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暑:夏日炎炎蝉蛙鸣 浓浓茶香伴雨晴

 源源不断 2023-07-23 发布于宁夏
图片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不暑,五谷不鼓。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人的制茶、饮茶传统,都是中国人探索自然宇宙、认知生命健康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智慧。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更替,指导着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饮用和相关观念与习俗,都与二十四节气密不可分,各个节气给予了茶不同的滋味和功效。

茶作为民间俗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它不仅是简单的饮品,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以茶敬客、以茶敦亲、以茶睦邻、以茶结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茶俗、茶礼。“茶” 体现着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传递着中国人“谦、和、礼、敬” 的价值观。

“无由持一碗,寄予爱茶人”,应四时之序,将节气与时令和我们的“茶生产”、“茶生活”、“茶文化” 紧密相连,体现出中国人顺应天时、敬畏自然、自省自律、推己及人的传统观念。让我们在节气里,识茶事、品茶香,探索先辈的智慧,知世界、和天下。

图片

图片

图片

(公历)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为“大暑”。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此时,因为陆生的萤火虫在枯草上卵化而出,流萤点点,古人认为是枯草变为了萤火虫。大暑时节,天气开始变得闷热且潮湿,时常有强烈的雷雨出现,雷雨过后暑湿将减弱,开始向秋天过渡。

在大暑这一天,我国不同地区有着丰富的饮食习俗和民俗活动。比如在山西、河南等地,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于容器内,蒙上纱布,置于阳光下晾晒,待充分融合后食用,有助于去除体内寒气。“喝暑羊”、吃面条等食俗,流行于山东地区,一碗羊汤,一碗凉面,成为夏日餐桌上的滋补美味。在福建莆田,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惯,叫作“过大暑”。在广东,人们“吃仙草”作为消暑凉品。由于大暑正值伏天,人们普遍饮伏茶,这种伏茶大多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茶水,“解内热,缓肝火”,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图片

在浙江台州沿海区域,有送“大暑船”活动。人们通过送船的形式,承载祈求平安、祛灾的愿望。送“大暑船”包括为建造大暑船、小暑节迎圣、大暑送船等环节。“大暑船”按旧时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通常是长8米、宽2米,重约1.5吨的船只,船内摆放有各种祭品。五十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行进,沿路鼓号喧天,鞭炮齐鸣,最终船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2021年,农历二十四节气(送大暑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依次为大暑船船体制作、送大暑船场景、大暑当天在码头举行的祭祀活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正值伏天,人们常因暑热而不思饮食。黑茶中含有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磷脂等物质,有助于人体消化,调节脂肪代谢。大暑时节,适量饮用黑茶,可达到健脾利胃、解渴降暑等功效。今天,我们介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茯砖茶制作技艺、咸阳茯茶制作技艺,了解其制作过程和特点。






黑茶制作技艺(茯砖茶制作技艺)(2008年)

茯砖茶产于湖南省益阳市,以优质黑毛茶为原料,经过采制、杀青、初揉、渥堆等数十道工序,加工成清茶,再经过灌封、筑制、发花等流程制成。发花,是通过对筑封成型的茯砖茶进行温度和湿度的有效控制,从而使砖内产生一种金黄色颗粒“金花”,即冠突散囊菌。其中,温湿度的掌握是发花的关键。

图片

图片

茯砖茶制作技艺:灌封(左)、筑制(右)

数百年来,在我国西北地区,茯砖茶与奶、肉并列,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被誉为中国古丝绸之路的“神秘之茶”和西北各少数民族的“生命之茶”。茯砖茶中独含的两种活性物质——茯茶素A和茯茶素B,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显著降低脂肪、血脂、胆固醇等功效,能够发挥一定的保健作用。

黑茶制作技艺(咸阳茯茶制作技艺)(2021年)

“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咸阳出砖茶。” 咸阳茯茶产于陕西省咸阳市。从汉代开始,咸阳就成了“官引茶”到中原的集散地。北宋时期,茶商无意间发现茶叶中长出了“金花”,使得茶叶口感、功效明显改善,后来经过摸索试制,形成了“茯茶”,这种独特的“长花茶”。茯茶起初是散茶,后来为了便于驼队运输,在咸阳压缩茶叶体积,逐步把散茶制成茶砖。

图片

图片

咸阳茯茶制作技艺:清选(左)、“金花”(右)

其制作同样是以黑毛茶为原料,经过清选、切茶、过筛等工序后,用老茶、茶果,以井水熬制茶釉,再放入模具进行定型、发花等流程后制成。冲泡之后的茯茶,茶香浓郁,滋味醇厚。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小满节气推送开始,我们讲述了中国茶在海上丝绸之路、“万里茶道”、茶马古道的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今天我们介绍茶在我国陆上丝绸之路的传播,对中亚地区茶文化的影响。

目前,普遍认为“丝绸之路”包括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西南(或南方)丝绸之路。其中,中国茶进入中亚的道路主要是沙漠丝绸之路和西南(或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沙漠丝绸之路的路线主要是从陕西西安、经甘肃、新疆,出境后经过中亚、西亚至南欧意大利威尼斯,中亚是其必经之地,茶叶贸易在这里产生了一次分流,通过贸易往来,茶在中亚深深扎根,改善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并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图片

陆上丝绸之路示意图(来源:“长沙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