧闭不能闯入时,就转到屋后,在那里,他们如愿以偿。瞬间,无数石头'嗖嗖’地向门窗飞来。过一会儿,木制的后门支撑不住轰然倒下,乱哄哄的人群如潮水般地涌入院内。这时,苏慧廉正急匆匆地赶往前门,他看到一股可怕的火光正从仆人的住处升起,于是马上转身返回后门。他看见院子里已聚集了一大群男子,由于天气炎热,许多人光着上身。这些人手持棍棒,乱扔石头,欣赏着用洋油点燃的地板在浓烟滚滚中燃烧。”

教案发生后,上海英国总领事和海军司令即令停泊于宁波甬江的“健飞号”舰驶进瓯江,后与“梅林”号舰调防,由“梅林”舰驻守江心水域,对温州城虎视眈眈。温州城的官府则向外国人大献殷勤,他们采取了“扶教抑民”的政策,一边派兵保护洋人,一边用言论恐吓群众,愤怒的群众绝不屈服,官府又派兵搜捕参与暴动的人,“泽雅荣”等暴动领导人不幸被捕。在官府提审时,阿荣为了保护群众,勇敢承担责任,说:“焚烧教堂及捣毁各处公馆,皆我一人之谋,不关他人之事。”入狱后,温州城群众自发地“争起酒肉送牢”。后经地方士绅向官府陈说:“焚烧教堂多处,非一人之事,不应独罪一人。”温州城官府恐怕再次惹起民怨,只好把阿荣放了。

图片

浙江巡抚刘秉璋像

“甲申教案”爆发后,清廷吓坏了,连忙命令温州道、府、县等各级官吏,赴江心孤屿英国领事馆赔罪,并商讨“善后”。11月4日(光绪十年九月十八日),浙江巡抚刘秉璋向朝廷递送《奏报温郡焚毁外国教堂现已议结仍饬拿犯惩办摺》:

“ 头品顶戴浙江巡抚刘秉璋跪奏,为温郡刁民藉词滋闹,焚毁外国教堂,现已议结,仍饬拿犯惩办,以照炯戒,恭摺仰祈圣鉴事。……英国领事庄延龄以寓居之教士洋人均获保护完善,因与地方官绅和衷商议,合计被焚教堂暨洋人寓居七处,赔洋二万五千圆;其洋关暨税司并帮办二人寓中所毁衣物等件,皆非办公之物,并由领事代估洋一万圆,合共鹰洋三万五千圆。再三商酌,减于可减,察看大局,似以速结为宜。官绅意见相同,绅民深知经费支绌,又以疏于觉察,勉力筹捐洋一万七千五百圆,以儆将来。该地方官疏于防范,咎亦难辞,拟由温处道温忠翰捐廉一千五百圆,署温州府知府胡元洁捐洋一千圆,永嘉县知县张宝琳捐洋三千圆,其余不敷之数禀请筹拨,抄录会议条款禀报前来”。

1884年11月14日(光绪十年九月二十八日),军机大臣奉旨批复:“ 览奏已悉。办理尚为妥速,准照所请,于厘金项下动拨银两,作正开销。余依议。该衙门知道。钦此”。至此,这件轰动中外的教案,终于以赔钱而摆平。

瓯海关税务司那威勇在1892年8月31日递交的《瓯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2)》也写到这件教案的前后经过,他在最后这样写道:“政府已向受害者提供了赔偿,但在如何惩治罪犯及制治暴乱方面,没有任何作为”。

图片

1887年瓯海关税务司公署

参考资料:

《寻找苏慧廉》  沈迦

美编丨程小小

责编丨余   璞

审读丨卢文红

审核丨林珊珊

终审丨王玮康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