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6年,努尔哈赤刚去世,他37岁的美妻阿巴亥就被他的4个儿子盯上了。他们趁乱闯进阿巴亥的寝宫,阿巴亥惊惧不从。但他们拿出父亲的一道遗诏,阿巴亥只能乖乖就范。 阿巴亥,清初乌拉布酋长满泰的女儿,父亲在她7岁时就去世了,政权落到了叔叔的手里。 1601年,阿巴亥12岁,叔叔为防部落被努尔哈赤消灭,就把阿巴亥嫁给了大她31岁的努尔哈赤。 那时努尔哈赤已有7位妻妾。其中原配佟佳氏早逝,育有两子褚英、代善都曾被立为太子。 现任大妃是富察氏·衮代,曾为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努尔哈赤的坚强后盾。 除此之外,还有一位侧妃孟古哲哲,出生在势力非常庞大的叶赫部落,进宫比阿巴亥早了13年,已育有一子皇太极。 可谁也没想到,富察衮代因犯错被废后,实力最强的孟古哲哲居然没有转正,于1603年郁郁而终,年仅29岁。 而既无家族势力支持,又还未生下子嗣的14岁阿巴亥,居然在孟古哲哲死后就登上了大妃之位,还先后为努尔哈赤生下了三子一女,即阿济格、多尔衮,多铎。 又因嫡出的原因,努尔哈赤把三个旗都交给了她的三个儿子统领。满清初期总共就有八旗,而三个旗都在阿巴亥儿子手里,可见其受宠程度。 然而,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 她受宠孟古哲哲即失宠,皇太极既记恨阿巴亥抢走母亲的宠爱,又担心她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况且,努尔哈赤年事已高,而游牧部落又盛行收继婚制,(即父亲死后,他的儿子可以继娶他的妻子。)努尔哈赤也曾直言自己死后将阿巴亥托付给太子代善。 倘若代善真的与阿巴亥结合的话,那势力实在是太强了,将无人能撼动。而野心勃勃的皇太极实在是心有不甘。 可巧的是,阿巴亥和代善却干了件蠢事,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又让皇太极看到了新的希望。 出于对自己和儿子的未来考虑,阿巴亥想提前与代善搞好关系。她多次给代善送食物吃,甚至在举行宴会时,阿巴亥会精心打扮和代善眉来眼去。 毕竟皇宫里女人争宠,男人争权,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被有心人大做文章,两人的行为很快被人告发到努尔哈赤那里。 老汗王震怒,虽然他有意在死后将阿巴亥交给代善,但如今他还没死呢,俩人就等不及了,这实在是一种奇耻大辱。 但家丑不可外扬,努尔哈赤就以偷盗珠宝的罪名,废掉了阿巴亥的大妃之位,将她赶出了皇宫,而代善毫发无损。 可惜代善不知收敛,后又因残害亲儿,惹怒了努尔哈赤,太子之位被废。 她出宫仅一年,努尔哈赤又因思念她,重新召她回宫恢复妃位,又成了努尔哈赤的专宠,并且努尔哈赤处处偏爱多尔衮。 1626年,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被大明强将袁崇焕击败,他精神受挫,伤口逐渐恶化。 自知命不久矣,故传令让阿巴亥速速来到他的身边,阿巴亥尽力服侍,期盼着他能顺利回到盛京。 但不幸的是,在离沈阳四十里的叆鸡堡,努尔哈赤突然离世,没有来得及留下任何遗诏。 阿巴亥战战兢兢,前路迷茫,接下来该怎么做她完全不知道。 但令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老汗王尸骨未寒,皇太极就联合其他三大贝勒趁乱闯进阿巴亥的后宫,称先帝曾立有遗言,待他去后让阿巴亥殉葬。
阿巴亥脑袋“嗡”地一下,连退三步,说:“这绝不可能,汗王临终前一直是我陪伴在他身边,怎不知有这遗言?” 此时,事实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若不死,她的三个儿子都得死。 无奈,阿巴亥选择赴死,她临死前让皇太极当众答应她,要善待她的三个儿子。 皇太极如愿以偿登上皇位,追封母亲为“孝慈高皇后”,与努尔哈赤合葬,牌位配享太庙。 而阿巴亥生前虽为大妃,死后却并未被追谥为皇后,也没有神牌。 直到顺治登基,身为摄政王的多尔衮重权在握,才追封生母阿巴亥“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一并将牌位放置在太庙之中。 只可惜好景不长,仅4个月后,多尔衮就去世,顺治又废掉了阿巴亥的封号,将牌位丢出太庙,从此再无任何消息。 阿巴亥的确很聪明机智,但也正是太聪明导致了她的悲剧。 她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过早暴露了自己的野心。 虽然三个儿子手握三旗,但因年幼并未立过什么战功,很难让各大宗王信服。 在三个儿子羽翼未丰之时,她最应该做的是低调行事。 有道是,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而她显然是背道而驰,太受宠,太张扬了,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