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事件 | 莫奈《干草堆》遇袭

 新用户82512YXg 2023-07-24 发布于北京

       近日,德国环保人士在巴贝里尼博物馆向克劳德 · 莫奈画作《干草堆》画作投掷土豆泥,以引起人们对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的关注。此件作品在2019年以1.1亿美元的价格由收藏家Hasso Plattner竞得,并在巴贝里尼博物馆借展。博物馆则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声明表示画作没有受到损坏,并将于近日恢复展出。

艺术事件莫奈《干草堆》遇袭现场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的一生中,1890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的11月,他买下了位于Giverny的房子,在此以前,他在那里租住了七年之久。那里的房产和花园经过莫奈的修整和扩充,成了他余生中创作的灵感来源。也是在这一年,这位印象派先驱着手创作《干草垛》(Stacks of Wheat)。


解析《干草垛》系列


莫奈想要向世人证明自己是艺术家而非工匠,他的创作来自灵感而非知识,他只是把灵感运用到了自然法度之中。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对于馆藏的6幅《干草垛》油画的最新研究显示,莫奈在多元化的创作阶段中,尽管主题相同,产出的作品却不尽相同。例如,在《干草垛(夏末)》和《干草垛(秋日黄昏)》中,麦垛的形状、大小、在地平线的位置以及背景里的房屋都略有不同。



    莫奈画《干草垛》时用了四种尺寸的画布,其中五幅采用了非标准尺寸(60 x 100 cm)、七幅用了标准编号40的海洋格式画布(65 x 100 cm)、九幅用了标准编号30的风景格式画布(65 x 92 cm)、四幅用了标准编号30的人物格式画布(73 x 92 cm)。




   
     这组系列画的基本模式仍然一目了然:非标准尺寸的五幅画中,有四幅画了两个大小不一的干草垛;七幅画在编号40画布上的有六幅画了两个草垛,布局上各自独立、互不关联;画在编号30风景画格式画布上的大多数只画了一个草垛,而且都是近距离特写。


进一步探索世界艺术家:莫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