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小辣椒成就了湖南最著名的土菜

 湖湘地理 2023-07-23 发布于湖南

在非青即红的辣椒界,衡东三樟黄贡椒以一袭明艳的橘黄色出道,成为“中国十大名椒”之一。衡东三樟黄贡椒并不甘当花瓶,在纷繁复杂的辣椒江湖里另辟蹊径,摇身一变,成为当地土菜的“最佳CP”,远近闻名的“流量明星”。

一代天“椒”。

辣椒界唯一的“黄贡椒”

在名椒遍布的中国辣椒界,几乎没有辣椒敢以“贡椒”命名,但衡东三樟黄贡椒有这个底气,它是辣椒界唯一的“黄贡椒”。

相传清朝嘉庆年间,衡东的新科状元彭浚把黄辣椒带到宫廷,皇帝品尝后,龙心大悦,甚是喜爱,钦点为“贡椒”,并要求年年进贡,由此,三樟黄辣椒变成“贡品”,民间也改称为“黄贡椒”,并沿用至今。



除了顶着“贡品”头衔,真正将黄贡椒抬上咖位的是它独特的生长环境。黄贡椒的故乡衡东三樟镇,处在湘江中游右岸。浩浩荡荡的湘江自西南向东北奔流,在石湾突遇巨石横江激起四流,转而下泻冲积成鳌州至油麻田、柴山洲、澎陂港折返的“Ω”小平原。这片面积十平方公里的小平原,泥土中钙、钾、镁、硼等微量元素富集,形成带碱性的沙质土壤,成了黄贡椒生长的风水宝地。当地人也将黄贡椒的高颜值和极品味道归因于这片回水湾小气候。作为晚熟的辣椒品种,黄贡椒在晚春时节栽苗,7月初辣椒开始变黄,一直到11月下旬自然霜降时才罢园。它播种后的一周内气温通常要保持在20℃以上,而这片回水湾里,晚春时节的平均气温为20~28℃,是育苗的最佳温度。度过育苗期后,黄贡椒开花、结果交替进行,需要充足光照,夏秋季的回水湾里通常是高温大太阳,能适时地满足黄贡椒不同时段生长需求。

三樟小景。

衡东三樟黄贡椒个头不大,但皮薄肉厚、颜色橘黄鲜亮、口感爽脆、辣中带甜。当地人更巧妙地将黄贡椒与米酒、食盐糅合,做成另一种剁椒珍品,使它成为人们日常佐餐待客送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2年版的《衡东县志》记载:“其中辣椒曾一度为衡东的出口大宗,远销东南亚各国。”

衡东三樟黄贡椒凭借自身优势,一路过关斩将,荣获多重殊荣。2018年,它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辣椒产品,2020年,它荣获“全国十大名椒”称号。在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南省主会场(衡东),万吨黄贡椒窖藏封池创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同年三樟黄贡椒被湖南省蔬菜协会评为“湖南名椒”

和土菜组成最佳CP

很难想象,一碗衡东土菜能吃出100亿元的产业链。这其中,衡东三樟黄贡椒功不可没。

衡东三樟黄贡椒和衡东土菜,组成“黄金搭档”,在预制菜的江湖里突出重围。黄贡椒特有的香、辣、脆,让衡东稳坐“中国土菜名县”宝座。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衡东土菜产业链实现年产值100亿元的奇迹。在三樟镇政府提供的数据中,当地黄贡椒种植面积一万多亩,每年大概能产出7000吨辣椒,其中制作衡东土菜就要用掉5000吨黄贡椒。剩余的黄贡椒除了鲜食,还制成干辣椒、剁辣椒、辣椒酱,销往长沙、广州、北京、云南、上海、浙江等地。



衡东土菜,以鲜、辣、美、简出圈。它以衡东本地的农副产品为主料,辅以衡东三件宝,茶油、米酒、黄贡椒,用民间传统的烧、炒、炖等烹饪方式,推出200多道菜品。其中“石湾脆肚”、“鳝鱼炒蛋”、“新塘削骨肉”等12道衡东土菜入选湖南百道名菜。我们最熟悉的石湾脆肚,用茶油爆炒的肚丝配以黄贡椒,脆嫩鲜美,下饭又下酒,很多外地食客慕名前来尝味。



如今,衡东县为黄贡椒提纯、复壮,走“种植+深加工”相结合的产业模式,并建设了以三樟、大桥、石湾为核心的黄贡椒特色产业基地3个,发展规模种养专业合作社550多个,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40多家,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130多个。2022年,全县黄贡椒种植面积5万多亩,年产值5.62亿元。



+

与自然时序同呼吸


文字|伍婷婷

图片|衡东文旅、三樟镇政府

微信编辑|梁晓琳(实习生)

往∣期∣回∣顾

这座古镇,为什么对湖南这么重要

时序丨今日立夏!长夏将启,谨祝夏安

乘坐慢火车去湘赣边,从长沙到醴陵只要8.5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