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遵生八笺》中的避暑逸事

 真友书屋 2014-07-10


入水避暑


葛仙翁每大醉,夏炎热,入深水底,八日乃出,以能伏气故耳。


葛仙翁,葛洪(公元284-364年),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著名医药学家,后隐居罗浮山炼丹。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著有医书《肘后方》,丹书《抱朴子·内篇》等。


伏气,指道家的吐纳修炼法,《敦煌曲子词·谒金门》:"长伏气,住在蓬莱山里。"《古今小说·陈希夷四辞朝命》:"则他这睡也是仙家伏气之法,非他人所能学也。"葛仙翁本为方外修道之士,故能伏气。


河朔夏饮


袁绍在河朔,至夏大饮,以避一时之暑,号为河朔饮。



《初学记》卷三引三国魏曹丕《典论》:"大驾都许,使光禄大夫刘松北镇袁绍军,与绍子弟日共宴饮,常以三伏之际,昼夜酣饮,极醉,至于无知。云以避一时之暑,故河朔有避暑饮。"河朔饮后指夏日避暑之饮或酣饮。王勃《夏日宴张二林亭序》有:"香杯浊醴,是河朔之平生;雄笔清词,得高阳之意气。"


高卧北窗


陶潜于夏日,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陶渊明隐居,夏日临北窗高卧,凉风徐至,闲逸自得,俨如远古的高人。后遂用"北窗高卧、高枕北窗、北窗眠、北窗风、北窗凉、陶窗"等表示悠闲自适;以"北窗叟、羲皇人、羲皇上人、羲上人、羲皇上"等喻闲逸自适的人。李白《戏赠郑溧阳》诗:"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避暑凉棚


长安人每至暑月,以锦结为凉棚,设坐具为避暑会。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结棚避暑》:"长安富家子刘逸、李闲、卫旷……每至暑伏中,各于林亭内植画柱,以锦绮结为凉棚。设坐具,召长安名妓间坐,递相延请,为避暑之会。"


凉棚,是夏季用以蔽日取荫的棚子。锦为精致的丝织品,搭为凉棚,可谓奢华。


琢冰山


杨氏子弟,每以三伏琢冰为山,置于宴席左右,酒酣各有寒色。



古人很早就在夏季用冰。《庄子》有:"叶公子高问孔子'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左传》载:"申叔豫夏日以冰为床,穿皮衣躺在冰室的冰床之上。"《吴越春秋》载:"勾践之出游也,休息食宿于冰厨。"


在古人看来,夏季用冰是违逆天时的,因此对冰的使用有专门的仪式。《诗经·豳风·七月》载:"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献羔祭韭"的对象便是"司寒神",这是在启冰时举行的一种礼仪,祭品用黑色的公羊和黑色的黍米。因寒气来自北方,司寒之神也是黑的,故称"玄冥"。"玄冥"也就是水神。


夏冰难得,夏颁冰就成为彰显封建君王权力的礼制。但《开元天宝遗事》所载杨氏子弟用冰,则明显过于挥霍:"杨氏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为山,周围于宴席间,座客虽酒酣而各有寒色。"他们又"以奸媚结识朝士,每至伏日,取坚冰令工人镂为凤兽之形,或饰以金环彩带,置之雕盘中,送与王公大臣。"杨氏子弟即为杨贵妃族宗。


临水宴


李少师与客饮宴,暑月临水,以荷为杯满酌,不尽则重饮,无日不大欢。



古人很喜欢临水纳凉。刘禹锡《刘驸马水亭避暑》诗云:"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雨,水精帘莹更通风。"苏东坡《洞仙歌》有"水殿风来暗香满"。陆游《桥南纳凉》写道:"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壬癸席


《河东备录》云:"取猪毛刷净,命工织以为席,滑而且凉,号曰壬癸席。"



凡皮皆可作席,软滑胜草织者。《云仙杂记》云:申王谓猪既供餐,不宜处于秽地,乃以毡龛粟粥待之。取其毛刷净,令巧工织壬癸席,滑且凉。又蜀人二月好以豉杂黄牛肉为甲乙膏,非尊亲厚知,不得预食。其家小儿,三年一享。"壬癸席,甲乙膏"正好作对。


澄水帛


同昌公主一日大会,暑热特甚,命取澄水帛,以水蘸之,挂于堂中,满坐皆思挟纩。长八九尺,细明可鉴,中有龙涎,故能消暑。



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下:"公主命取澄水帛,以水蘸之,挂于南轩,良久,满座皆思挟纩。澄水帛长八九尺,似布而细,明薄可鉴,云其中有龙涎,故能消暑毒也。"


同昌公主,卫国文懿公主(849-870年),唐懿宗与郭淑妃之女。帛,丝织物。龙涎,制龙涎香之物,是鲸(大部分为抹香鲸)的分泌物,西方称灰琥珀,有防暑降温之效。古人以为龙涎即海中龙之唾液。


冰丝茵


唐有老人,遇老妪持旧茵,以半千售之。有波斯国人见之,曰:"此是冰蚕所织,暑月置之坐旁,满坐皆凉。"酬以千万。



茵,铺垫的东西,垫子、褥子、毯子的通称。冰蚕,传说中的一种蚕。《拾遗记》卷十:"员峤山……有冰蚕,长七寸,黑色,有角,有鳞。以霜雪覆之,然后作茧,长一尺,其色五彩。"《春秋异考》记载:"冰蚕,性至阴,有剧毒,产于北冥蛮荒,柘叶为食,丝极韧,刀剑不可断,作琴瑟弦,远胜凡丝矣,然遇火即化。"


招凉避暑


《拾遗记》曰:"黑蚌千年生珠,盛暑握之生凉,名招凉珠,可以避暑。"



《酉阳编》曰:"迎凉草碧色,而干似苦竹,叶细如杉,虽若干枯,未尝凋落,盛暑挂之门户,其凉风自至。"


溜激凉风


《唐书》:"拂菻之国盛暑,乃引水潜流,上通屋宇,机制巧密,惟闻屋上泉鸣,俄见四檐飞溜,悬波如瀑布,激气生凉。"



拂菻国,唐时东罗马帝国的称谓。史料记载,唐时已经有专供避暑的凉殿,殿中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这种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方法,用扇轮转摇,产生风力将冷气送入殿中。同时,还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任其沿檐直下,形成人造水帘,激起凉气。宋代的凉殿不但以风轮送冷水凉气,还在蓄水池上和大厅四周摆设各种花卉,使冷风带香,芬芳满室。


读随树荫


魏伯起夏日坐板床,随逐树阴,讽读累年,床为之锐。



《太平御览》记载,"《北齐书》曰:仆射魏收,字伯起。初习武不成,改节读书,夏月坐板床,随逐树阴,讽读累年,床为之锐,遂工辞令也。"


浮瓜沉李


魏文帝与吴质书云:"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杜诗云:"翠瓜碧李沉玉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