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阳沟》之父”

 翔山 2023-07-24 发布于山西

一部豫剧《朝阳沟》,成就了中国戏曲现代戏的一座丰碑。这部仅用7天就创作出的佳作,以鲜明的人物性格、朴实的语言,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民的精神风貌。而创作这一经典戏剧的,正是从武安走出去的著名戏曲编剧、导演艺术家、中国戏曲现代戏的奠基人之一——杨兰春。

“《朝阳沟》之父”

1920年,杨兰春出生于太行山区一个小山村——列江村(今朝阳沟),列江是武安有名的贫苦村,“列江沟,列江沟,十年就有九不收。孩子老婆逃荒走,狼虫虎豹满街游。”就是在这样一个“深山野沟”里,杨兰春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

因为家里穷,13岁那年,三弟被卖掉。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杨兰春找到当地一个武安落子戏班,拜师学艺。跟着草台班子行走乡里的生活,让他饱尝冷暖,也为以后从事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

1938年,杨兰春参加了革命,先后担任村、区青救会主任、村长等职务,后参加八路军,跟随刘邓大军转战南北,并担任文艺宣传工作。

1947年,杨兰春负伤转业到河南洛阳文工团,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1950年,杨兰春被推荐到中央戏剧学院学习。杨兰春的记忆力出奇地好。在学习中,他创造性地把基础理论与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营养,还不失时机地观看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盖叫天等著名演员的演出。期间,他与田汉合作改编歌剧《小二黑结婚》,并作为歌剧系的毕业演出曲目,获得成功。

“《朝阳沟》之父”

从北京学成归来的杨兰春,被任命为河南豫剧院三团的负责人。

他曾在《豫剧〈朝阳沟〉诞生记》里这样写道:“当初,如果不是河南省文化事业管理局副局长冯纪汉提出叫我写《朝阳沟》,就不会有这出戏的出现。”

1958年3月初,冯纪汉找到杨兰春,动员他排一部新戏,创作时间只有一个星期。在冯纪汉的督促鼓励下,杨兰春回忆起1957年在登封县曹村抗旱浇麦时朝夕相处的男女社员,开始动笔写戏。

“他身体里流着农民的血……用农民的语言写戏,写给农民看!”为了找到创作灵感,他从河南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土——武安列江村,和当地的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淳朴善良的列江村人,是他创作《朝阳沟》剧本的源泉。

7天7夜写成并排出一部戏,近乎天方夜谭。但杨兰春一边写着,王基笑、姜宏轩一边配曲,演员同时学唱——边写边排。

就这样,豫剧史上的一个奇迹诞生了。后来,经过千锤百炼的《朝阳沟》成为杨兰春创作、编导生涯的代表作,曾三次进京演出。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等国家级和省级出版社,先后出版了15种《朝阳沟》版本,并拍摄成电影,灌制唱片,广为流传。著名戏剧评论家廖奔说:“'《朝阳沟》之父’、编剧杨兰春把豫剧现代戏的发展推向了成熟!”

现在看来,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背后有它的必然因素,他的创作全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群众。杨兰春下乡不记笔记,不带录音机,特别重视和群众交朋友谈心。他种过地、要过饭、做过学徒、演过戏、打过仗,还在中央戏剧学院进修过,理论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同时,它的唱腔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形成了新的唱腔风格。

他性格直爽,不拿“官架子”。他是豫剧院艺术室主任,可别人喊他“杨主任”,他就不愿意,不让别人叫他“主任”。所以,人们只能喊他“老杨”。他生活低调、朴素,每一次出差时,拒绝住高档宾馆,而且带着小煤炉和锅碗瓢勺,自己做饭吃。同时,在帮助其他剧团拍戏时,从不收取报酬。唯一一次领取了劳酬,自己却没要,全部捐给了豫剧院三团建家属楼用。他平等待人,不管是团里的主角,还是团里跑龙套的,他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他从不端领导架子,有时团里人手不够了,他就“跑龙套”,自己上台去当个群众演员。

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杨兰春根据农村生活变化,还创作了《朝阳沟》的续篇《朝阳沟内传》,获全国优秀剧本奖。

杨兰春始终牵挂着家乡的父老,成名后更是想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绵力。2001年,他向武安市政府邮寄了一封亲笔信,以证实《朝阳沟》中的人物原型来源于这里。信中写道:“关于列江村成为朝阳沟旅游区,已办了手续。我认为较符合实际情况。《朝阳沟》一剧中……如:捉马、大青庄、野草湾、栓保、银环、二大娘等大多是列江原型,确有此人实地。特别是人物语言形象,无不与列江人沾边,虽是艺术作品,还是大有列江人基础……” 为了纪念杨兰春,也为了通过旅游拉动经济,列江村于2004年正式改名为朝阳沟。

朝阳沟的景色,正如杨兰春先生笔下所描写: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山沟里空气好实在新鲜,这架山好像狮子滚绣球,那道岭丹凤朝阳两翅扇……

如今,与《朝阳沟》有关的人已归于沉寂,昔日那个在戏班学唱武安平调落子的少年,也以中国戏曲现代戏奠基人的身份“回家”了。

上个世纪80年代,杨兰春在报纸上刊登遗嘱:身后骨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撒到登封“朝阳沟”,这是他创作豫剧《朝阳沟》的地方;另一部分撒到河北武安“朝阳沟”,那片土地是他出生的地方。

时至今日,冀南一带农村的农民每逢家中办喜事,还会播放豫剧《朝阳沟》选段,杨兰春的经典作品仍在民间唱响。这部点燃了几代人激情的豫剧《朝阳沟》,依然是中国当代戏剧史上难以逾越的经典。

作者: 郝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