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适老化改造如何助推老年人生活迈向高质量?委员、专家建议来了

 heshingshih 2023-07-23 发布于北京
深入探讨,积极前瞻,这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的议政协商渐行渐深。会议终有时,履职不停步。委员和专家将继续在全国政协的平台之上提出更多有价值、可操作的建议,引导全社会关心和支持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图片

“适老化改造”是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一个“小切口”,但却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大工程”。这两个词,亦是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以下简称“社法委”)在持之以恒推进养老体系建设中履职足迹的体现。

为进一步推动“十四五”规划纲要落地实施,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式监督的特色与优势,自2021年起,社法委围绕“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专题开展连续5年的专项民主监督,并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这项大工程,今年已是第三年。

7月7日,全国政协“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双周协商座谈会在京召开,来自不同领域的委员、专家与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汇聚一堂,对前瞻性问题即未来改造的着力点这一小切口再次聚焦。

“社会适老化改造既是一项紧迫工作,也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近几年,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王尔乘持续参与了“适老化改造”调研。他也曾多次在不同场合介绍调研所见所闻所感,作为今年的调研组组长,他总结了三个“进一步”。要进一步提高做好新时代老龄工作的认识,把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落到实处,以更加有力的政策供给和更大力度的落实举措,加快适老化改造进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适老化改造工作体系,加快形成协调有力、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特别要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建立老龄事业或老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工作机构的能力建设,着力摸清底数,突出工作重点,推动“十四五”规划中关于社会适老化改造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

“老龄化不是问题,不适应才是问题。”在看完2023年社会适老化改造调查问卷分析报告后,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中共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教育长时和兴如此总结。

他的观点得到多位与会人员的回应。委员们认为,“不适应”主要体现在对适老化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有待提升,对适老化改造的知晓度和主动性有待提升,适老化改造中的权责划分明确程度有待提升。三个“有待提升”背后,反映的是对“适老化改造”理念转变的期待。

“从'要我改’变成'我要改’。”时和兴建议,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适老化改造的良好氛围,扩大适老化改造工作的社会支持;切实提高老年人对适老化改造的认识,引导老年人转变思维观念。

委员们建议,应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时不我待的精神,深刻认识适老化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将适老化观念融入社会治理全过程。

改造什么?如何改造?

想解答以上问题,先要弄清楚“适老”二字的含义——医食住行,哪个或哪些是最迫切的改造点?

委员们认为,适老不仅是理念,更是基于对老年人需求的真正理解,使其生活方方面面问题得以解决的措施,尤其是在适老化改造中注重提高老年人的便利出行程度和生活质量。

全国政协委员、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二一一厂一车间主任工艺师刘争在多次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进行调研中发现,目前主要存在现行建筑标准难以改造增量,底层业主反对意见大,电梯初装和后续维护费用过高,政策知晓度和申请便捷性不够等问题。他建议,出台政策协调底层业主工作;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缓解政府和业主筹资压力。

6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主席团副主席程凯看来,这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重要举措,紧扣残疾人、老年人的需求和期盼,并回应了很强的现实需要。他建议,推动建立居家适老化改造与残疾人家改长效工作机制。

上下楼、出楼道、出小区……让老年人不用为出行问题犯愁,是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维度。但面对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规模化出行需求,我国城市公交适老化发展面临问题与挑战。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邮政局原局长马军胜建议,强化法治保障,加快出台《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改善设施设备,加强市政道路、公交站台、车辆装备等适老化标准衔接;优化提升服务,完善轨道交通“爱心预约、全网覆盖”乘车服务;加强财政支持,将老年人优惠乘车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

由于体力、出行等方面问题,老人做饭意愿不足,老年食堂也因此成为社区适老化改造中的加分项甚至“闪光点”。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会副主委李国华认为,应通过模式创新,推动老年食堂做到“办得起、办得久、办得好”,立足“政府办”,鼓励“市场做”,提倡“社会助”。

通过数字赋能,互联网技术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速度加快,更多老年人享受到数字生活带来的红利。但是,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张金英在调研中发现,民生服务数字化创新中,也给老年人带来烦恼,甚至出现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如何消除“数字鸿沟”,让数字红利“适老化”?张金英建议,推进移动互联网适老化改造,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购物、出行、就医等高频事项,推出更多适应老年群体特征和生活习惯的产品和应用,把医护健康、紧急求助、一键报警、断水电等应急智能装置作为适老化改造的必选项目。

基本养老服务是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必需的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务。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行业标准,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诺敏看来,由于上门医疗服务存在供需矛盾,社区养老驿站医疗服务缺乏,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支撑不足等问题,如何让老年人享受到优质、便捷、安全的医养服务,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诺敏建议,居家、社区适老化改造应注重满足老年人医养结合的需求,推动家庭和社区相衔接、改造和服务相统筹。

养老产业是一项大产业。产业发展,最讲究供需关系。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需倾听、发现、研究老年人的诉求,并将人文关怀融入产业设计理念,这是养老服务体系纵深化的关键所在。

作为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的特邀专家,全国工商联养老与家政委员会主席团成员鄂俊宇指出,当前适老化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应构建完整产业链。他建议,加速产业升级,以居家适老化改造带动居家养老用品、康复辅具、智慧终端产品和家政服务、康复医疗、生活护理、健康管理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培育和发展适老化改造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发展。

当前,各地对适老化改造越来越重视,但有些改造项目质量和效果未达到预期。究其原因,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原安全总监成平认为,主要是标准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适老化改造实施不够精准,改造项目验收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造成的。她建议,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制定符合实际的地方标准,注重财政补贴的持续性、均衡性和公平性,进一步完善验收要求,组织一定比例的抽查,严格对财政支出监管和资金使用审计。

深入探讨,积极前瞻,这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的议政协商渐行渐深。会议终有时,履职不停步。委员和专家将继续在全国政协的平台之上提出更多有价值、可操作的建议,引导全社会关心和支持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本刊记者:郑玉婷

原标题:《探寻适老化改造的未来“着力点”

编辑:郑玉婷
校对:姚苏凌
审核:史慧玲
来源:《中国政协》2023年第1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