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包会有的。面包给社会带来的仅仅是食物吗?

 九把叉 2023-07-23 发布于上海
上回我们聊到面包的起源。最早掌握发酵技术的是埃及人,他们也就最早学会了面包的制作工艺。我们知道,犹太人是从埃及走出来的,在他们的英雄摩西带领之下。所以,犹太人很早就学会了制作面包,并以面包作为日常主食。但是,犹太人每年有七天的逾越节,在这七天里,他们是不吃任何发酵食物的。这是为什么呢?

据《圣经》中记载,当年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时十分匆忙,没有时间按照埃及的方式完成面包制作的准备过程,只好带着没有发酵的死面饼上了路。因此,后来摩西告诉他的百姓说:
你们要纪念从埃及为奴之家出来的这日,因为耶和华用大能的手将你们从这地方领出来。有酵的饼都不可吃。
你要吃无酵饼七日,到第七日要向耶和华守节。
这七日之久,要吃无酵饼,在你四境之内不可见有酵的饼,也不可见发酵的物。
所以这样看来,在逾越节吃无酵饼是为了纪念走出埃及的日子。但是,《了不起的面包》的作者雅各布给出另外一个解释。他说,不吃无酵饼的原因在于,上帝耶和华不吃发酵的面包,而是喜欢吃无酵饼。因为,根据圣经里面的描述判断,耶和华是一个游牧民族,不屑于去吃面包这种定居下来的农民要花一天去烘烤的食物;他更喜欢贝都因人和战士在匆忙中制作的饼,认为这样比较得体。
所以,犹太人自己平时可以吃面包,但是献祭给上帝的,必须是无酵饼
不过到了基督教传播时期,这个问题又发生了分歧。在最后的晚餐中,耶稣把饼分给使徒,说“吃吧,这是我的身体”,又把葡萄酒分给使徒,说“喝吧,这是我的血”。所以,每年圣诞节,基督教会也有领圣餐的仪式。那么,圣餐里的圣饼应该是发酵饼还是无酵饼呢?
本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清晰,因为最后的晚餐是逾越节期间,那么大家吃的肯定是无酵饼。天主教派就是秉承这个想法,他们的圣饼就都是无酵饼。可是随着基督教的传播,有人就提出了新的说法,说耶稣后来不是复活了嘛,正好,面团发酵,就是基督复活的象征。所以他们坚持圣饼必须得用发面的。这一派,后来就分裂成为了东正教。

两种面饼的不同制作方式,上升成为了不同教派之间的教义之争,小小的面包威力也是够大的。
面包不仅仅影响到宗教,也影响到了相关行业人群的生活。
在古罗马,面包师是受人尊敬的行业,在人们眼里,他们有非常专业的技能,能满足各种需求。当时的罗马繁荣富强,有钱任性。有钱人总是想要标新立异。有诗人来拜访了,他们就要求面包师制作里尔琴形状的面包;如果是婚礼晚宴,就要配上交缠戒指形状的面包。古罗马面包不仅样式繁多,口味也非常丰富。他们会在面团里加入小亚细亚进口的蜂蜜、牛奶、奶酪、芝麻,还有各种坚果、胡椒、茴香和月桂叶,这么多口味,简直比我们今天的面包还要丰富。面包师还发展出了行业工会,甚至有面包师当选过庞贝的第二任市长。

但是进入中世纪,面包师就逐渐沦为了底层技术工种,他们需要长时间地站在火热的烤炉前,每天工作14-18个小时。中世纪的时候是禁止夜间工作的,但面包师是个例外,因为人们都想清早就吃上面包。由于生活穷困,面包师通常就住在面包房,在睡觉时都会吸入粉尘,又因此患上了哮喘和支气管炎,还有更可怕的湿疹。
与之相比,面包行业的上游——磨坊主的处境,也许更加糟糕。
最早制造出水磨来研磨小麦是罗马人,随着罗马人的扩张,这个技术逐渐传播到欧洲大陆的其他地区。最初,人们对于磨坊是一种畏惧的感觉,巨大的风车,磨石转动发出的轰鸣声,都让人们把它和魔鬼联系到了一起。同时,因为要建立在水源旁边,也就是城镇以外相对偏远的地带,磨坊天然与城镇是割裂。这就在它的外面再披上了一种“格格不入”的气质。于是,陌生产生恐惧,恐惧就催生了厌恶。因此,中世纪的人们,普遍对磨坊和磨坊主有一种鄙视和厌恶的情绪。

这种鄙视还来自于经济方面。起初,磨坊这种相对的先进的生产工具,是属于个人的私有财产。但是,随着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贵族和地主利用权力逐渐将之纳入囊中,磨坊主反倒成了他们的租户,为了保住水磨还要支付租金。要想有钱付租金,磨坊主就需要另谋生路,赚取额外的收入。于是,大部分磨坊主都会想办法克扣用户送来的小麦或者研磨之后的面粉。书中写道,中世纪的人们深信,每一个磨坊主都是小偷。每一个,绝无例外。
说到底,中世纪人们对面包师和磨坊主的敌意,其实是因为面包不够吃的。包括农民在内的整个产业链,辛辛苦苦的劳作,都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基本食物需求。社会割裂,相互仇视也就在所难免。解决这种状况,制度改革是必须的。但制度改革的前提,是思想观念的更新,而思想的更新,最根本的驱动力,是科学技术。
下一回我们就来聊一聊,科技是怎样促进面包的发展,怎样解决人类填饱肚子的问题的。下回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