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改双百进入新阶段,新方案怎么编,老方案怎么改?

 混改风云 2023-07-24 发布于北京

混改风云公众号第1462篇原创文章


知风云:无论是老企业还是新企业,无论面临怎样的难题,一千多家专项行动企业都肩负着十分重要使命。

作者|国企激励研究院副院长 孙超

责编|亿亿 编辑|阿苓

2023年5月15日,国资委在广州分别举行了“科改示范行动”和“双百行动”的扩容深化现场推进会。
科改企业数量从2020年的204家经过连续两轮扩容增长至672家,双百企业数量从2018年的404家经过首次大面积扩容增长至580家。
对于1252家专项行动企业,大家在入围的喜悦之余面临着既相似又不同的任务。
对于2020年及更早入围的企业来说,我们可以称之为“高年级学生”,之前编制的方案及台账内容已全部完成,需要面向2023-2025年重新规划新征程。
对于2021-2022年入围的企业来说,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年级学生”,需要更新优化方案及台账内容,再次备案。
而对于今年入围的企业来说,则更像“低年级学生”,需要抓紧学习相关政策并系统谋划未来三年的改革蓝图。
不同的企业面临不同的困惑,接下来我们就分别探讨一下如何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01

“高年级”

对于第一批入围的企业来说,大家是多次进京赶考的考生。我们很熟悉这条路该怎么走,但却不可避免地陷入“当局者迷”的陷阱。
最近我与几家第一批入围的双百企业研讨,企业梳理了从2018年至今两轮改革的历程,我深感佩服。
不仅完成了基本的机制改革,还实现了混改、两种中长期激励工具落地,自创了赛马机制。
这类企业会有一个共同的困惑,“我们企业改了两轮了,能改的都改了,未来三年的改革方案和台账真是没得写了,总不能把这些东西再写一遍吧”。
如果大家没有思路,可以自我审视以下“六个是否”,我相信一定会有新收获。
√改革工作是否有新要求?
科改双百企业名字没变,但改革重点是不断在变化的。建议大家重点关注“科改示范行动”和“双百行动”的扩容深化现场推进会上提到的相关内容。在此,我们帮大家梳理了一些重点任务。
表 1 科改企业重点任务
表 2 双百企业重点任务
我们可以看出,除了机制类任务外,科改企业更强调产业布局及科技创新,双百企业更强调重组整合及价值创造,这些内容需要在新方案中有所体现。
√改革工作是否有遗漏?
虽然大家都认为企业能改的都改了,但是根据我们这两年帮助企业做诊断评估的经验,即使是标杆企业也有遗漏的改革项。
比如治理机制方面,未建立总经理报告制度、董事会报告制度、外部董事履职保障方案、派出董事管理制度,制定了落实董事会职权方案但未制定落实六项职权对应的制度。再比如用人机制方面,签订了契约文本但未制定任期制管理办法,开展了竞争上岗和员工退出但没有制定相应制度将机制进行固化。激励机制方面,没有建立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和全员绩效考核制度。
因此,强烈建议在制定新一轮改革方案及台账之前,企业应该先开展专项改革诊断评估工作,对照各个政策要求梳理改革工作的遗漏项,才能对症下药。
√改革工作是否可以继续深化?
除了梳理遗漏项,企业还需要梳理做的不够规范、不够精细的短板项,在未来三年继续深化。在前两轮改革中,大部分企业的各项工作都能够达到及格水平,未来的目标则是要成为典范。
比如治理机制方面,党委前置清单大家都建立了,但是如何根据企业不同类型、层级和功能,细化前置清单,使清单更具操作性?董事会授权清单大家都制定了,但是如何合理评价总经理行权情况并动态调整?用人机制方面,检查了若干企业的契约文本,绩效考核指标不满足个性指标占多数、未设置主要考核指标的仍然很多,计分规则不明确不合理的也不在少数。
在提升改革工作质量,真正成为改革典范这条路上,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改革工作是否可以扩大范围?
我们这里说的扩大范围有两个层面内涵。一是纵向延伸,既在本级层面改革,又将改革压力传导到子企业。
层级越高的企业改革越规范,层级越低的企业改革力度越弱,成为了一个常见现象。
比如任期制改革,本级经理层均已签订契约并制定了管理办法,子企业层面要么有契约没制度,要么契约签订尚未覆盖全面。二是内部延伸,扩大机制适用范围。比如任期制改革,之前的适用范围是经理层成员,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扩大到中层干部及其他核心人员。
√改革工作是否体现政策应用尽用?
科改企业有“科改十条”,双百企业有“双百九条”,政策层面对于专项行动企业的支持是越来越大的,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了解并用好用足相关政策。
建议企业逐项梳理专项支持政策,与企业实际情况和改革需求一一对应,所有应用未用的政策均需要体现在新方案中。
比如对于研发投入加回处理、差异化工资总额决定机制、科技人才职级待遇、尽职合规免责事项清单等政策是所有企业都适用的。而上持下、员工持股单一比例突破等政策则是按需选择。
√改革工作是否可以创新突破?
除了改革的必选动作,对于第一批入围的科改双百企业来说应该更加关注可选动作。
将可选动作做好并不能称之为改革尖兵,建立自己的改革思路、探索自己的改革模式、创造自己的改革工具,才能形成广泛的影响,并真正为其他企业探索出一条康庄大道。比如职业经理人、工资总额周期制管理、创新联合体、项目包干…

02

“中年级”

对于2021-2022年入围的企业来说,大家之前的方案和台账已经规划了2023-2025年的改革任务,需要更新优化方案及台账内容,再次备案。对于这类企业,反而是最迷茫的。
有的企业问:“之前写的改革任务数量太多,完成难度太大,我能不能借此机会删除一些?”答案是:原则上不行。改革工作台账就是专项行动企业的“军令状”,既然已经订立就不能删减。那方案改什么呢?一是增,二是细。
增加什么呢?按照前文“六个是否”自我梳理,增加应改未改事项。
细化什么呢?细化台账的改革举措、预期目标和完成标志等。什么时候改?怎么改?改什么?目标是什么?形成什么成果?很多企业之前制定方案和台账的时候十分匆忙,现在有充足的时间再回顾细化。

03

“低年级”

对于2023年刚刚入围的企业来说,大家就像一张白纸,具备两个独特优势。
一是进步空间大。
如何评价科改双百企业的改革成效和改革水平?我们不光与其他企业横向比较,还会与自己过去的水平纵向比较。我们最近接触的很多新企业,董事会仍为形式董事会,中长期激励尚未开展,任期制契约文本仍存在很多问题…
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未来的每一年都会有巨大的改进和进步,这对于激发企业内部活力会有明显促进。
二是借鉴案例多。
第一批、第二批科改双百企业在过去五六年时间里做了很多创新性探索,为我们积累了很多改革经验。
比如有的企业探索了跟投、虚拟股权、合伙人机制、赛马机制,虽然这些激励机制中央层面未出台相关政策,但样板企业先行先试的良好成效是我们应用这些新工具的最好依据。
当然了,劣势也十分明显。新企业完全不了解相关政策及考核要求,落下的改革课程也很多。企业需要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其他企业五六年完成的改革工作。尤其是2023年的改革任务十分艰巨,一些必选动作都需要尽快补齐完成。
所以对于新企业来说,设计改革任务并不难,重要的是合理筛选改革任务并合理安排改革节奏。
为什么要合理筛选改革任务?
因为我们看到很多新企业现在这个阶段雄心勃勃,所有改革工作都要干,而且都要安排在未来三年完成,导致最终的改革任务超过了100项。一个改革任务的完成需要多个部门协作完成,我们可以想象每年三四十项改革任务完成的难度有多大。
这样的设计是不合理也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我们建议企业先选必选动作,有余力再选可选动作。那为什么要合理安排改革节奏?
因为我们看到很多新企业非常着急补齐功课,把大部分改革任务都放到了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只有寥寥几项任务,这显然也很不合理。
我们建议优先把迫切的改革任务往前放,非迫切的改革任务往后放,即使台账没有写在2023年完成,企业也可以着手开展。
无论是老企业还是新企业,无论面临怎样的难题,一千多家专项行动企业都肩负着十分重要使命。
我们见证了有的标杆企业一路上都在摇旗呐喊,见证了有的企业从不合格努力奋进成为优秀企业,也见证了企业的改革要求和标准逐步提升。在此,我们也向所有专项行动企业致敬,知本咨询会陪伴国有企业共同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