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7年,“流亡学生”抵达山东,半年后拉起“菩萨军”大杀四方

 古稀老人赵 2023-07-23 发布于北京

“他们都是从天而降”、“完全都是来无影去无踪”,被日寇审问的山东百姓称,杀掉日寇的不是普通人,而是“菩萨军”。听到这样的答案,日寇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胡乱上报情况,解释士兵大量死亡的原因。难道山东百姓说的是真的,当时真的有一支“菩萨军”吗?

1937年,“流亡学生”抵达山东,半年后拉起“菩萨军”大杀四方

侵华日寇

山东居民说的是真的,当地确实有一支“菩萨军”,只不过这个“菩萨”不是指的神灵,而是当地的一支抗日力量。他们全都是有血有肉的人。那么这支军队为何会被称作“菩萨军”?

说到这一切,都要说到一个人--廖容标。1912年,廖容标在江西地区的偏远农村出生,17岁的那年,廖容标加入到了红军队伍中,两年后正式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土地改革时期,廖容标就已经奋斗在了一线上,后来又参加各种战争以及万里长征。

1937年,“流亡学生”抵达山东,半年后拉起“菩萨军”大杀四方

廖容标

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后,为了全面打击日寇,组织给了廖容标一个任务,前往山东地区开展敌后战斗任务。1937年9月底,廖容标抵达了鲁中南地区。当时他的身份,是一名“北平流亡学生”。

抵达山东后,廖容标立即联系到了附近中学师生,以及部分抗日志士。不久后,他们在黑铁山发起“武装起义”,对日本侵略者的欺辱说不。起义后,廖容标把队伍命名为山东救国军第五军,自己担任司令员。

1937年,“流亡学生”抵达山东,半年后拉起“菩萨军”大杀四方

当时的抗日队伍

第五军成立后,就迅速奔赴了抵抗日寇的前线。在行军过程中,廖容标总是抓住所有机会走访村民,宣传我党的抗日活动。与此同时,战士们也主动帮助村民解决问题,真正的做到了党、军、民一家亲。

1938年春天的时候,廖容标和战士们抵达淄川县,为了不打扰村民的生活,他们宁愿驻扎在河边,也不愿意进村休息。当地百姓看到这样的一幕后,纷纷起身邀请战士们回家休息。

1937年,“流亡学生”抵达山东,半年后拉起“菩萨军”大杀四方

救国军战士

不仅于此,大量村民还把自己家中的粮食送到战士的手中,让他们填饱肚子。这一幕,让廖容标和战士感动不已。但是他们没有接受任何粮食,他们时刻坚守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原则。

进入村民家中,廖容标看到了发霉的煎饼。经过询问才知道这些煎饼是土匪退回来的,村民们不舍得丢掉。看到困难的群众,廖容标直接掏钱买下了所有发霉煎饼,和战士们洗净吃了下去。

1937年,“流亡学生”抵达山东,半年后拉起“菩萨军”大杀四方

山东煎饼(资料图)

这样坚守纪律,深知百姓疾苦,让廖容标和第五军的名声迅速传播开来,百姓们也把他们称作“菩萨军”。短短半年时间,“菩萨军”的规模就已经超过了5000人。在生活上,“菩萨军”深知百姓疾苦,在战斗上,“菩萨军”也打下了赫赫威名。

刚成立的首月,“菩萨军”就打了三次漂亮的战斗,每次都是以少胜多,让日寇吃了大亏。正是有着“菩萨军”这样的战士,中华民族才能彻底的击败日寇,夺回自己的家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