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亿多中国人是如何惹上糖尿病的?医生告诉您实情

 奇妙本草 2023-07-23 发布于湖南

“张医生,我国的糖尿病患者真的有1亿多人吗?”

今天我去超市逛街的时候,遇到了之前的一个朋友,他跟我说自己最近在浏览网页的时候,看到有一些医生提到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了1亿人。他看到这个观点以后,就比较惊讶,因此就问了我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

根据权威的数据,我国的糖尿病确诊人数早在2017年的时候就超过1亿,而且糖尿病的患病人数还有增加的趋势。这一亿多中国人是如何惹上糖尿病的呢?今天医者良言就好好跟您聊一聊这个问题,具体总结为以下几点!

1.肥胖人数增加:

不得不说,我国最近这些年的肥胖人数确实有明显的增加。很多人在结婚前可能并不胖,甚至还瘦,但是工作结婚后,体重却有明显的增加。虽然说不是每一个人都这样,但是这却是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

熬夜

就拿我一个朋友来说吧,他刚上大一的时候体重53公斤。自从工作后体重开始增加了,结婚3年后体重高达80公斤。肥胖人数的增加除了和暴饮暴食有关以外,还和压力大、熬夜、运动量不足有关。

可能会有朋友问了,肥胖还能和糖尿病扯上关系吗?您别说,它们不仅有关系,而且关系还不小呢!

胰岛素受体

在人体内,胰岛素是唯一的降低血糖的物质。胰岛素要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就需要和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行。对于肥胖者来说,会存在着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也就是说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了。人体为了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就会促使胰岛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而这就相当于让胰岛细胞加班工作。

一两天的加班,胰岛细胞还能抗住。如果长期让胰岛细胞加班工作,那它就有可能会被“累死”。当胰岛细胞死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体就无法维持正常的血糖了,这个时候可引起血糖升高。

2.不健康的饮食方式:

这里说的不健康的饮食方式主要包括暴饮暴食、吃得主食太精细等。

现在来说,我们的物质文明得到了很大的丰富,而这导致很多人平时吃饭吃得很饱。经常吃得很饱不仅仅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而且同样也会增加胰岛细胞的负担。

经常吃得太饱或者暴饮暴食,就容易引起血糖的剧烈波动,长此以往就会增加胰岛细胞的工作量。

另外,我们现在吃的米和面都是精制的,这种精制的主食由于去掉了麸皮和胚芽,所以升糖指数比较高。当人吃了这种精制的米、面以及相关制品的时候,就容易引起血糖的波动。胰岛细胞长期超负荷工作,就会累死一部分胰岛细胞。

因此,我们平时在吃饭的时候,应该注意吃饭八分饱、尽量不要吃精制的米和面。如果一定要吃精制的米和面,那就在里面加点杂粮、蔬菜、肉类等。

3.运动量不足:

就目前来说,人们的生活节奏都加快了,很多人为了生活,就拼命工作,而这样会造成运动量不足。

虽然说运动量不足不会直接引发糖尿病,但是吃得多、运动量不足,可能会增加肥胖的风险。当人体重超标后,就有可能会引发糖尿病。

另外,有些人的直系亲属,比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得了糖尿病,那ta和正常人相比,本身就更容易得糖尿病,如果运动量再不足,那就更容易诱发糖尿病了。

经常运动不仅仅能增加体内糖分的消耗量,而且还可以提高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以后,只需要少量的胰岛素就可以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因此,为了健康我们应该经常运动。很多人认为运动的强度和量越大越好,其实并不是这样,运动的量和强度以第二天不感觉到疲劳为宜,而且还需要细水长流。

散步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散步属于一种比较容易坚持而且又安全的运动方式,我们可以把这种运动方式作为首选。每天运动的时间应该控制在30分钟左右,每周运动的次数不少于5次。

4.其他:

其实,引起糖尿病患病人数增加的原因除了上述3点以外,还包括人均寿命增加、体检的人数增加、遗传因素等有关。

可能大家会觉得奇怪,糖尿病怎么还和人均寿命增加有关呢?别急,听我慢慢道来。我们都知道,在民国及其以前,人均寿命都是不高的。到了当代,人均寿命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少人都能活到80岁以上。

有一些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是增加的,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糖尿病其实属于一种衰老性疾病。人到了一定年龄以后,胰岛细胞的功能也是会下降的,当胰岛细胞的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本身也是会引起糖尿病的。

体检

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很多人也都变得富裕起来,所以他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也随之增加了。于是,定期体检就成为了大多数人的标配,而体检可以发现那些没有症状的糖尿病患者,这无疑也会使得更多的糖尿病患者暴露出来。#健康明星计划#

还有一点,如果父母得了糖尿病,那其孩子得糖尿病的风险也会比一般人大,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理解为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本身并不会直接致病,但是它可以在某些条件下诱发糖尿病,比如肥胖、暴饮暴食、熬夜等。遗传因素我们可以理解为家底,这就像有的人一出生就有很多钱,无论他后面怎么花,ta的钱还是比一般人更耐花。#健康科普大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