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不能一统三国?毛主席一语道破:我看他至少犯了三个错误

 华苑馆 2023-07-23 发布于山东

引言

三国时期,层出不穷的英雄人物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各自的传奇故事,但在各种各样的民间故事和历史典籍中,诸葛亮一直是三国时期当之无愧的“流量明星”。

诸葛亮不能一统三国?毛主席一语道破:我看他至少犯了三个错误

传言中,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奇门八卦,无一不精,五次挥师北伐却因积劳成疾病死途中。这不仅是诸葛丞相自己的遗憾,更是他无数拥趸心中的遗憾。“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杜甫对其未竟事业而功败垂成的感慨,所有人都将其看作神机妙算的典范,即使失败也只是因为“不得其时”而已之时,可偏偏,有一个人否定了他的军事才能,认为他的失败早就命中注定。

这个人就是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毛主席,在他看来诸葛亮犯了至少三个致命错误,从而导致了诸葛亮挥师北伐的功败垂成。

诸葛亮不能一统三国?毛主席一语道破:我看他至少犯了三个错误
诸葛亮不能一统三国?毛主席一语道破:我看他至少犯了三个错误

用人不当

毛主席一生唯爱读书,对《三国演义》更是有着独特的见解,他在仔细阅读《三国演义》以及《三国志》后,对诸葛亮的生平提出了不一样的见解,不同于常人一味的吹捧,反而是对其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赞扬其治国水平以及在民族关系处理方面卓有成效,却对军事水平提出了质疑。

诸葛亮不能一统三国?毛主席一语道破:我看他至少犯了三个错误

诸葛亮作为一名丞相,在对大汉忠心耿耿的同时,其所展现的治国手段,也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例如“屯田制”用以稳固边防,“七擒七纵孟获”收获了少数民族的友谊。更是被毛主席大加赞赏,赞扬其“言忠信,行笃敬,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众益”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方式方法。

可在用人这一问题上,诸葛亮却犯了不止一次错误。

荆州对于蜀汉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荆州,《三国志》说“北据汉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其战略位置之重要可见一斑。

关羽骄傲且盲目自大的性格诸葛亮不可能没有察觉,可他依旧选择将关羽安排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导致关羽大意失荆州,就连自己的性命跟着葬送在麦城,荆州从此失守,与东吴的关系也随之降入冰点,隆中对所描述的千古基业从这个地方开始逐渐瓦解。

诸葛亮不能一统三国?毛主席一语道破:我看他至少犯了三个错误

或许是刘备一意孤行,不全是诸葛亮的原因,选择了关羽驻守荆州。但诸葛亮作为主帅就必须要负全部责任,即使诸葛亮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似乎并没有多少改进,不久,他面临着另一次的人生考验,那就是首次北伐之战。

再一次选错将领的诸葛孔明,在得知马谡导致街亭之失,他就明白,蜀汉再无退路,而且之前所做的一切全部变为无用之功。总之,这一次的北伐战争因为一个将领的失误毁于一旦,一向大好的形势也跟着发生逆转,被追着打的人从曹魏变成了蜀汉,蜀军除了撤退再无任何办法。

诸葛亮不能一统三国?毛主席一语道破:我看他至少犯了三个错误

骄傲自大的关羽,夸夸其谈的马谡都足以证明诸葛亮在挑选将帅的眼光上存在着明显的失误。而这一点曹魏就做得很好,他们自始至终都秉持着唯才是举的核心思想,不去考虑用人的出身以及品德,而诸葛亮却想着挑选德才兼备的人担当大任,可现实是这种用人理念让蜀汉人才凋零,后继乏力。

诸葛亮不能一统三国?毛主席一语道破:我看他至少犯了三个错误

事必躬亲未必是好事

在第一次北伐战争结束后,诸葛亮接受了马谡带来的教训,选择了将所有的事揽在自己身上,一个人无论事无巨细统统亲历亲为,尤其是在刘备驾崩之后,刘禅不堪大用,诸葛亮更是身兼数职,不仅有着大小事务,人才培养方面的忧虑,同样还有前后五次北伐的高压,很难说诸葛亮不是因为工作量激增,积劳成疾才导致的功败垂成。

但其实,对于诸葛亮来说,有必须勤政的原因在里面,但更多的还是无奈,因为当时蜀汉人才凋零,更是有着“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说法,即使这句话有调侃的意味在其中,但是也同样证明了诸葛亮的困局。

诸葛亮不能一统三国?毛主席一语道破:我看他至少犯了三个错误

蜀汉的核心在于益州,可蜀汉集团的核心与元老可以分为分成三个等级,也可以说是三个梯队。第一等的自然是以刘备为代表的中原派系,其次是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派系,最后是以法正为首的益州派系。

自从法正死后,益州有话语权的人就更少了。而益州本土世家无法进入权力核心,自然不会白出钱粮人才为其效力。

诸葛亮不能一统三国?毛主席一语道破:我看他至少犯了三个错误

因此蜀汉集团核心不断被消耗,还要部分留守后方,前线吃紧却又无法从当地得到补充,诸葛亮只好事必躬亲,无论巨细,都由其审议,来弥补一些无人可用的困局。

同时,由于人才凋零,其他人没有诸葛亮的威望,诸葛亮早在出师表中就分析过当时局势,“益州疲敝”的字眼不是轻易说说,而是实打实的军械、钱粮各方面的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政务上的小事还可以交给蒋琬,费祎,董允等人,但军队大事必须由诸葛亮完全抓在手中,交给其他任何人都可能会出现马谡同样的情况。

诸葛亮不能一统三国?毛主席一语道破:我看他至少犯了三个错误

军事战略的失误贯彻始终

他在军事上所犯下的错误,始于《隆中对》,延续到最后一次北伐直到我们的诸葛丞相倒在五丈原前。

或许很多人即使没有了解过三国,但也一定听说过陈寿的《隆中对》,知道“隆中对”的来源。读过徐寿《三国志·诸葛亮传》,可以知道刘备受徐庶指点,三顾茅庐终于将当时名盛一时的卧龙先生感化,也就是我们的主人公诸葛亮,两人志向相投,诸葛亮在草庐中留下这一纵谈天下大势的记载。

诸葛亮不能一统三国?毛主席一语道破:我看他至少犯了三个错误

文章不长,却详细的介绍了如何在刘备当前情况下,为成就蜀汉大业做了一次富有前瞻性而又明确的政治蓝图和发展路线,相当周详的预判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势力划分。事实也确实如此,刘备后来按照这个政治方案建立了蜀汉政权。同时,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人物形象也因此篇文章更加的深入人心,但事实确实如此吗?

对于诸葛亮《隆中对》中的说法,毛主席认为在事实论证中,其中的大方向和当时的局势把握是符合实际的,也因此为蜀汉大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担任和战略的部署与决策都离不开对自身实力的了解以及对环境变化的把控,唯有结合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做出分析论证才不会酿成大错。可在实际行动中,他依旧按照最初的设想,一条道走到黑,坚持自己“理想化”的战略安排,在实力和现实问题上打“马虎眼”,毫不顾忌荆州和益州之间的地理问题,更罔顾曹魏的实力压迫,致使在关羽丢失荆州后,“隆中对”的战略部署也化成了梦幻泡影。

诸葛亮不能一统三国?毛主席一语道破:我看他至少犯了三个错误

而在第五次挥军北伐时,他同样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选择,那就是放弃了原先辛苦经营的陇西攻略,转而直入关中。

俯瞰五丈原的地势,就会发现,如果诸葛亮如果诸葛亮出斜谷后一路向东进军,延秦岭和渭水一路杀往武功,就将直至长安逼迫司马懿展开最后的大决战,也就是司马懿事后所说的,勇者就会东进武功

诸葛亮不能一统三国?毛主席一语道破:我看他至少犯了三个错误

优秀的指挥官需要随时把握好敌我之间的差距,选择有利的时机,有利的战术,战争就是让别人难受,司马懿开心了,诸葛亮就难受了。

毛泽东曾说:“凡是战争,敌我双方都在争夺战场、战场、战区乃至整个战争的主动权。这个主动权就是军队的自由。军队失去主动权,就失去了主动权。”被迫处于被动地位,军队就不会自由,就会有被歼灭或被打败的危险。”

诸葛亮在出了斜谷后却选择了另一种打法,转而以五丈原为基地,北上攻取岐山,反而落入了司马懿的战略手段中,直到孙权在合肥城下大败而归,司马懿又按兵不动,失去所有机会的诸葛亮急得口吐鲜血,甚至用出下作手段依旧无功而返。直至此时,等待诸葛亮的就唯有悻悻退兵了,甚至在临走前还闹出了一场分裂的闹剧。不过更为可惜的是,诸葛亮的大军班师回朝,诸葛亮的英魂却只有永远留在五丈原上了。

从此往后,关中、秦岭一带,再也不会出现蜀汉的旗帜了。

在此之前,诸葛亮其实早就犯过类似的错误。在北伐之初,蜀汉的总体实力弱于曹魏。时因刘备去世,魏边关多年无犯,关中及陇右地区兵力空虚,守备废弛。这对于诸葛亮来说是一个天赐良机。诸葛亮本可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率大军直取长安,可他不仅没有如此,反而采用了分兵进军的战略部署。

诸葛亮不能一统三国?毛主席一语道破:我看他至少犯了三个错误

以赵云等人为一部攻打箕谷,同时令马谡等人率军攻打街亭,自己率大军驻足祁山,未能集中优势兵力,反而是把本已相对强势的蜀汉兵力进行分散,变强势为弱势,致使马谡兵败街亭。张合围困马谡之时,诸葛亮当北进街亭,策应马谡,与张合展开决战,战胜张合。这就是毛泽东评点中所说的“亮宜自临阵”的关键所在。

诸葛亮不能一统三国?毛主席一语道破:我看他至少犯了三个错误

三分兵力不止一次,也败了不止一次,蜀国元气大伤,将本就不甚雄厚的北伐本钱败得干干净净。也正是这些错误,将诸葛亮夸成为大军事家的谣言一一击破。

而这三个方面的失误,不是偶然间造成的,而是他向来谨慎和举轻若重的性格所致,而这些年的战事虽然令他迅速成长,但终究未能改其本性。而性格确是人生路上终点的引导线,从他在茅草屋内和刘备侃侃而谈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他倒在五丈原前的这一幕。

诸葛亮不能一统三国?毛主席一语道破:我看他至少犯了三个错误

总结

毛泽东的军事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也是一场场硬仗后被敌人所认可的,因此,善于打仗,“军功入神”得毛主席完全有资格如此评价诸葛亮,同时虽说诸葛亮的三大失误让蜀汉损失惨重。但毛泽东还是可以辩证地看待诸葛亮的几大错误

诸葛亮不能一统三国?毛主席一语道破:我看他至少犯了三个错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进程没有倒带,而那些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也终将被历史长河一并带走。因此,我们分析他们的功绩时,也同样要拿得起,进得去;还要放得下,跳得出

要看得清历史,就要看得清每段历史中的波涛,一朵小小的浪花可能就是一场风暴的涌起。客观而公正的评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此磨砺自己的远见和深度。

诸葛亮有瑕疵,但他“言忠行恭,豁达正直,同谋利公”,却又很好地体现了“因变而胜”的战术思想,毛泽东最佩服诸葛亮是因为他善于分析敌我形势,运用“出其不意”、“打无备”、“避实打假”等战术,谨慎迅速地战斗,不失时机。因此,诸葛亮即使有着三大错误的发生,但仍然不失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家。即使毛泽东,再分析诸葛亮的作战细节也依旧有所收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