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集中识字是历史的必然

 zjp67 2023-07-23 发布于福建

关于"小学生两年内掌握2500字有无必要"的讨论已经展开,这是基础教育改革中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课题。
有些人对于分散识字教学还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因而视集中识字为"远离生活的枯燥知识",视集中识字为畏途,甚至视集中识字为"危险境地"。也许是因为多年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少慢差费的分散识字教学、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天经地义,无须改变;也许我们本身正是从少慢差费的分散识字教学中出师起家的。
但是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识字教学改革只有遵循规律才能取得成效。
我国的识字教学,从古到今经历了一个"分散﹣﹣集中﹣﹣再分散﹣-(已经势在必然的)再集中"的漫长过程。第一次的集中以两汉时期的字书《急就篇》、《苍颉篇》等为标志,由此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而长达1000多年的历史进程,可见集中识字教学的价值和生命力。其间,以南北朝的《干字文》与宋代的《三字经》、《百家姓》的推出和实施为标志,中华教育识字教学改革史上出现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分散识字教学是无法与之相比的。
识字教学从清末走向了"再分散",至今不过百年。"再分散"是不合规律的、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进步、又不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许正是由于分散识字教学的弊端极其实施的艰难和无可奈何、才有"汉字废除论"、"汉字拉丁化论"、以及"汉字淘汰论"等奇谈怪论的出现。
汉字教学从"再分散"走向"再集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无数改革者对汉字教学的"再集中"的探讨和追求始终不渝。解放后,以1958年黑山集中识字教学为发端(虽然失败)、直至当令的《中华字经》改革实验,聂华的《快速识字教材》以及她的"集中识字和写字"、"加大课外阅读训练"的改革实验、掌握2500字的改革实验……这些改革实验的效率、成果,是某些人不敢想想象不到的。
汉字及其文化永远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