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暑|钱起《避暑纳凉》诗歌赏析:初晴草蔓缘新笋,频雨苔衣染旧墙。

 小方的诗 2023-07-23 发布于江苏

《避暑纳凉》

唐.钱起

木槿花开畏日长,时摇轻扇倚绳床。

初晴草蔓缘新笋,频雨苔衣染旧墙。

十旬河朔应虚醉,八柱天台好纳凉。

无事始然知静胜,深垂纱帐咏沧浪。

译文

木槿花开,意味着盛夏季节的到来,炎炎酷暑,白日偏长;诗人轻摇着罗扇,倚靠在绳床上乘凉,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此时,眼中所见的是,雨过天晴,蔓生的青草顺着新生的竹笋向上攀爬;由于频繁下雨,环境潮湿,旧院墙上长满了绿苔。在夏日里酣饮美酒,沉迷在微醺的状态中;在有遮阴的天台上纳凉,是那么的舒适清爽。心中了然无事,才知道以静取胜的道理,“心静自然凉”;纱帐深垂,隔离了尘世的喧嚣,独自吟咏着《沧浪歌》,深深地倾慕古人远离尘俗、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注释

木槿:锦葵科,落叶灌木花卉,花色艳丽,有白色、粉红色或紫红色。大多早上开放,晚上萎缩,又名“朝开暮落花”。可供观赏,亦可作绿篱。木槿花的花期是六到九月,它的开放就宣告了盛夏时节的到来。

畏日:《左传.文公七年》“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后因称夏天的太阳为“畏日”,意为炎热可畏。

轻扇:用丝绸制作的团扇,罗扇。

绳床:即交椅,又称“胡床”、“交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从西域传入,以板为之,并用绳穿织而成。宋.王观国《学林.绳床》:“绳牀者,以绳贯穿为坐物,即俗谓之交椅之属是也。”

缘,动词,顺着。

苔衣:泛指苔藓。

十旬:代指酒,亦说是酒名。张衡《南都赋》:“酒则九醖甘醴,十旬兼清。”李善注:“十旬,盖清酒百日而成也。”刘良注:“九醖、十旬皆酒名。”南朝陈.徐陵《谢敕赐祀三皇五帝余馔启》:“金壶流十旬之气,玉案备千品之羞。”唐.刘禹锡《和乐天以镜换酒》诗:“把取菱花百鍊镜,换他竹叶十旬杯。”

河朔: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这里指酒。“河朔饮”,指夏日避暑之饮或酣饮,亦省作“河朔”。出自三国.魏.曹丕《典论》:“大驾都许,使光禄大夫刘松北镇袁绍军,与绍子弟日共宴饮,常以三伏之际,昼夜酣饮,极醉,至於无知。云以避一时之暑,故河朔有避暑饮。”,后以“河朔饮”指夏日避暑之饮或酣饮。南朝.何逊《苦热》诗:“实无河朔饮,空有临淄汗。”唐.王勃《夏日宴张二林亭序》:“香杯浊醴,是河朔之平生;雄笔清词,得高阳之意气。”宋.陆游《大暑竹下独酌》:“嗜眠但喜蕲州簟,畏酒不禁河朔杯。”

虚醉:微醺,喝酒喝得恰到好处。

八柱天台:在诗中代指纳凉的凉台,屋顶有柱子有顶的高台。“八柱”,古代神话传说﹐地有八柱﹐用以承天。《楚辞.天问》:“八柱何当?东南何亏?”王逸注:“言天有八山为柱。”;“天台”:山名。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纳凉:乘凉。南朝.徐陵《内园逐凉》:“纳凉高树下,直坐落花中。”,唐.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

无事:1、没有变故,多指没有战事﹑灾异等;2、无为,道家主张顺乎自然,无为而治;3、无所事事。

静胜:谓以静取胜。《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

纱帐:纱制帐幕。张设于殿堂,以隔内外。

沧浪:青色的波浪:狂风暴起,湖水沧浪。《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后以“沧浪”指此歌。

解析

“木槿花开畏日长,时摇轻扇倚绳床。”,该联写出了盛夏纳凉的缘由,并写出了夏日时令的节气特点。木槿花盛开的日子正是盛夏,所以诗人“畏日长”,一个“畏”字来表达了诗人正当盛夏时酷热难耐的感受。面对炎夏酷暑,诗人轻摇着罗扇,倚靠在绳床上乘凉。

“初晴草蔓缘新笋,频雨苔衣染旧墙。”,本联写的是纳凉时所见的眼前,雨过天晴,蔓生的青草顺着新生的竹笋向上攀爬;由于频繁下雨,环境潮湿,旧院墙上长满了苔藓。以“初晴”和“频雨”写出了大暑时节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大暑三候中的第二候为“土润溽暑”,溽是湿,溽暑,潮湿而闷热,天气闷热,土地也很潮湿。这两句诗写得极美,写活了景物,写出了周边环境的生机盎然;“缘”、“染”二字用的极妙,用动态之词写静态景物之美,灵动精巧,清新婉丽。

“十旬河朔应虚醉,八柱天台好纳凉。”本联写的是夏日里的文人雅趣与闲逸舒适之情,夏日酣饮美酒,微醺;在有遮阴的天台上纳凉,舒适。盛夏酣饮,仿名士遗风;酒后高卧,慕神仙逍遥。

“无事始然知静胜,深垂纱帐咏沧浪。”,最后一联写的是避暑纳凉的感受,心中无事,才知道以静取胜的道理,心静自然凉;纱帐深垂,隔离了尘世的喧嚣,独自吟咏着《沧浪歌》,深深地倾慕古人远离尘俗、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本诗写景状物细致入微,遣词用语清新婉丽,灵动地描写了夏日纳凉的优美景色,概括了盛夏时节的物候特征,抒发了恬淡闲适的高远心境,是歌咏大暑时节的经典名作。

作者简介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之叔。曾任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盛唐著名诗人,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时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擅长五言,风格清新婉丽,静雅闲适,被王维认为格调高雅(“王右丞许以高格”)。诗歌《省试湘灵鼓瑟》,其中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含蓄隽永,意蕴悠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