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俞《黄帝明堂经》师承笔记

 随遇而安如当下 2023-07-23 发布于上海

BL21  胃俞穴【足太阳膀胱经】(胃,胃腑也;俞,输也)→胃腑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与胃相应,而为之俞,故得名。

【考证穴法】胃俞  十二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铜人》针三分,留七呼,灸随年为壮。《明堂》灸三壮。《下经》灸七壮。主霍乱,胃寒,腹胀而鸣,翻胃呕吐,不嗜食,多食羸瘦,目不明,腹痛,胸胁支满,脊痛筋挛,小儿羸瘦,不生肌肤。

东垣曰:中湿者,治在胃俞。

【定位】在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简便取穴】先找到肩胛下角,平肩胛下角的椎骨为第7胸椎,往下推5个椎骨,即第12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二横指(1.5寸),即是穴。

胃之背俞穴

【主治】胃脘痛(胃溃疡、胃出血、胃下垂)、呕吐(胃俞+内关)、腹胀、肠鸣多食善饥、身体消瘦等胃肠疾患(胃俞+中脘<俞募治疗>)。

【操作】斜刺0.5-0.8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