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德勒到底讲了什么?

 秦声何来 2023-07-23 发布于重庆

今日把阿德勒这本《自卑与超越》阅读完了,第一遍阅读完用了六天;第二遍阅读完用了半天。阅读完成不是目的,阅读完的目的是通过完整地理解作者的本意来弥补我自己的认识不足,补充我对世界的理解与认知,从而更好地完善和提升自己。

因此,阅读完之后,我询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阿德勒到底讲了什么?

我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和理解阐述如下:

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目的并且采取正确的行动才能通往幸福。换句话说,每个人的不幸都是自己选择了错误的目的或采取了错误的行动造成的。

无论我们是否知道自己有人生目的,这个人生目的都存在。同理,无论我们是否知道如何去做,我们都会去行动。只是当我们对自己的目的和行动认识不清时,我们就会在现实中碰壁,受挫,痛苦…

阿德勒分析了上述问题的成因,并且指出每个人都有得选择。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能够基于现状实现幸福。因为,无论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障碍是认知上的,还是物质上的,我们都可以通过与他人合作,来达成目的,实现双赢和多赢。

进一步而言,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一项人类天生的使命。那就是让人类在这个有限的时空中,永久地繁衍生息下去。而只有当我们个体的行动与成果与这个终极目的相符了,我们才会感到幸福。当然,这其中涉及到人类的终极目的与个人目标之间关系的问题。

人类的终极目的与个人目标的关系。

(1)什么是人类的终极目的?让人类世代繁衍生息。终极目的对应的是终极问题,如何让人类世代繁衍生息?因为人类是由每一个具体的人构成的,所以人类所面临的终极问题也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即我们该如何在现有的环境下让自己及家族延续?

(2)进一步而言,个体想要更好地生存就需要外界良好的环境。而要创造外界良好的环境就必须与他人产生联系。然而,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与他人的关系必然会存在合作与竞争两种状态。

(3)在合作与竞争这两种状态下,人对自己的认知就会存在两种评价,一种叫自卑,一种叫优越。而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由自卑到优越的转化就是超越。

什么是自卑?自卑的两个层次

(1)因为自身弱小而感受到的无助感。这是人类面对大自然的基本态度。而战胜这种自卑需要团结更多的人。这是从群体角度谈自卑。

(2)从个体角度而言,自卑是在群体中发现不了自身的“价值”。

什么是优越?优越也有两个层次

(1)群体角度:以群体优越感为代表的归属感。因为归属于群体,群体优秀我即优秀。实际情况未必。

(2)个体角度:优越是自身的“价值”得到确认。

为什么我要在“价值”这两个字上打引号?因为这里所说的价值未必是真正的价值,而是当事人自己认定的价值。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

实际上促进人类终极目的实现的价值才是真正的价值。进一步缩小范围,价值即是能够促进群体、团队、家族和个人能够生存和发展的行动成果。

然而,由于认知的局限,我们并不能区分得清楚什么是真正的价值什么是虚假的价值。

而弄清什么是真正的价值什么是虚假的价值,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实践和思考,在行动中分辨,在成长中发现。因为有些价值只有在高境界和高格局的情况下才能领悟。

阿德勒理论的三大事实基础

(1)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也被这个环境所限制;

(2)我们必然与他人产生联系;

(3)我们需要处理好两性关系才能繁衍生息。

与三大事实基础相对应的三个根本问题:职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和婚姻问题。

基于上述梳理,我认为阿德勒想告诉我们的是一个人烦恼的根源是来自这三个根本问题没有得到正确地解决。

而一个人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三个根本问题的指导思想,就是其人生态度的体现,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每个人的人生态度,不是自己怎么想,而是具体怎么做。

这是阿德勒的核心观点,从行为结果来判断其真实动机(目的)。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自于正确地教育。错误的人生态度来自于错误地教育。

由于各种原因,我们过往的教育太过强调技能与知识,从而忽视了成为“人”的教育。成为“人”的教育是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和婚姻问题的基础,也是树立正确三观的基础。

当一个人化解了这三个根本问题,也就能够实现自卑与超越。

自我分析:自卑的本能与超越的目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