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辉光日新1921】陈宏谋:《陈宏谋家书》(1):做人当如陈宏谋

 新文艺 2023-07-23 发布于山东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e启读《传世家训》

陈宏谋,这个名字似乎有些印象,但就是想不起是看过他的什么作品?还是听谁说起过他?还是在影视作品中见过他?抑或是跟现实中谁的名字读音比较近而弄混了?总之,感觉有点熟悉。

01

历史的陈宏谋

陈宏谋,广西临桂人,生于1696年,殁于1771年。自幼家贫,少年苦读。1723年2月,在广西省考中获头名举人;参加当年全国“高考”名列108名,参加殿试中三甲第九名,成为雍正元年进士,从此改换门庭。

陈宏谋无论是为官还是治学,都被称为“一代楷模”。《清史稿.陈宏谋传》称:“乾隆年间,论疆吏之贤者,尹继善与陈宏谋其最也......宏谋学尤醇;所至拳拳民生风俗,古所谓大儒之效也。”

为官,清正廉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没出事,他革弊政、兴实业、修水利、办教育,从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到兵部、吏部、刑部、工部四部的尚书,1767年升任东阁大学士,成为位极人臣的宰辅(清沿明制,不设宰相,以大学士总理国政)。

治学,他勤奋好学,治宋代二程、朱熹理学,强调明体达用、知行合一。加之先后在浙江、云南、天津道、江苏、甘肃、江西、陕西、湖北、河南、福建、湖南等地任职,深研各地民心风俗的得失利弊,分明兴革、逐条钩考,成为学识渊博、编著甚丰的学者。其中,《五种遗规》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在自我道德行为修养方面的理念,问世后即成为当时启蒙教育的教材,即使到了清末、新学堂兴起,任将其作为修身教材,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02

世界的陈宏谋

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中国史学家之一、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威廉(WilliamRowe),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东亚史、城市社会史。

他创作的《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一书中,通过对陈宏谋从为官到做人、从经世到治家等全方位的剖析解读,认为,18世纪中国的精英阶层,在思想观念层面与西方是并驾齐驱的。

在文化领域,陈宏谋关于人和社会的认识,基本观点与启蒙时期欧洲学者相似;在经济领域,他支持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原则,将土地等的所有权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观念;在政治领域,他强调行政的标准化,加强沟通、提高效率,这也是当时欧洲逐渐形成的观念。

所以,有人认为,陈宏谋对家国天下的思考,跨越时空,展现出更久远的生命力,他不仅是清朝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当然,也有人认为,“不见得他有多大才能,只是活在了好时代。”因为“如果仅从仕途来看,陈宏谋也不见得有多少独到之处,因为'康乾盛世’所产生的'贤臣名宦’数以百计。”尤其是“1949年10月以后,陈宏谋的名字在中国大陆似乎失踪了。'文革’中1966年5月的一天,'红卫兵小将’们奔赴临桂县四塘乡东畔岭,将陈宏谋墓前的翁兽石作、乾隆御赐碑砸得粉碎,又将陈宏谋墓掘开,将陈宏谋的遗骨挖出示众,要其'遗臭万年’。然而就在这时候,人们却在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的廉政建设中,看到了陈宏谋《在官法戒录》的影响。”

历史功过,任由人评说吧!

03

现实的陈宏谋

历史就是让人记住或者遗忘的。被遗忘的也就算了,被人记住的,总该对当下有些价值、能带给人一些思考和启发吧!

关于陈宏谋,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很多:

比如家庭教育方面,《陈宏谋家书》就是收录的他1754年-1769年间寄给嗣子等的家书,生动表现了一位长期在外地做官的老人对家庭的牵念。他非常重视子弟教育,要求他们勤于读书,不只是为了做官、追求虚名,更重要的是提升道德文化修养,成为有用的人。

比如做人方面,据《清史稿》记载,陈宏谋认为“仕即学也”,他每到一处,就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不断向实践学习,并记录、整理成“学习笔记”,勤耕不辍。

比如官场方面,他为官清廉,要求家人也要勤俭自律,但不能吝啬钱财,别人有难要慷慨解囊;当官要为百姓办实事,不能贪图安逸等。

           【新光影像】

读书改变生活

学习改变命运

《新光影像》

用影像记录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