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大暑:如何防暑与祛湿

 登记去 2023-07-23 发布于湖北


大暑到了。

尤袤道:清风不肯来,烈日不肯暮 。

曾几曰: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

“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时节,此时节养生保健的重点是“防暑”和“祛湿”。

养  生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首先要注意预防中暑。大暑时节,最易中暑,尽量避免中午时段出去,出行时一定要备上防晒物品,平时多喝盐汽水等补充水分。第二,要避免“情绪中暑”。越是天热越要“心静”,可采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纳凉法”等方法调整情绪。

天热会导致人体倦怠,可以多吃一点解暑食物和养生粥。起居要调整好,中午有条件的话应午睡。空调适当,以免身体受寒。

大暑节气里,“冬病夏治”最佳。对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等病,眼下是最佳治疗时机。

起  居

大暑时节,炎热达到高峰。日常起居上,睡眠要充足,不要太困乏时才睡,应当在微感乏累时开始入睡,睡前不要剧烈运动。室温要适宜,空调不可过凉。不要把电扇放在床边对着人吹。房中也不可有对流的空气,即所谓的“穿堂风”。

中医指出:“夏夜避风如避箭”,夏季虽热,但仍阴气逼人,下半夜风也很凉,尤其在室内过道的风力比较大。而夏季人体皮肤毛孔开泄,人睡之后,肌体抵抗力较弱,极易遭受风邪的侵袭。

早晨醒来,可以在床上先做一些保健的气功,如熨眼、叩齿、鸣天鼓等,再下床。早晨可到室外进行一些健身活动,但室外气温高的话,不要外出。午后炎热时外出要防止中暑。

饮  食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高温和潮湿是大暑时节的主要气候特点。大暑期间饮食要特别注意。这时可多吃消暑清热、化湿健脾的食品。大暑期间,市民应该多吃丝瓜、西兰花和茄子等当季蔬菜和西瓜等水果。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多,脾胃活动相对较差,这时人会感觉比较累和食欲不振。而淮山有补脾健胃,益气补肾作用。多吃淮山一类益气养阴的食品,可以促进消化,改善腰膝酸软,使人感到精力旺盛。

胡萝卜、红枣等红色食物对心脏很有益,夏季适宜养心,应该多吃。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吃姜有助于驱除体内寒气,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子姜炒牛肉、子姜炒木耳等菜式。但吃姜的时间也有讲究,最好不要在晚上吃。

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家禽肉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其次是脂肪、微生物和矿物质等,相对于家畜肉而言,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质也属于优质蛋白。鸡、鸭、鸽子等家禽都是大暑进补的上选。

湿

夏季的饮食调养是以暑天的气候特点为基础,由于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黄帝内经》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点。

饮食调理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比如火锅、麻辣烫等,还要注意控制体重。可以适当多吃一些薏米、红豆、绿豆等祛湿的食物,有利于改善湿气重的情况。

著名医家李时珍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所以,古人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


物理调理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拔罐、针灸、艾灸等物理治疗方式,帮助体内祛湿气。另外,还可以通过运动的方式使湿气排出体外。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湿气症状严重,则不建议进行拔罐或者艾灸治疗。

药物调理

如果你湿气比较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参苓白术散、清热祛湿颗粒等药物进行调理,帮助改善湿气重的情况。

参苓白术散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可以改善脾胃虚弱、湿气重所致的泄泻、四肢乏力、便溏等不适症状。清热祛湿颗粒具有清热祛湿、益气生津的功效,可以改善湿热下注、气血亏虚所致的久泻、疲乏无力、湿热带下等症状。

另外,还可以通过运动、改善作息等方式去除体内湿气。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唐朝.元结

大暑已至,气候也许并不怡人,但我们完全可以从中自得其乐,冰水镇瓜,庭下乘凉,岂不乐哉!

如果你觉得此文对你有一点用,请点击“在看”,可以让更多人看到此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