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有所为丨北航退休教授陈光在《航空知识》趣谈航空发动机

 木子兟甡 2023-07-24 发布于天津

图片

2023年2月1日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资深航空发动机专家陈光教授来到航空知识杂志社,为编辑部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航空发动机科技报告。陈老虽已经93岁高龄,但精力仍然充沛,思维敏捷,尤其说到航空发动机,对其中各技术细节熟稔于心,娓娓道来。

图片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陈老的这次报告并不是聚焦航空发动机的最新科技前沿,而是谈到了一个过去谈论虽多但却难以形成准确理解的问题,那就是航空发动机的研制为什么如此困难?按照陈老的解释,过去人们认为航空发动机研制难主要是因为它有三高特性,那就是高温度、高压力和高转速,这些指标确实对发动机研制提出了高要求,但是并非绝对无法实现,比如炼钢用的熔炉,也需要很厉害的耐温材料,这些材料能在长期工作中保持稳定可靠,但是没法用在航空发动机上,那是因为熔炉的工作温度是恒定的,变化幅度很小。而航空发动机则不然,工作条件经常出现大幅度剧烈变化。飞行员一推油门,发动机转速会从6000转/分迅速飙升到10000转/分以上,温度也随之激增,压力更是蹿升,在加上环境条件的变化,就构成了发动机工况剧烈变化的硬条件——正是这个硬条件,造成了航空发动机研发的硬核困难。

图片

陈老在报告中列举了多个发动机研发和服役中出现的故障案例,具体说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如何造成发动机屡屡罢工甚至破坏,这种变化也决定了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加工、装配和维护中必须进行特别考虑。陈老生动的描述和精到的概括,让全体编辑们受益匪浅。这几年,陈老仍坚持工作在公益科普第一线,每年为科研单位和院校举办多场科技报告。凭借数十年航空动力领域科研教学的丰厚积累,陈老的科技报告总能受到听众的热情欢迎。

图片 (陈光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