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夜,青岛啤酒刷爆朋友圈

 视觉志 2023-07-24 发布于山东

山东,无疑是今年中国最火的省份。

淄博烧烤凭一己之力“整顿”了全国烧烤业;

泰山的大学生旅行“特种兵”,青春没有售价、夜爬的腿脚一路抖到山下;

年年都上热搜的潍坊风筝节,今年更是高铁、秦始皇纷纷上天,被夸放得不是风筝,是人类的想象力……

图源:沸点视频

这不,转眼间山东这儿又火了——

为期24天的青岛国际啤酒节开始了。

但网友们一下地铁就傻了眼,直呼“这辈子没有见过这么多人”,提前两个小时排队,依旧人山人海;

图源:山东商报

金沙滩啤酒城足足有300个酒头,每一个拧开都是不同的啤酒,能满足所有前来畅饮的老饕;

酒王争霸赛更是令人大开眼界,有人甚至2.75秒就能吹完一整瓶青岛啤酒,目前最新记录已经刷新到了2.67秒……

图源:青岛晚报

排面拉满,青岛国际啤酒节真不愧是世界四大啤酒节之一。

青岛这座“啤酒之城”,这次代表山东又刷爆了热搜。

图源: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

一杯啤酒,忆昔抚今

可能有人还不知道,如今青岛国际啤酒节已经办到第33届了。

想当初1991年,青岛啤酒发起和创办第一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时,那场面隆重极了——

人群从两边各自排开,马车仪仗队从中间缓缓走过,受欢迎程度一点不输现在流行的乐园花车巡游。

图源:青岛啤酒公众号 下同

能如此有仪式感的给啤酒一个单独的节日,是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的人们不敢想的。

曾作为社交身份象征的“奢侈品”啤酒,普通人在生活里根本买不到。

于是,啤酒节柜台前挤满了人,攥着一张张老版人民币,交钱的比收钱的还着急。

那时候喝啤酒,喝的是一份史无前例的激动与开心。

不少新人选择在啤酒节结婚,身披婚纱、手端青岛啤酒,干杯接受众人的祝福。

不少为啤酒节慕名而来的外国人,也在沙滩席地而坐,入乡随俗地开始“吹瓶”。

欢声笑语中,人们打扮时髦、穿着精致。

带着90年代特有的自信感,眼神里透着一股朝气蓬勃的精神气。

历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破了不少个吉尼斯世界纪录:

9971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举杯同饮同一品牌的啤酒;

1007台智能机器人在青岛国际啤酒节黄岛主会场舞台上坚持共舞超过一分钟……

到了如今,啤酒节更是盛况空前。

开幕式再次重现马车巡游,街头两边已是另一番景象。

图源:青岛啤酒微博 下同

啤酒节一办就是好几个会场,人们轮流比赛当酒王,海风、夏夜,有啤酒相伴,畅饮开怀。

不仅有各式啤酒,更能从啤酒文化展览、各类文化活动里,体会到爱啤酒、懂啤酒的感觉。

不仅有烟花助阵,各式音乐live、DJ表演更是激情爆嗨,儿童乐园、海岸露营等新玩法应有尽有。

如今喝啤酒,说到底喝的是一份休闲享乐的热闹与情怀。

青岛国际啤酒节变了,规模更大、内涵更丰富了。

作为东道主的青岛啤酒,更是在不知觉中,陪伴和见证了我们生活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巨变。

每一个欢聚时刻,都有青岛啤酒的陪伴。

不用多说,都在酒里。

百感交集,都在酒里

啤酒,对于中国人来说意义非凡。

去过青岛啤酒博物馆就会知道,“啤”这个字,就是从啤酒进入中国后才被发明的。

曾几何时,风靡海外的啤酒,在国内还是十足的稀罕物件儿、奢侈品。

图源:青岛啤酒公众号 下同

今年,正好是青岛啤酒120周年,导演贾樟柯特别为青岛啤酒拍摄了微电影《都在酒里》。

其中的《诞生》,就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立志为中国人酿造属于自己的啤酒”的故事。

在那个男子留着辫子、穿着长袍的时代,留洋回来的年轻人,一头利落的短发、一套合身的西服,多少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餐桌上,当他拿出一瓶家人从没有见过的“皮爱(beer)”时,所有人都笑出了声。

他们笑的,是这啤酒名字奇怪的发音,也无形中笑了他们自己——

因为他们不知道,啤酒已经是世界范围内的时髦酒了。

中国,已经悄然被世界落下了。

可像这位留洋的年轻人一般,中国也有人开始觉醒了。

如1903年第一座青岛啤酒厂的建立,初代中国企业们在艰难的条件下,摸着石头过河。

虽然困难,但没有压倒中国人坚韧乐观的民族脊梁与气性。

发展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啤酒,是目标,更是责任。

困苦与艰辛,都在酒里。

1903年第一座青岛啤酒厂

当改革开放浪潮来袭,中国开始与世界接轨。

《都在酒里》第二篇《浪潮》,将镜头对准了用青岛啤酒换喇叭裤的年轻人们。

这时,他们正在犹豫着,到底要不要辞掉“铁饭碗”南下,跟上改革开放的这股浪潮。

当时代的列车,轰隆隆开来。

他们像当年觉醒的先辈们一样,勇敢赌上了未来。

此时的中国企业们也开始面临新的挑战,要在国际舞台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而中美建交后进入美国的青岛啤酒,在1981、1985、1987年美国三次匿名评酒会上,分别摘得桂冠。

这足以证明青岛啤酒的实力,也为青岛啤酒风靡海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财经》主编何刚曾提到过自己的一次经历——

他第一次去阿姆斯特丹时,以为当地人喜欢本地啤酒。没想到交谈中却发现,当地人更很喜欢中国的青岛啤酒:

“欧洲的1995年,在阿姆斯特丹所有酒吧里面,只有一种中国啤酒在那卖,就是青岛啤酒。”

彼时的中国,人人意气风发,眼里满含对未来的憧憬与期许,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青岛啤酒也从早期的出海,到连续出口、享誉国际舞台。

1993年,青岛啤酒更是实现了在香港、上海上市,实现了曾经的梦想。

欢庆与感叹,都在酒里。

让世界,更懂中国情

发展至今,青岛啤酒迎来了120周年。

它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啤酒,不断向世界传递着中国情义——

G20峰会、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国际重要会议的餐桌,都能看到青岛啤酒的身影;

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晚宴上,包括普京在内的多国领导人都赞叹,“今晚的啤酒很好喝”……

青岛啤酒,俨然成了一位备受欢迎的“外交官”。

而《都在酒里》微电影的第三篇《盛名》,就将目光投向了这位深谙中国人之间“交情、心情、人情”的“外交官”。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在微电影里,肖战化身青岛啤酒吧的老板,和外国大厨在这里见证了一次次真挚的中国情义:

    为朋友接风洗尘,“我敬你”喝的是心情;

    堵在高架被迫迟到,“自罚一杯”喝的是交情;

    上主菜,“鱼头要对着主宾”后的干杯,喝的是人情。

    外国大厨感叹,“中国的酒文化很特别”,肖战意味深长地告诉他:

    “只要喝的越久,才能懂酒。”

    喝青岛啤酒,喝的从来都不只是酒,喝的是其中的交情、心情和人情。

    而青岛啤酒,无形中也成了一种“润滑剂”,为了更美好的世界,也将人与人的心拉得更近。

    小视还在微电影《都在酒里》中,看到了一个细节。

    肖战口中“以前只有酿酒师才能喝到的原浆啤酒”,现如今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在餐桌上屡见不鲜。

    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越来越好,过去餐桌上的“奢侈品”已经唾手可得。

    而作为见证人的青岛啤酒,也一直在发展,与时代同行。

    如今,在国际啤酒文化里,中国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像肖战开的这间TSINGTAO 1903酒吧,在全国已经开设了超200家,给城市夜经济点亮了一盏灯。

    目前,青岛啤酒不仅有啤酒生物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成了全球啤酒饮料行业工业互联网“灯塔工厂”。

    此外,青岛啤酒还登上了纽约时装周、时代广场,和时尚界教父老佛爷卡尔·拉格斐、知名设计师Angel Chen等合作,不断创新联名啤酒瓶身;

    和肯德基、必胜客等做跨界营销,以及不断丰富产品的品类,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三款产品到酝酿的20几种……

    青岛啤酒正在像它的标志TSINGTAO一般,越来越潮,越来越贴近年轻人。

    青岛啤酒1903四季常青系列

    青岛啤酒发生的这些变化,只是中国百余年的时代沧桑巨变的一个小缩影。

    中国在变,世界也在变。

    可世界范围内人们对于啤酒这种人类古老酒精饮料的喜爱,却从未改变。

    作为水与茶之外、世界上排名第三的饮品——啤酒,见证了不同肤色、不同国籍人们的不同故事。

    它像无国界的阳光、空气,音乐、鲜花一般,在人生每个重要的时刻,鸣奏出人们共通的心声、情感。

    而备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青岛啤酒,正在不断代表中国向世界传递着中国情义。

    虽然语言不通,或许缺乏了解,但当异国他乡的陌生人们,将手里一杯杯来自中国的“TSINGTAO”下肚。

    那一刻,无需多言。一切的一切,“都在酒里”。

    青岛啤酒,盛满了中国故事,更浸透了点点滴滴的中国情义。

    喝青岛啤酒,懂中国情义。一起与中国干杯,与世界干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