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可能受作家杨朔的《荔枝蜜》这篇课文的影响,作文末尾总喜欢用“看着眼前的XXX,我不禁想到XXX”这种格式升华主题,而且似乎当时的老师也是这样教的。不过文贵有新意,当年这样写没问题,现在要还这样,即便写出的作文不能算错,也会很大几率泯然于众人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描写联想技巧,看范例:
这段话中,王阿大在当铺前排队,准备当掉自己过冬的棉衣,由于一天没有吃东西,肚子不由自主发出抗议。从肚子的咕咕声中,他想到了在家的不满半岁的儿子,此刻肯定正饿得哭泣,甚至因为长期挨饿,连大声哭泣的力气都没有,只能“哑哑地哭”。 王阿大的肚子叫与他儿子哑哑地哭,共同的原因是饿。 换句话说,饿这种感受是相同的,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 有个词叫做感同身受,在作文中,我们就可以像茅盾先生一样,运用联想去描写这种共同的感受。 具体怎么做呢?大家可以列一个下面的表格。
用上面表格中的内容,可以写成下面两段话: 期终考试表彰大会上,我骄傲地挺着胸膛,接受着台下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那掌声中,我听到了妈妈正骄傲地向邻居炫耀:“我家妞这次考试全校第一!” 正月初八,爸妈返程打工的日子,我看着载着他们的大巴车开始排放尾气,然后缓缓驶离,越来越远,越来越远,最终模糊在我的泪水里。在模糊中,我看到坐在车上的爸爸沉默地望着前方,妈妈则垂着头,一遍又一遍地摩挲着手中的全家福照片。 你看,是不是比开头那种写法要新颖许多呢? 我是李老师,关注我,帮孩子写出更棒的作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