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太监魏忠贤带40大车财宝和1000多名护卫离开宫,3天后,死在了一处破房子里

 俊慧文史苑 2023-07-24 发布于山东

1627年,老太监魏忠贤,带上40大车财宝和1000多名护卫,前呼后拥离开了紫禁城。可离开后的第三天晚上,他就死在了阜城县一处破房子里。

魏忠贤是明朝天启年间最有权势的宦官,人称“九千岁”,仅比皇帝少一千岁。

天启帝在位时,他是何等的嚣张。

他一出宫身上穿的衣服,胸口还绣着一团龙,只是龙身上少了一个爪。

虽然人还没死,但由于功劳太大,楚王和大将袁崇焕在全国给他建祠堂,由当地的巡抚带着文武百官行大礼跪拜。

甚至,他在宫外的声望都超过了皇帝。当时就有“百姓只知有魏忠贤,不知有皇帝”的说法,这种种的行为可是犯了大忌的。

可奇怪的是,对此,天启皇帝都置之不理,为什么呢?

更奇怪的是,魏忠贤一不识字,二无根基,他凭什么能斗倒那些满腹经纶的东林党大臣们,独掌大权呢?

魏忠贤,本就是一个街头小混混,因赌钱输了还不起,卖了女儿,吓跑了老婆。

一无所有的他还是债务缠身,被逼无奈之下,他打算进宫做太监。

可在当时,他连阉割的钱都拿不起,只得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自宫。要不是遇到好心人救他一命,历史也只能改写了。

从鬼门关回来后,又经过重重困难,好不容易进了宫,也只能干一些洗马桶之类的低级工作。在常人来看,这样的工作是一辈子都没什么出路的。

可魏忠贤不是平常人,他具有很强的识人能力,迅速攀附上了后宫中的一位实力派女角。

女人的名字叫客印月,是天启皇帝朱由校的乳母。

16岁的朱由校刚登基时,他是很孤单的。

他母亲早逝,养母还经常虐待他,后宫中乳母就成了他最亲的人。所以,他登基后给予了乳母皇太后般的待遇,对她更是言听计从。

前朝上,朱由校也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什么都不懂的他,只能依靠东林党大臣们帮忙打理朝政。

可是这帮大臣们为了掌权,不断排除异己。只要不是东林党人,就以各种理由罢官、免职,赶出朝堂。

精明的魏忠贤从中看到了机会。

他先想办法把客印月搞到手,再通过她接近皇帝,随后拉拢被东林党打击的士大夫们。

魏忠贤追女人的套路跟现代人差不多,很舍得花钱。

虽然他收入不高,但就算不吃不喝,也要把所有的积蓄用来讨好客印月。为她买贵重的礼物,隔三差五请她吃大餐。

其实,女人贪图的不是礼物,而是心意。

很快,魏忠贤就与客印月结成了对食。

在客印月的举荐下,魏忠贤得到了朱由校的信任。

溜须拍马是魏忠贤的强项,他发现朱由校其实对政务没多大兴趣,这个皇帝更喜欢做木匠活。

因为这个爱好,大臣们常常指责他,一点面子都不给他留。而魏忠贤却总顺着他,不但夸他做得好,还常常拿到集市上去卖,回来再吹捧皇帝的手艺有多受欢迎,让皇帝颇有成就感。

朱由校在魏忠贤的鼓励下,木工活越做越起劲,逐渐把批阅奏章的事交到了魏忠贤的手中。

经过不懈的无耻努力,魏忠贤一步步爬上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太监的位子,也就是当上了最牛的太监还拥有了东厂的控制权。

可魏忠贤又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不识字,二是没有执政经历,但两个问题在他手中也很快解决了。

不识字,可以找人念给他听;不会写,可以找人代笔。

至于没有执政能力的问题,东林党人的嚣张也正好给他提供了条件。被罢官免职的士大夫们正愁没地方去,很多人投靠到魏忠贤的门下。

当然,像魏忠贤这样的小人,前来投奔他的也都不是什么正人君子。

比如,有一个叫顾秉谦的士大夫,都71岁了,且学识过人。他投奔魏忠贤的时候说了这么一番无耻的话:“我希望认你做父亲,但又怕你嫌我年龄大,就让我儿子认你做爷爷吧。”

魏忠贤的身边就是收罗了这样一帮有学识又很无耻的人,他们聚集在一起,欺压百姓、贪污受贿、残害忠良......,可谓无恶不作。

最后连权势滔天的东林党人也被一一剪除。一开始,东林党人压根就没瞧上他这个阉人,在他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魏忠贤迅速崛起,开始收拾他们。

东林党的杨涟最不怕死,上疏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宗罪,桩桩件件都是死罪。

可上面有朱由校护着他呢,朱由校因为受够了东林党人的控制,有心提拔魏忠贤与他们抗衡。

杨涟的弹劾不但没有扳倒魏忠贤,反而被魏忠贤将铁钉钉进脑子里,活活折磨死。

魏忠贤正是在朱由校的关照下,一路飙升,权倾朝野。

而朱由校之所以敢如此放纵他,主要原因还是,明代的宦官不管他有多牛,在皇帝面前他就只是个家奴。

所以,魏忠贤也只有伺候好皇上,他才能有好日子过。

惜,朱由校实在是太短命了,他只活到了23岁就驾崩了。

由于没有留下子嗣,把位子传给了弟弟朱由检,也就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

崇祯与朱由校的立场又不同了,首先他不需要乳母客印月了,其次他也不受东林党大臣制约,那他还要魏忠贤干什么呢?

关键是魏忠贤还祸国殃民,危害他的大明天下,此人肯定是要被除掉的。

别看魏忠贤在朝中掌权多年,树大根深,崇祯皇帝不过是个17岁的少年,但他除掉魏忠贤也没费多大劲。

除了崇祯头脑聪明,手段老辣外,更主要的一个原因还是明代的宦官只是个奴才,这一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魏忠贤倒了,但崇祯念在他这么多年劳苦功高的份上,并没打算取他性命,只是打发他去凤阳守陵。

可魏忠贤聪明反被聪明误。

他回去后,光收拾行李就收拾了三天,带上了40大车财宝和1000多名护卫,浩浩荡荡地离开了紫禁城。

其实,也不是他不懂得低调,而是他在学习历史上的王翦自保呢。

但毕竟不识字嘛,听历史也不太明白,结果弄巧成拙。

王翦当时是手握重兵,担心遭秦王猜忌,才把自己伪装成一个贪财,胸无大志的人,让秦王放心。

而魏忠贤已经无权无势,对皇帝没有丝毫的威胁了,而他还依然如此嚣张,看来是贼心不死啊。

于是,崇祯又发出了逮捕令,即刻把魏忠贤抓回来。

结果,魏忠贤从紫禁城出去刚三天就得到了这个消息,他害怕被抓回去遭受千刀万剐的酷刑。

当晚,便在阜城县一处破房子里自缢了。

他死后,崇祯还不解恨,又将他的尸首实施了凌迟之刑,割了几千刀。

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作恶多端的魏忠贤坏事做绝,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死无全尸,以大奸大恶的形象被载入史册,遗臭万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