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区沙池变身记:社工室助力老年人友好环境改造 | 社工课

 社工客 2023-07-23 发布于广东

 单位 | 长沙县星辰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一、背景介绍

为健全新型社区治理和服务体制,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2021年,长沙县民政局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购买长沙县星辰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服务,在星沙街道凉塘路社区实施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建立社区社工室。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把基层社区的服务性工作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满足群众所需,提高服务质量,解决服务“最后一米”问题,增强社区居民的幸福感。

凉塘路以黄兴故里凉塘而得名。连通东西,贯穿星沙城区,凉塘路社区位于凉塘路西头,以社区主干道凉塘路而得名。

凉塘路社区成立于2002年,凉塘路社区处于县城中心,面积有0.59平方公里,辖91栋自建安置房。

辖区内多数年轻人购房迁出,留下的大部分是老年人。

由于辖区内环境设施老旧,人车混杂,老年人日常生活受到一些影响。

社工室建立以后,社工团队通过焦点小组、问卷调查和社区走访等形式展开老年人需求调查,多数老年人反映社区户外公共设施缺乏。

据社工调查,小区内唯一的户外公共空间是一个户外沙池,但由于开放式小区的管理困难反而因清理困难,沙石里混合着玻璃渣、干树枝、塑料袋、宠物粪便等垃圾,且夏天暴晒,雨天积水,沙池平常几乎无人前往。

居民对沙池附近的环境情况也多有抱怨。由此可见,作为小区内唯一休闲场所的沙池,并未发挥应有运动休闲空间的作用。

(图为:缺乏公共空间,老人坐在马路边闲聊)

二、分析预估

地区发展模式是寻找社区需要和共同愿望,然后将之排列优先次序,继而发动内外资源以满足这些需要和期望,以及一起行动去实践这些目标的过程。

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出居民互相合作的精神,携手去贡献社区。

地区发展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强调参与,该模式强调在一个较大的社区范围内鼓励社区居民通过自助或互助的方式,广泛参与社区事务,解决社区问题,推动社区发展。

根据地区发展模式,改善小区环境设施是小区居民的共同愿望。

其中,老年人的户外公共休闲场所和设施是最社区老年人最为关心的,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但城区环境的改造不仅需要居民们的支持和认可,也需要外部资源介入。

对此,社工室需要发挥纽带作用,一方面联系居民,协助居民表达意见和诉求;另一方面,通过社区联系外部资源,共同解决环境改造所需的资源问题。

(图为:改造前的沙池)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发挥连心桥作用,连接居民和居民,居民和社区,居民和外部资源,共同推动小区户外公共休闲场所的改造工作。

2、发挥催化剂作用,引导居民关心社区事务,培育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

(二)服务策略和程序

1、通过召开讨论会、社区走访等活动,推动居民之间,居民和社区之间的沟通,充分表达居民意见。

2、通过社区力量联动旧城改造资源,结合居民意见进行改造设计,并实施改造方案。

3、通过新场所征名和投票活动,进一步培育居民的参与意识。


四、服务实施过程

(一)书记到我家,党群零距离

社工在了解了居民需求的基础上,积极与社区沟通,反映居民的建议和诉求。

随后,联合社区开展“书记到我家”系列探访活动,联合社区党总支书记、党员等多次前往社区多名长者家中探访,了解居民们对于老年人户外空间的具体想法,有效增进了社区和居民之间的沟通。

探访过程中,书记向居民们讲解了改造的初步想法,受到居民们的欢迎。

(二)专场讨论会,沟通面对面

社工室联合社区组织居民组长等代表参与讨论会,就老年人户外休闲空间问题进行了具体讨论。

参会居民们表达了意见,希望这个场所可以有遮风挡雨的功能,有桌椅可以坐,要和停车的地方隔开,要有运动设施等。

社工室将居民需求一一记录,反馈给社区和有关部门。

(三)多方其发力,凉亭展新貌

在充分征求了居民的意见后,社区向旧城改造等有关部门提交了改造申请报告,获得积极回应并落实。根据居民意见,一份由沙池改造为凉亭的设计方案定稿。

完成施工后,展现在居民们面前的是老人们喜爱的户外空间,抬高的地面隔离了往来的车辆;

预留的空地可供居民们跳舞健身;足够多的座椅可容纳更多居民休闲;

保留的树荫和新建的凉亭让喜爱户外的老人儿童不再畏惧风雨和烈日,增设的运动设施满足老人们对健康的期待……

完成施工后,社区居民向社区表达了肯定和感谢,并有居民持续提出改进建议。

(图为:改造后的凉亭)

(四)新场所命名,居民自己定

随后,凉塘路社工室发起了《家门口的凉亭,等你来命名》公共空间名字征集活动,社工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广泛向社区居民征求意见,为凉亭命名。

“凉风亭”“便民驿站”“爱民亭”…

居民们纷纷留言,提出想法:

“根据凉塘路社区的历史,以前这个地方叫做学堂湾,而且我认为学堂湾有文化气息,符合我们社区的气质,我建议这个地方就叫'学堂湾’”;

“今年是2022年,冬奥会在我们国家开展,这是有纪念意义的一年,我建议叫做'征奥亭’,一起弘扬奥运会运动精神。”

“我们社区的凉亭为老人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希望老人都身体健康,心旷神怡,我建议叫'怡康亭’”……

最终,18个名字入选,进入投票环节。经过投票,“乐和亭”最终入选,寓意“人居乐,社区和”。

(图为:改造后的凉亭2)

五、总结评估

经过近一年的时间,社工有效发挥了连心桥作用;

一方面与居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协助居民充分表达了想法和诉求,另一方面充分与社区沟通,通过社区协调内外资源,顺利完成了沙池向凉亭的改造计划。

为了了解沙池改造完成后投入适用的效果,社工进行了观察和居民回访。

社工多个时间段走访凉亭,均有居民在此活动,有时多达30余人。玩扑克、下象棋、溜娃、闲聊、运动等,鲜活的生活场景在老城区的新公共空间呈现。

在改造推进过程中,居民们的参与意识不断提升,居民们提供凉亭命名建议19条,近300位居民参与了线上投票。参与人数不断增加。

过程中还有居民申请为凉亭书题字,并持续有居民对凉亭后续维护提出改建建议,包括加装灯光,增设公益广告位等,居民们更加勇于向社工和社区表达自己的想法。参与信心有所增加。

根据参与阶梯,居民们由最初的抱怨、投诉、漠不关心、等待安排等状态,变得认可、表达、参与、出谋划策,参与层次明显提升。

综上,社区沙池变身完成,居民参与度提升,活动目标达成。

(图为:改造后的场所征名活动)

六、专业反思

(一)社区社工室定位

长沙县自2015年6月起就开始探索社区社工室服务,目前已经通过各级项目资金支持,创建了29个村(社区)社工室。

作为服务民众的“最后一米”,社工担负着将服务落地的使命。

社区居民多元的,社区服务是繁杂的,社区社工室需要在多元和繁杂中找到专业;

并在专业中找到接地气的落脚点,做社会需要的、居民期盼的、社工擅长的事,三个圈的交汇点就是社工服务的出发点。

(二)注重“面对面”沟通

要真正了解居民需求,社工需要用脚步丈量社区,不做只呆在办公室的社工,否则“最后一米”仍然是距离。

即使当前社会科技发达,但走出去,面对面,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能够随时和居民面对面,就是社工最大的优势。

社工需要主动创造更多面对面沟通的机会。让居民认识社工,信赖社工。

(三)老年人服务需要社工

我们国家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和需求突出。

相对年轻群体,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更为多样化,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照顾护理、衣食住行、居家安全、环境改造、文化娱乐、社会交往、临终关怀等。

对此,社工既有资源整合者的优势,个案管理者的经验,又有心理辅导者的同理,扎根一线的情怀。

在不同养老服务模式下,社工都可以有所作为。



有关社区治理 10 个问题的理论阐释
现实解读和案例分析
既具有知识性,又具有操作性
《社区治理10堂课:从社区分析到社区品牌》
点这拿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