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传泳:雀归来(散文)

 吴越尽说 2023-07-23 发布于江苏

雀归来

作者:杨传泳


       近几天,忽闻客厅北窗外有叽叽喳喳的鸟鸣声,隔窗瞥见,几只麻雀时而在窗台上跳跃,时而蹿向屋檐,我不禁惊呼:“麻雀回来了!”

       我的惊喜是有缘由的。几年前,窗台上方屋檐下来了几位“不速之客”,几只麻雀似乎要在这里安营扎寨,有时探出小脑袋张望着,盯着我看。人常说,鸟筑窝,人气旺,家安康,自然很是欢迎它们的到来。然而,好景不长,突然不见了它们的踪影,我就产生一种不祥的预感:莫非是被空气污染赶跑,或者被顽童抓走了?想到上世纪50年代,它们曾遭受不公正待遇,我也曾参与过捕杀它们的行动,不免寒颤起来。那时,稻田里常立“稻草人”,头戴破草帽,手执芭蕉扇,随风晃动,为的是驱赶麻雀,认为麻雀只会损害庄稼,与蚊、蝇、鼠一起列入“四害”,理所当然应予除灭。待到周末晚上,我们捕雀队到郊外竹林去,有的张网,有的打开手电筒,大多埋伏三面,抬着竹竿,步步包抄。只见雀儿惊恐,飞向亮处,最后被一网打尽。逢上“歼灭战”,麻雀更惨。一声号令,统一行动,地上敲锣打鼓,空中爆竹震天,它们东逃西窜,纷纷跌倒在地,几乎全军覆灭。我想,如今它们会不会又遭厄运呢?

       转而细想,不会!当今,人们理性地审议麻雀的功过,虽然吃稻谷,但它们更吃害虫,功大于过,于是不仅给它平反,还列入了保护动物名单。一次,外孙在街角旮旯里看到一只小麻雀在哆嗦着,周围还有麻雀在盘旋。他说:“外公,这只麻雀大概撞到墙上了,怪可怜的,另外2只可能是它的爸爸妈妈,或许是哥哥姐姐。”说着,便用手捧起受伤的麻雀放到街头绿化地带。每到黄昏,街头电线上麻雀成行排列,密密麻麻的,似乎也准备逛夜市一样。可见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在增强,它不会再遭人虐杀了。

       果然不出所料,隔不了几天,阳台上飞来了几只麻雀,和着附近的家鸽声,亮喉放声,好不热闹!胆大的见了我,毫无惧色,竟用喙啄着玻璃窗,仿佛在提醒我:我们又见面了。接着,发生了恼人的事:它有时将花盆里的籽当作食物啄走了,还将粪撒在栏杆上,不过几次驱赶后,它们有了灵性,改邪归正,更招人喜欢。毕竟它们的到来,增添了阳台一景,花吐芬芳,鸟鸣啁啾,可谓鸟语花香了。

       麻雀乔迁阳台,必定是为了向阳而居。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改变了想法。一位邻居告诉我,4楼屋檐下有个马蜂窝。抬头一看,原来是蜂占了雀巢,难怪近阶段的傍晚时分,常有马蜂乱飞。出于对麻雀的眷念,对马蜂的恐惧,便请来消防队员,火烧蜂巢,平安无事,终于换来麻雀的回归,但愿它安家落户,繁衍子孙。

       麻雀在逝水流年中浴火重生,它的归来,演绎了从被追捕到受保护的嬗变,正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写照,是值得庆贺的事啊!

2023-07-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