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之旅]瞻仰中国共产党诞生地

 zzm1008图书馆 2023-07-23 发布于上海

  2023年3月19日~20日,中共兴化市政协机关第二党支部(老干部支部)组织支部党员和部分退休老同志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一大会址纪念馆)↑

  市政协党组对此次活动十分重视,委派党组成员、市政协党总支书记、秘书长金国明同志率办公室几位同志全程参与,提供沟通联系和后勤保障。


(中共一大会址远眺)↑↓



(一大旧址门前)↑↓


  中共一大会址是一幢典型的石库门建筑,建于1920年秋天,地处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这里是一大代表李汉俊和他的哥哥李书城的寓所。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这里召开。来自7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13位代表和2名共产国际代表出席了会议。7月30日晚,会议受到法租界暗探袭扰,无法继续在上海举行。最后一次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和工作决议,选举了中央领导机关,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

       1950年,上海市长陈毅提议,并经市委讨论决定寻找中共一大会址。1951年,几经周折,中共一大会议旧址被找到,随后根据相关史料和亲历者的回忆,进行修缮复原。1952年9月,中共一大会址修缮完成,建立纪念馆并对外开放。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属事件类纪念性博物馆,《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是该馆的基本陈列。


(一大会址内大厅)↑


  整个景区由一大会议旧址(石库门小院)和纪念馆组成。一大会议旧址位于繁华的上海闹市区,寸土寸金。而原会址地处小弄堂中,扩建纪念馆不可能大面积拆迁。于是,决定向地下发展,一大纪念馆展厅全部建到了地下。我们穿过大厅后便是一处电动扶梯,为游客上下行提供方便。


(展厅内的前言)↑



(中共一大参会者群雕)↑


(中共第一个《党纲》)↑


  展厅第一部分:前仆后继 救亡图存。


(历史实物展品)↑


  展厅第二部分:民众觉醒 主义选择。


  展厅第三部分:早期组织 星火初燃。


  展厅第四部分:开天辟地 日出东方。


  (一大会议场景雕塑)↑


(认真听取讲解)↑


(一大会议主要成果展牌)↑


(老同志们旧址模型前听介绍)↑


参观结束后,全体党员齐聚宣誓大厅,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初心使命。


(大厅内合影)↑


  为便于游客听取介绍,大厅内设有专门的电子讲解器自助租借机。


  在大厅出口附近,设有留影签名处。游客可以用手机自拍,然后自动传送到大屏幕上展示。


  (我自拍上传的留影)↑↓



  在原地修复后的中共一大会议旧址,老同志们认真听取工作人员的讲解。


(修复后的一大会议室内场景)↑


  第二天早晨,我们乘车赶赴浙江嘉兴南湖。当年中共一大会议代表因在上海开会时遭到租界巡捕袭扰,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至南湖的红船上召开。

       嘉兴南湖,由运河各渠汇流而成,上承长水塘和海盐塘,下泄于平湖塘和长纤塘,南湖四周地势低平,河港纵横。2007年01月06日,浙江省旅游局公布南湖风景名胜区列为“浙江最值得去的五十个景区”;2010年5月,南湖景区创建为第一批全国廉政教育基地。2011年09月06日,国家旅游局批准南湖旅游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南湖风景视频)↑


(嘉兴南湖边合影)↑


(接送游客往返湖心岛的游船)↑


(我在红船边的留影)↑



  据解说员介绍并查阅有关资料,烟雨楼是嘉兴南湖湖心岛上的主要建筑,现已成为岛上整个园林的泛称。烟雨楼正楼,楼两层,高约20米,重檐画栋,朱柱明窗,在绿树掩映下,更显雄伟。楼前檐悬董必武所书“烟雨楼”匾额。烟雨楼建成后,曾几经兴废,历尽沧桑,直到民国7年(1918)嘉兴知事张昌庆会绅募捐款重建烟雨楼。

       烟雨楼因唐朝诗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意而得楼名。

        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嘉兴知府赵瀛疏浚市河,所挖河泥填入湖中,遂成湖心小岛。第二年仿“烟雨楼”旧貌,建楼于岛上,后经过扩建、重建, 逐渐成为具有显著园林特色的江南名楼。

       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多次大力修葺,古老园林焕发新貌。才形成格局。烟雨楼“台筑鸳湖之畔,以馆宾客”为游观登眺之所。登烟雨楼望南湖景色,别有情趣。夏日倚栏远眺,湖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春天细雨霏霏,湖面上下烟雨朦胧,景色全在烟雾之中。

       1921年,中共一大会议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的大事,而烟雨楼则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巨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对烟雨楼进行大力修葺,古老的园林焕发新貌。

       烟雨楼是嘉兴的名胜,现已成为岛上整个园林的泛称。全园占地11亩,园内楼、堂、亭、阁错列,园周短墙曲栏围绕,四面长堤回环。

        烟雨楼入口处为“清晖堂”,门东北向,北墙嵌有石碑,刻“烟雨楼”三大字,为清顺治年间冀应龙所书。入清晖堂,两侧左为“菱香水谢”,右为“菰云(上竹下移)”,现均为接待室。菰云(上竹下移)右为观音阁,三楹二层,晚清建筑风格,系1987年重建。清晖堂后为“御碑亭”,中竖石碑,刻有乾隆游南湖题诗的手迹。经御碑亭进内即至烟雨楼正楼。楼两层,高约20米,建筑面积640余平方米,重檐画栋,朱柱明窗,在绿树掩映下,更显雄伟。楼前檐悬董必武所书“烟雨楼”匾额,楼下正厅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着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也为董必武所书,书体端正劲挺,堪称—代楷模。楼上下均有回廊环通,登楼凭栏远眺,田园湖光尽在眼底。烟雨楼前是开阔的平台,有两棵古银杏树参天挺立。台外栏杆下有“钓鳌矶”刻石。平台东南侧,即乾隆游南湖的另一处“御碑亭”。烟雨楼后,假山巧峙,花木扶疏。假山西北,亭阁错落排列,回顾曲径相连,玲珑精致,各具情趣。“宝梅亭”北原为“亦方壶”,1959年移建湖滨渡口,壁上有清人许瑶光所书“嘉禾八景”碑(1990年又移回烟雨楼园中),1990年在渡口北侧兴建南湖革命纪念馆,“亦方壶”被拆。

        宝梅亭内陈列有元吴镇风竹刻石,清彭玉麟梅花碑。亭外堤岸,垂柳翠竹掩映朱增,墙上砌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所书“鱼乐国”碑。自宝梅亭前行,依次为“来许亭”、“鉴亭”。


  乾隆六下江南,八次登烟雨楼,先后赋诗二十余首。上图为乾隆御笔碑亭。


(烟雨楼前留影)↑







  途中,我们路经一个叫胥山的地方。胥山只是一个村名,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据说这高仅为几十米,地不过百余亩的嘉兴胥山因为传为春秋名相伍子胥的魂归之地并随了他的姓,所以成了一方名胜。


  据说胥山原名张山,胥山之名的由来有多种版本。一种说法是: 春秋末期的伍子胥在伐楚破越中屡立奇功。到吴王夫差时,伍子胥纵观天下大势劝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停止伐齐,以图大业。但刚愎自用的夫差非但不听伍子胥的劝谏,反而听信奸佞伯嚭伍欲谋反的谗言,派使臣令其自刎。

       百姓感念伍子胥的忠烈,把他厚葬在张山顶上,还造了伍相墓,建了伍相祠,张山从此改名为“胥山”,百姓还把伍子胥带领开凿的那条河道称作伍子塘。

  另有一种说法,见于宋代鲁应龙所撰的志怪小说《闲窗括异志》:“胥山高一十五丈,周二里。因伍子胥伐越曾在此练兵磨剑,故称之为胥山”。

  1969年11月,因当时嘉兴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胥山的石料被开采用于修筑块石护岸。短短数年时间就山体成深坑,仅留下了四周的山基和一个大水潭。

       从此,人们失去了登山一览“胥山松涛”之野趣,只能从留存下来的描绘胥山的图画和赞美胥山的诗文中,去回味胥山当年的秀丽景色,去追忆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

       2020年,为挖掘胥山的历史文化积淀,由政府投资在胥山原址上建成了“胥山遗址公园”,成为一个供游人怀古和休憩的AAA级美丽乡村景点。


  当晚,我们完成了两天的“朝圣之旅”,返回了兴化。

(回程路过嘉兴高速公路服务区)↓


(石益平制作于2023年“七一”前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