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达芬奇与弗朗索瓦一世

 载湉王者归来 2023-07-23 发布于江西

1516年,夏天。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终于出现短暂的融雪期,64岁的达芬奇带着简单的行李和仆人意大利大利跨越到法国。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出国,不过就一位已经享誉国际的大师来说,他的行李有点过于朴实了:几匹骡子载着家具、衣物和他的各种笔记,还有至少三幅他不断修改的画作,其中一幅就是有名的《蒙娜丽莎》。

是的,名留青史的《蒙娜丽莎》到底完没完成?这个问题,一直是许多人讨论的主题。

有人认为蒙娜丽莎的背景似乎有点过于简单、衣服也有一些细节没有完成。不过也有些人坚信蒙娜丽莎如今的样子,就已经是大师脑中的完美形态。但重点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讨论?是什么阻止了达芬奇?究竟,那抹微笑如何见证了达芬奇最后三年的病痛与荣耀,她又为什么成为永恒的传世之作呢?

首先我们就先来看看,文艺复兴大师是怎么炼成的。

和那个年代的许多艺术家相似,达芬奇的出身很卑微。1452 年他出生在佛罗伦斯附近的一个小村庄,而且还是个私生子,也就因为这样的缘故,就算达芬奇的律师老爸很富有,他也没办法继承父亲的地位与财产。根据达芬奇自己的回忆,他年幼时是睡在屋外的婴儿床里,白天看到鸟儿在身旁的树梢啁啾、而晚上就看着夜幕逐渐降临他的头顶。但也许就是这样平静安逸的童年,养成了达芬奇从小就有的观察力与好奇心。

等到14岁时,一件事情突然显露出达芬奇的天赋。虽然这件事的疑惑点实在是蛮多的,但还是把它写下来:当时,他的父亲受到一位穷人的委托,请他在自己的盾牌上画像,后来他父亲就把这个任务丢给了达芬奇。后来,达芬奇就画了一幅精美的.....喷火怪物。搞到老爸吓的连忙再去买个类似的盾牌、在上面画个爱心再送回去给人家。

但是,后来达芬奇画的那副盾牌却被佛罗伦萨的一位艺术品经销商高价买走、后来甚至卖给了米兰公爵。这件事让父亲觉得,也许小小年纪的达芬奇的确是有画画的天赋。所以没过多久,父亲就恳求佛罗伦斯的一位艺术家、请他将达芬奇收为学徒,就这样,达芬奇开始走上了长达一辈子的艺术+接单人生......

转眼间,十年就这样过去了。 20多岁的达芬奇开始接受私人委托单。他所画的第一幅署名作品,就是一张阿诺河河谷的素描。他用细腻的笔法,刻画出河水在流过雄伟山谷时的水流状态;观察着山谷上的树叶如何卷曲、向上伸展,而这也是所有文艺复兴大师里,我认为一项最重要的共同特质,那就是一种近乎饥渴的想看到、想知道、想了解的欲望。

火山爆发似的好奇心

历史上,所谓文艺复兴运动的本质,就是一种好奇心欲望的彻底爆发。中世纪时的基本信条是追求永恒的来生,因此对于这世界的一切,基本上都采取一种漠视的态度。然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那种已经被压抑千年的好奇心突然间被彻底释放,所以无论是对于艺术、自然、科技,所谓的“文艺复兴人”都渴望了解。

对达芬奇来说,绘画让他急需观察这世界的一切,不过对于委托人来讲就是个噩梦了:达芬奇基本上就是个拖稿大师,他甚至会先研发适合的颜料,然后才开始作画;他也发展出了“透视法”这种绘画技巧,就是在二维平面上呈现出立体三维空间的表现手法。而为了能够更生动地表现出人物形象,文艺复兴时代的人们甚至会做出一件过去的人完全无法想象的事情──那就是解剖。

为了画画解剖人体听起来好像很不可思议,然而对那时代的艺术家来说,这样的行为却有助于他们了解人体的强壮与脆弱。

时间快转到了1508 年,这时的达芬奇已50 多岁,早就画出《抱貂的女士》、《最后的晚餐》等不朽名作,成为一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然而这时他的好奇心依旧旺盛,就在这年的某天深夜之中,他来到社区的一个老旧医院里,拜访一位年过百岁的老人。

人亲切的与达芬奇聊天、交谈,说自己从未生过任何的疾病。几个小时以后,老人平静而安详地离开了人世,这是个幸福的结局——由于战争与瘟疫的关系,文艺复兴时代的人们死法往往很悲惨,达芬奇恭敬地将老人如沉睡般的表情记录下来,而接下来他就拿起了解剖刀,在老人身上划下了第一刀。

达芬奇没有特别的目标,他只是每切开一块地方,就将那个地方详实记录下来。这不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在那个防腐剂还没发明的时代,每一分钟尸体的腐败气味都越来越浓厚,“......你可能会受到肠胃阻挠;假若肠胃未曾阻挠,在令人震惧的剥皮切割尸体陪伴下共度深夜时分也可能让你打退堂鼓......”然而这种行为,却让达芬奇获得了巨大的知识震撼,他像个小男孩,在一个未知而深幽的洞穴中独自前行,无论前方如何黑暗都阻止不了他。

前往人体的未知之处

达芬奇运用了所有素描的技巧,记录下每部分的血管、肌肉、肌腱与骨头。他尤其有兴趣的,就是人如何通过控制面部肌肉来传达自己的种种情绪,尤其是嘴唇。达芬奇发现,人运动唇部的肌肉数量,远远超过其他所有动物。当人们在愤怒、沮丧时,会各自牵动脸颊上的某部分肌肉,而当他一步步深入、移除部分颚骨时,他看见了颊肌。

这就是“微笑”开始的地方。在一个人开心时,这块肌肉就会牵动嘴角、进而形成微笑。不过,达芬奇笔记最突出的成就不是肌肉与骨骼的描绘,而是血管与心脏的精确记叙。对于一个画家来说,血管与心脏原先并不是他最会关注的重点,但血管对达芬奇来说,有一种说不出的吸引力——就像他年轻时描绘涌动的河流,血是如何在人体内流动的?它们通往何方?那里才是血液的起源之处?

而那里,是不是就是生命的起源之处? 一千年来,人们都相信古罗马医生盖伦的理论,认为血液是来自于肝脏、流向心脏,最后在肺脏用尽。然而在达芬奇的观察下,他却发现千年来的错误:血液的起点并非是肝脏,而是心脏!这是我们一切生命的起点、也是活着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同时,达芬奇也注意到血液是如何单向的通过心脏瓣膜、来到心脏动脉。

最后,达芬奇甚至解答出了老人甜蜜死亡的原因:他比对了老人与另外一名两岁婴孩的血管,发现男孩的血管更柔软有弹性。达芬奇看见老人蜿蜒而变窄的动脉,看见那段血管变得如此狭窄、血液几乎无法通过。也就因为这样,血液无法将必需的养分运往身体各处,身体也就这样死亡了。

达芬奇描绘的就是所谓的动脉粥状硬化。如今我们知道这就是冠心病与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原因。最后抱着这样的知识,达芬奇在1516年抵达了法国。

当时的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是一个典型的文艺复兴君主,他热爱艺术、音乐、文学,更喜爱科学与数学,也就因此,他对达芬奇推崇备至,最后也在他的热情邀约之下,达芬奇终于抵达了法国,一个他从未涉足过的未知之处。

一来到法国,弗朗索瓦一世马上将达芬奇封为“王下首席画师、工程师与建筑师”、并将他安置在精巧别致的克卢城堡里。这座红砖建造成的小城堡座落在三百平方米的花园和葡萄园中,距离国王所住的昂布瓦斯城堡只有短短五百米。弗朗索瓦一世甚至从不要求达芬奇必须按时交出什么作品,因为对法国国王来说,比起伟大的艺术作品、他更钦佩的是达芬奇的知识。无论国王想要知道什么,从眼睛是如何运动、一直到天上的月亮为何发光,达芬奇都可以对答如流。在法国的这段时光,达芬奇依旧一点一点地在自己最知名的作品《蒙娜丽莎》添加画笔。

倾尽所有完成的传世名作

蒙娜丽莎的原型是佛罗伦斯的一位贵妇人,名叫吉奥孔达。1503年,达芬奇接下了这件委托单,然而他并没有将这幅画交出去,直到达芬奇最后生命阶段的1517年,他依旧把这幅画带在身边、并持续添加、维系笔触与轻盈的层次。另有一说是他交出去了,但在1513年又画了第二版的蒙娜丽莎。

无论是哪种情况,这幅画都是达芬奇一生的集大成之作,也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首先在画面上,达芬奇完善了文艺复兴常用的晕涂技法,直译过来就是“消失或蒸发”。在蒙娜丽莎与背后的自然风景间,没有一条明显的边界,而仿佛是蒙上了一缕薄雾。不过这种技巧非常花功夫,达芬奇在这幅画上经过长时间、涂上了多达30层的细腻上色,才创造出这样近似柔焦的质感。

图画的背景也运用了科学的视觉技巧。达芬奇深度研究了天空、大气和光线的关系,并且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里面:距离越远的地方,使用的地方就越柔和、轮廓也越模糊。而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蒙娜丽莎那如谜一般的微笑。后世如此称赞蒙娜丽莎的微笑:“.....玫瑰色柔嫩鼻子仿佛是真的.....与嘴唇的红色联在一起,把面部变得栩栩如生,显得已经不是颜色、而是真肉。”另外更玄的一件事是:当我们凝视蒙娜丽莎的嘴唇时,你会发现她似乎笑得没那么开心;然而当我们把视线放到其他地方,比如说背景或蒙娜丽莎的手上时,你就会发现她仿佛笑得更开心。

……等等这听起来也太毛骨悚然了吧??

原来这也是达芬奇的技巧。原来,达芬奇在蒙娜丽莎的嘴角边画上极为细微地下弯,当我们整个视线都聚集在嘴角的细节时,我们就会注意到这个细节、也让她显得没那么开心。然而当我们把视线重点放到其他地方时,这个下弯的细节就被我们忽略了。也就因为如此,蒙娜丽莎看起来似乎就更开心了。

在这个每天都能在社交媒体看到无数自拍的时代,我们也许觉得这种图画没什么。然而不难想象,在那个作画技巧都还不纯熟的文艺复兴时代里,当人们看到一块白杨木画板上重现一个栩栩如生的人时,究竟会有多么讶异。也难怪到最后,这幅画被认为是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他一笔一笔,耗尽人生中的无数光阴,将一位丝绸富商夫人的肖像画,转变为一幅揉杂了人类面部表情、情绪表达、自然风景描绘等所有技巧的杰作。因此后人是这样评论这幅画:“科学、绘画技巧、对自然的执着与精神启发,都在这幅画中完美平衡。”

如果再继续下去的话,蒙娜丽莎是否会更臻至完美呢?可惜的是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了,因为就在达芬奇抵达法国短短一年后,他就因为某些原因、再也无法使用右手了。

谣言或事实?达芬奇的未解之谜

那就是,达芬奇生病了。

达芬奇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直到现在也没人能确定。一种普遍的说法是,达芬奇中风了导致右半边身体瘫痪。然而根据2016年的最新研究,达芬奇遭遇的其实是一种神经伤害。那时他抵达法国之后不久曾晕厥过一次,而在倒下的过程,达芬奇的右手可能遭到重击,最后也伤到控制手部复杂动作的尺骨神经。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可以确定的是达芬奇的右手已无法使用自如了。虽然达芬奇是左撇子,但由于他习惯用右手作画,导致许多作品也就此停止。就在1519年5月,辛勤工作一辈子以后,一代文艺复兴大师即将迎来人生的终点。

根据他同一时代的传记作者乔尔乔·瓦萨里所说,达芬奇虔诚地进行了最后的圣事。在神父离开以后,达芬奇最忠实的赞助者:弗朗索瓦一世跟着进入寝室,在作者美好的叙述中,达芬奇在国王的怀抱中过世。“当一阵发作后,死亡的信使攫住了他。国王起身扶住了他的头.......达芬奇.....在国王怀中呼出最后一口气。”

到底是什么病夺走了达芬奇呢?根据后世的研究,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中风。如果真的是这个病症,那么曾经被达芬奇精确描绘下来的血栓情况,最后也在他自己的身体内部发生:随着年纪增长,他的血管变得越来越窄、越来越硬,最后血栓堵住了血管。当中风中断器官特定区域的血液供应时,脑细胞会在几分钟内开始死亡,最后也夺走了大师的性命。此时达芬奇刚过完他67岁的生日三周左右。

对当时的人们来说,中风、心血管疾病仍旧是个谜团。什么原因会造成这种病症?哪种饮食习惯、生活形态特别容易引发这种疾病?种种原因尚需经历无数人的摸索、探究,直到20世纪,人体内最神秘的面纱才得以被揭开——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