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的学校,就是明天的社会——读书札记(2)

 新用户19085124 2023-07-23 发布于江苏

首先声明,“今天的学校,就是明天的社会”这句话不是我的原创,是引用当代教育家朱永新的。朱永新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教育讲演录》中说:“学校这个本来应该最温馨最纯真的地方,这个寄托着未来社会的美好和希望的地方,又是什么样呢?很多教育人埋怨社会。”“千万不要去埋怨社会,今天的学校就是明天的社会,社会的影子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可以铺捉到。”

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学校和社会原本就是密不可分的。今天的社会人不都是从学校里走出去的吗?今天的学生不就是明天的公民吗?陶行知所说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不是言犹在耳吗?因此,教师与其抱怨社会,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当下的教书育人工作。

我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我们不是要给孩子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而是要给这个世界留下一群什么样的孩子。”(不知道出处)留下好的孩子,就等于留下了一个好的世界。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有好的教育。

然而问题是: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一词,尽人皆知。然而若问什么是好的教育,恐怕就会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了。

我不是专家学者,对“什么是好的教育”给不出一个严谨科学的答案。好在这个问题“前人之述备矣”,我们可以拿来学习参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 :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提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

据说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曾经说过:“赶在灾难尚未毁灭人类以前,把能够应对这种灾难的新一代人培养出来。”(未查到出处)

蔡元培说过:“教育是能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

当代教育家顾明远说过:“(中等教育)要打好下列三方面的基础:(1)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这种学习包括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也包括终身学习。(2)为将来接受职业训练或者为完善职业训练,提高职业技能打基础。(3)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打基础。这里面包括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思想品格的初步形成,心理品质的发展,体力的增强,生活能力的培养等等。”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必须是培养能独立行动和思考的个人,而这些个人又把为社会服务视为最高的生活问题。”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说:教育是把一个人从黑暗引向光明!教育是把一个人从低谷引向高尚!教育是把一个人从虚假引向真实!

陶行知说过: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

……

中外名家对什么是好的教育的表述从文字上看各不相同,但从教育本质的角度看,有着鲜明的共性:一是好的教育是指向每一个孩子的,即学生不是抽象的符号,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二是好的教育一定是成全学生的生命,让每一个孩子生命舒展的。三是好的教育一定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四是好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世界和谐的。

什么是好的教育,答案有了,那么,当下的教育是“好的教育”吗?

我深知这个问题的敏感性、风险性,但是我们躲不掉、绕不开。比较稳妥的回答是,当下的教育既有非常好的一面,也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正如朱永新在书中所说:“在学校里,同样存在着共同语言、共同价值观和共同道德濒临崩溃的危机。就像全社会陷于拜金主义的风潮一样,我们的学校目前正深陷于'拜分’主义和市场主义。”“由于教育的无方向性,由于科举文化与应试教育的惯性,由于没有终极价值的引领,由于长久以来形成的不安全感和无力感,整个社会和绝大多数学校依然沉溺其间而无力自拔——这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一个潜在危机。因此,全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和共同思想的形成,应该从学校开始。”

读朱永新的书,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当下,我们的学校里的“核心价值体系和共同思想”是什么?

我从事职业教育四十多年,教育贯穿了我的整个职业生涯,毫不夸张地说,教育已经融入到我的生命之中。然而近年来,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我都愈来愈看不懂了。

我认为,教育者应该是幸福的,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所以,我像布道者一样,到处宣传“幸福职教人”的理念。然而当我和教师或家长们聊起教育话题的时候,我常常是少数派。在强大的教育现实力量的裹挟下,许多人抛弃了教育常识,抛弃了经过几千年人类历史考验的教育信条和教育原则,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己。

当教育工作者丧失了职业尊严,抹去了教育的理想性、崇高性的时候,学校教育还剩下什么?

当儿童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失去了一个又一个自我发展的绝佳机会的时候,他们还有童年吗?一个没有童年的人长大后会成为一个怎样的公民?

职业教育本来已经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枷锁,获得了教育的自由,现在又千方百计地建立“高考”制度,提倡“弯道超车”,我不明白,为什么职业教育一定要在“学历”“文凭”上打转转?即使是“超车”也要在直道上超,这不是常识吗?当我看到一些中职生为了“升学”而不得不应试刷题背书的时候,我不由地想,我们将为社会输送的是什么样的公民呢?职业教育不是一种类型教育吗?我们的类型特色在哪里?我们不应该为职校生铺设一条符合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的具有职教特色的“赛道”吗?

当我看到一群又一群的职校老师在经历了一场场“比赛”后,一个个“斯人独憔悴”的时候,我不禁质疑,如果饭店的厨师都忙于比赛去了,那么顾客怎么办?如果老师们都忙于比赛去了,那么学生怎么办?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一定要比赛吗?进一步说,教学能比赛吗?

……

我常常扪心自问:是我杞人忧天吗?是我危言耸听吗?但愿是,但愿是我错了。

据说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曾经送给自己孩子三句话,其中一句是:始终记得要抬头仰望星空,而不是始终盯着自己的脚。

这句话我借用一下,送给自己,也送给每一位读到这篇文章的人。

202372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