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景区分前山和后山。我们是黄山两天游,第二天游后山。后山是指云谷寺到光明顶,即北海、西海景区一带,主要景点有飞来石、猴子观海、梦笔生花、童子拜观音、黑虎松、连理松、始信峰、卧龙松、小迎客松等。(图文原创)
第二天早上六点不到就连忙起床了,听导游说,六点多一点,太阳就出来了。于是,约了几人,兴冲冲从白鹅宾馆一路上行一公里多,爬到光明顶东北角的一小山头上看日出。俗话说,“不到光明顶,不见黄山景”。因为这里高旷开阔,日光照射时间长,故曰“光明顶”。光明顶为黄山第二高峰,与天都峰、莲花峰并称黄山三大主峰。光明顶海拔一千八百多米,因处黄山东边,是最早见到日出的高峰。此处光照充足,峰顶开阔,是黄山看日出观云海的最佳位置。此地苍松翠柏,茂林荡荡;烟云淼淼,花果飘香;静然悄悄,云遮雾障。身临其境,豁然开朗;微风轻抚,心旌荡漾,一切荣辱,顿时皆忘。

光明顶黄山松

光明顶黄山松
找了个位置,静等日出。早上下霜,树上霜叶森森;树下白霜铺地,感觉很冷。本欲运动运动,可看日出的人太多太挤,根本动不了,只好忍着。跟我们同住一室的一个福建小伙说,他来黄山是第八次了,只有今天早上才机会看到日出。又说,你们太幸运了,第一次来就欣赏到日出,真是太幸福了。我们微笑点头赞同。6点过6分,东边的云慢慢红了,随着红云的范围慢慢扩大,周围灰云也逐渐变成了彩霞。原来黑蓝的天空渐渐明朗了,山峰、树木也渐渐清晰了。人们都屏息凝视,目不转睛地、十分虔诚地盯着东方。慢慢地,慢慢地,红霞的范围越来越大,周围彩霞的区域越来越广,天空越来越亮堂,彩云越来越漂亮。

光明顶看日出

光明顶看日出
“哇,太阳出来啦!太阳出来啦!”人们欢呼着、喊着。更多的人则是兴奋地拿着各种摄影器材,不失时机地忙着拍照,生怕错过了哪怕一点点瞬间。太阳一点一点地、努力地慢慢上升,颜色由深红渐渐变为大红,周围的天空渐渐由灰蓝变为浅蓝。随着太阳一步一步升高,颜色也由大红变为橘红,进而黄红、黄亮、金光四射。山川、树木、人们脸上也镀上了一层金光。随着太阳的升高,四周的景物也逐步由模糊变得越来越明,越来越亮。这时,山成了金山,树成了金树,人成了金人,真的是金光普照,苍茫大地沐浴在一片祥和、安宁的瑞祺之中。那种情景、那种感觉、那种享受、那种幸福,一辈子也忘不了。

光明顶看日出

光明顶看日出
看罢日出,回白鹅山庄吃早点,退房。在山庄前的平台等人之际,远眺西南边,可看见绿树掩映丛中的“飞来石”,俨然一枚巨大的鲜桃,供献于瑶台之上。周围的树木若众仙,虔诚地顶礼膜拜。往西看,是一大片层峦叠嶂的险峰。一座座、一层层,层次分明,峭壁直立,森严壁垒,据说是“西海大峡谷”之景。

飞来石(仙桃石)

飞来石(仙桃石)

远眺西海峡谷景观
然后沿山庄左侧下山,经过“大王松”的允许,过“北海宾馆”、“狮林大酒店”,一路欣赏后山风光。首先到达“清凉台”,欣赏网络上经常见到的“水墨黄山”风光。但见近处青松翠绿,生气盎然;远处,山峰高耸,峭壁林立,一片祥和宁静。接着向上,去与“猴子观海”。石猴蹲坐于一独立的险峰之上的一块圆石上,神态安详地眺望着东北方,好像在等待着他的新娘掌珠的归来(这里边有个传说故事,因太长,略去)。这处“猴子观海”的小景点,是北海景区的第一景观。没有云海的日子里,石猴又似乎在远眺太平县境(黄山区原名太平县),所以此处景点也被称为“猴子望太平”。

大王松

清凉台景观

清凉台景观

石猴观太平

同行者在石猴观海处
之后原路返回“清凉台”往下绕过“曙光亭”,回首光明顶,观赏北海宾馆、狮林大酒店、白鹅山庄风光以及林海松涛美景。之后翻过一山丘,来到一大块空地前,名曰 “散花坞”。向北望,这儿地势开阔,左边山峰陡峭,青松挺立;右前方就是大名鼎鼎的“梦笔生花”。他在一山峰半中腰,单独一石峰挺出,像似一支巨大的笔杆倒插在散花坞内,平空耸立,下圆上尖,像一枝书法家的斗笔。顶上一松树树枝平伸,飘然而立,状若仙花开放。石壁中下端,几株松树旁逸斜出,长在石上。其周围绿树成荫,群峰错落,仿佛是诗仙李白挥毫写下的壮丽诗篇。峰下有一巧石,形如仙人卧睡,故游人称此景为“梦笔生花”。

梦笔生花

笔架山
笔峰左侧,又一山峰突起,顶分五岔,酷似笔架,与笔峰相对。一坞之中,有“笔”有“架”,天然成趣,名曰“笔架峰”散花坞奇松青翠,若是夏天来这,杜鹃花、望春花等山花野草,漫山遍坞,百花争鲜,鸟语花香,俨然仙境。
黄山奇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形态、情趣迥异,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分布遍及峰壑巅坡,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或与松结伴,或与鲜花共生,构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画卷。黄山几乎每座山峰上都有怪石,其形成期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后山景区除梦笔生花、猴子观海、飞来石外,还有仙人指路、老僧采药、苏武牧羊、仙人渡劫、童子拜观音等奇石。

奇石奇松

奇石

黄山美景

上升峰
一路向前,到处奇松林立,奇峰耸立,怪石相伴。在一小半坡上,一颗粗大健硕的松树赫然而立。它主干粗壮,下端无树枝,只在上端长有粗大的树枝,有一树枝旁逸斜出,似一有力的臂膀使劲往上托起其他枝叶,很有担当精神。此树树叶密集青翠,树干黑粗,人们称它“黑虎松”。前面不远处的一块稍微平整的地上,附近有几间房子,前边是小桥,桥的旁边就是闻名的“连理松”。它树型高大,下端是一体,到两米多处,突然分成两杈,并排向上生长。两树的粗细高矮一样,如比赛似地往上生长。这棵树与其他的黄山松不一样,它笔直高大,主干四周都有枝条,而且枝繁叶茂,像是云南松。

黑虎松

连理松
接着前行,来到一开阔地带。北边奇峰罗列、怪石峥嵘、奇松挺立的密集的山峰。一座座山峰,或独峰高耸,或连绵相拥,一座连一座,一群挨一群,似峰林,似石林,又似一片巨大的、天然的山水盆景园,太奇妙了,太美妙了,太吸引人了。此处就是黄山始信峰区域。始信峰虽不如天都、莲花峰高,也不在36大峰之列,但雄踞险壑,竖立如削,三面临壑,悬崖千丈,峰顶拳拳之地,面积很小,每次仅供数人立足,近揽远眺,面面受奇,古有“黄山之雄甲宇内,幽秀灵齐聚后海”之句,更有“始信黄山天下奇”之誉。

奇石奇松

奇峰

童子拜观音

奇峰奇松
在此照相者挤满了山头。因地方太窄,只容两三人而立,所以拍照的人从山脚排到了山顶。此峰位于北海以东1公里处,海拔1668米,相传一古人持怀疑态度游山,到此始信黄山奇峰奇松奇石数不胜数,是天下少有之奇景,故名。在这儿,石笋峰、上升峰左右陪衬,成鼎足之势,峰巅有渡仙桥,桥畔石隙有状似接引仙人渡桥的接引松。
这里汇聚了许多黄山名松。你看,山峰右侧的悬崖边,一株奇松,它根扎于峰顶石缝中,枝叶若伞盖,一粗壮有力的树枝呈“W”形蜿蜒向下,尾端枝叶散开,像把绿扇,整个身躯巧借峰石托举,挺立于卧云峰悬崖边。人们敬称为“卧龙松”,也叫“龙爪松”。在她的下方,又有一松长于石峰悬崖边。它两米多高,下端粗大,上端绿伞如盖,中间一健壮的树枝斜下伸出,像要伸手于对面奇峰上升峰,人们称其“小迎客松”。前山有“大迎客松”,后山有“小迎客松”,真是前呼后应,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卧龙松

小迎客松

探海松
为什么黄山松会有如此气质特征呢?据资料探究,她是由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黄山北坡在1500-1700米处,南坡在1000-1600米处。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黄山泥土稀少,但花岗岩中肉红色的长石中含有钾,夏天雷雨后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盐,可以被岩层和泥土吸收,进而为松树的根系吸收;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花草、树叶等植物腐烂后,也分解成肥料;这样黄山松便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地势崎岖不平,悬崖峭壁纵横堆叠,黄山松无法垂直生长,只能弯弯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长。

盘龙松

奇松

黄山松
由于要抗暴风御冰霜,黄山松的针叶短粗,冠平如削,色绿深沉,树干和树枝也极坚韧,极富弹性。黄山松的另一特点是,由于风吹日晒,许多松树只在一边长出树枝。黄山松姿态坚韧傲然,美丽奇特,但生长的环境十分艰苦,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由于根部很深,黄山松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虽历风霜雨霜却依然永葆青春。

黄山松
黄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它以石为母,以云雾为乳,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黄山松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我们这两天亲眼目睹的著名的黄山松就有:迎客松、陪客松、蒲团松、黑虎松、探海松、卧龙松、团结松、连理松、龙爪松等。听说曾有人编了《名松谱》,收录了许多黄山松,可以列出名字的松树成百上千,每棵松都独具美丽、优雅的风格。

黄山松
今天游览的后山,主要是北海景区(不包括西海),位于黄山中部,坐落在光明顶、贡阳山、白鹅岭、始信峰和西海门之间,东连云谷景区,南接玉屏景区,西至吊桥景区,北近松谷景区,海拔1600米左右,是一片高山开阔区域,总面积1318公顷,可达景点25处,主要有飞来石、清凉台、黑虎松、连理松、始信峰、卧龙松等,可望景点70余处,主要有梦笔生花、猴子观海、仙桃峰、上升峰、童子拜观音等。北海景区以峰为主体,汇集了峰、石、坞、台、松等奇景,天工的奇妙布局,自然的色彩变幻,构成了一幅幅伟、奇、幻、险的天然画卷,是黄山的风景窗。

黄山奇峰
继续前行,来到“石门峰”。抬头一看,“因为维修,暂停开放”,太可惜了,只能站在远处欣赏一下位于悬崖半中腰的一大长溜环山栈道了。之后,匆匆欣赏了位于白鹅岭路边的“竖琴松”和“石笋峰”,在导游的再三催促下,从 “云谷索道”下山而去。索道很长,约10分钟才到达半山腰的云谷寺。坐在索道车里,上下左右看,还是不一样的奇峰、奇松,看不够哇赏不厌。到达云谷寺,站在这儿一看,仰头看不到山顶,俯首望不见山脚。黄山,真高大也;黄山,真奇山也。

竖琴松

奇峰

石笋峰

黄山高
(注:本文在写作时,曾经参考和引用了《360搜索》上有关黄山的资料,在此,向原作者表示诚挚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