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ecanav标室速,宽窄极间距都有用

 葛医生_EP日记 2023-07-24 发布于广西
  • 这篇文章报道了一例室速病例,病例中,术者通过使用线性十极导管(linear decapolar catheter,即Decanav)的不同极间距来记录双极电位,标测到了一个心肌内的激动折返环路,这个应用对于VT的识别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case report部分主要描述了一位68岁的男性患者,患有扩张型心肌病6年,并且一直在门诊接受治疗,既往使用了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螺内酯和利尿剂。患者在夜间突然出现心悸和呼吸困难,次日早晨呼叫救护车后被转送到医院。来到医院时,表现为心率每分钟120次的室性心动过速。由于他处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状态,因此进行了电击复律以将他转为窦性心律。随后在心力衰竭得到了控制后,入院的第八天进行了导管射频消融术。

  • 先,左心室造影显示左心室下壁的室间隔区域形成了瘤样结构。

图片

LAO55

图片

RAO30

  • 接着术者先在窦律下使用DECANAV导管进行激动标测,左后间隔区域存在延迟电位,提示可能是心律失常的关键区域。对同一区域使用ICE观察,显示与周围区域相比,亮度增强,提示该区域高度纤维化。

图片

  • 使用标测导管连续400ms起搏刺激诱发,诱发出临床VT(470ms):

    图片

  • 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标测,获得激动图和电压图如下所示。窦律下提示延迟电位区域的位置对应正是VT的关键峡部,但整个激动标测图离VT自身周长还有30ms的缺失:

图片

  • 通过对Decanav分别应用宽极间距和窄极间距对关键峡部区域的电位进行了分析,只有使用宽极间距时才发现到一个非常长的电位(约200ms)如下图所示,在使用窄间距双极电极(如DECA 3-4)记录到的对应舒张期到QRS波时相的电位比较低平,相比之下,使用宽间距双极电极(如DECA 4-5和DECA 6-7)记录到比较明显的电位。术者还在关键峡部内实现了隐匿性拖带,拖带后间期与接近VT周长。这个只有在宽间距双极下记录到的长时程电位,高度提示VT折返的一部分路径可能存在于心室肌内的区域。

图片

图片

  • 关键峡部区域被认为存在于心室肌内,于是术者使用了STSF导管在关键峡部区域,35w-40w消融1-2min,消融结果做到延迟电位消失,VT不可再被诱发,手术结束。随后,患者在第14天进行了CRT-D的植入,患者在第22天出院。手术后六个月,CRT-D记录显示患者状况良好,没有VT发生,也没有心力衰竭的恶化。

    图片

  • 在治疗VT时,仅从心内膜侧进行标测有时是不够的,因为心室肌的壁厚,可能需要评估心外膜电位。R.Tung也曾报告过,在73%的缺血性心脏病例和49%的非缺血性心脏病例中,VT折返环路存在三维上的延伸,因此在治疗VT时,双极和单极电位的评估可以用来评估心肌内的心律失常的基质。

  • 这篇研究首次报道了应用线性标测导管的不同极间距来标测VT和分析双极电位,文章总结了Decanav线性十极导管在VT标测中的几个优势:首先,宽间距双极电位覆盖的面积大,使得更容易在心内膜侧检测到异常电位;其次,根据电位的极间距设置,可以推测出对应深度。尽管远场电位会随电极间距的增大而增加,但近场电位的变化更为明显,取决于局部存活的肌束。因此,理论上,可以由双极电位的范围来评估深度,这取决于电极之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

图片

  • 因此,在应用Decanav标测VT时,导管2mm的极间距可用于分析心肌内膜面的电位,而8mm极间距可用于分析心肌中层的电位。Decanav标室速,宽窄极间距都有用。图片

  •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文献链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