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脑感知系列】感觉系统解剖基础和临床定位

 hegao17 2023-07-23 发布于安徽

感觉系统解剖基础和临床定位

感觉(sensory)是脑对人体各种感觉器接受的各种形式刺激的直接反应,感觉异常是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

感觉包括特殊感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和躯体感觉/一般感觉,后者又可分为浅感觉(痛觉、温度觉和触觉)、深感觉/本体感觉(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和复合感觉(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和实体觉等)。

【定义】

皮节:每个脊髓节段的感觉神经根轴突所支配的相应皮肤区域。

皮节的节段性分布在胸段表现最明显,相邻神经根的皮节相互重叠(如下图示),因此仅有一个神经根受损时,临床几乎不能察觉。

【感觉传导通路】

一、脊髓丘脑侧束——痛觉、温度觉

周围感受器为皮肤内的游离神经末梢。脊髓丘脑侧束与内侧丘系一起伴行,经过脑干,止于丘脑后外腹侧核。在此三级神经元换元并发出轴索形成丘脑皮质束,到达顶叶的中央后回。传导痛觉和温度觉的纤维在其行程中排列紧密,从解剖上难以分开。

二、脊髓丘脑前束——粗触觉、压觉

冲动起源于皮肤感受器(毛袖、触觉小体),经过周围神经纤维至假单极脊神经节细胞,后经过后根传导至脊髓。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性突起于脊髓后索内,并在不同平面后角灰质内与细胞发生突触连接而终止,由这些细胞发出脊髓丘脑前束,交叉至对侧后与脊髓丘脑侧束和内侧丘系一起止于丘脑,冲动在丘脑内交换三级神经元后到达中央后回。

三、脊髓小脑后、前束——非意识性深感觉和触、压觉

部分来自身体深部组织(肌肉、肌腱、关节)的传入性冲动通过脊髓小脑束到达小脑。脊髓小脑束分为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

四、后索——深感觉、精细触觉

后索主要传导来源于本体感受器和皮肤感受器的冲动。传导下肢冲动的后索纤维位于脊髓最内侧(薄束);在颈髓平面时传导上肢冲动的纤维位于外侧(楔束)。二级神经元均在后索核内,其轴索到达丘脑,经过延髓、桥脑和中脑最后止于丘脑后外腹侧核,最后到达中央后回。中央后回的躯体投影呈“倒置矮人”。

【感觉障碍】

根据感觉障碍的性质可分为两大类,包括兴奋性增高(感觉过敏、过度、倒错、疼痛等)和损坏、抑制(感觉减退、迟钝、缺失)。

感觉通路受损水平不同(自神经末梢到顶叶皮质),所产生感觉障碍的分布区也各异。根据感觉障碍分布区的特征,可作出损害的定位诊断。

合作/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