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力学取向咨询中的设置与投射性认同

 渡心人 2023-07-23 发布于陕西
心理咨询中设置就像一个“父亲”的角色,让咨询师、来访者以及设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关系。设置就是一种规则和约束,保证心理咨询之所以是专业咨询的重要因素。

设置并不是单纯为了体验权威,体验必须按照我的规则来之类的,更重是呈现咨询关系,可以更好看到来访者的人际互动模式。

比如说固定所谓频率、固定的时间等,这些对于咨询就是一种确定性,来访者可以确定在某天的某个时间段,这段时间是属于自己,自己可以畅快的谈天论地。

一旦设置按照来访者要求随意的变化,也就是意味着可以咨询师在认同来访者的互动模式,或许来访者这就是一种潜意识的“测试”,是不是咨询师会为我改变时间,是不是咨询师可以牺牲一些,做一些改变,某种程度将咨询师投射成自己的“父母”或者“家长”,咨询师是否会满足自己需要呢?

咨询师保持中立的态度,可以和来访者讨论为什么要改变原因呢,到底是不可抗力的问题,还是其他因素,来访者迟到或者忘记付费意味着什么,背后都是值得去分析,只有中立的咨询师,才能进一步呈现真相和真实。

所以咨询师需要坐稳自己的椅子,不能够过度共情来访者,而进入来访者情绪中,也开始哭泣,咨询师既是母亲也是父亲。

来访者的投射性认同的模式一定会在咨询关系中呈现,或许咨询师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来访者的投射认同模式中,回想之前的好多咨询,我就是犯了这样的问题,进入来访者的互动模式而不自知,从而和来访者结束了咨询关系。

咨询中需要觉察本身来访者的三角关系中,到底缺少谁,这也是青春期孩子咨询,往往需要父母的参与,尤其爸爸的参与,爸爸在家庭中往往是缺失,而孩子和妈妈走的太近,被妈妈吞噬掉,尤其那些爷爷奶奶带大,并且过度骄纵的孩子,很容易成为所谓的“巨婴”,心理能力还停留在婴儿阶段,对于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等充满抱怨、不满等,家人包括身边人只是满足自己的工具,可能还是以自我为中心,也就是心理发育停滞了,还是一自我为中心的阶段,那些所谓的熊孩子就是比较明显的例子。

孩子的一些问题,常常会以躯体化呈现出来,咨询师需要了解症状背后的表述什么,是否有明显的心理困扰等。所谓的躯体障碍也就是前语言期,不能把自己的问题用言语话表达出来,用具体象东西表达出来,症状是什么表达不出来,用身体的问题来呈现。

在工作的时候,咨询师需要用系统和概念化对于来访者信息全面的收集比如:探究关系(父母关系,兄弟姐们关系,与爷爷的关系,父母与其姐们和父母的关系,自己同辈关系等)、性取向(是否手淫、接触过色情场所、发生性关系等)、依恋类型等。

咨询师的持更多是心理上的,咨询师如何可以深入理解来访者,又可以安稳的坐在自己椅子上,那是至关重要的,就像温妮科特所说的60分钟的妈妈,所以一个竭尽所能的帮助来访者,可能对于来访者的成长是不利的,也就是咨询必须是有规则和条件是心理咨询的基本效果保证。
你可能喜欢:
接受精神动力学咨询到底是怎样的体验呢?
咨询师需要深入理解来访者的情感
想要做心理咨询,建议你务必看完这篇文章——深度好文!
人际关系中的隐形攻击
你好、我好,大家好!或许我们只是在重复过的关系!
亲密关系中的行为模式该如何理解
成长必须面对的话题—分离!(一段关系的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
一个独立的客体关系探索者—比昂的临床思想
恐惧的背后是关系问题!
曾奇峰:关系中的距离与秘密
性与关系:生命被激活的程度
心理咨询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原生态家庭的互动模式如何在亲密关系中重复?
无论是咨询关系还是亲密关系,都需要信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