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小鸾:追念张伯驹师长

 cxag 2023-07-24 发布于北京
 师辈张伯驹先生,1897年生,1982年仙逝。

 他是河南项城人,宦门之后,曾被誉之为中国的“四大公子”之一。他不仅是全国著名的文物、书画鉴赏家、收藏家,而且是名冠全国的诗词作家。尤其在京剧艺术的研究和表演方面,是名满梨园,功勋卓著的。早在四十年代,我自己组班时,尤其是师事梅兰芳先师之后,对张老的为人和学识了解得就更深了。

 据梅先师讲,伯驹老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一部《古文观止》,他可以倒背如流;三千多卷的《二十四》史,在弱冠之年便已读过两遍;三百五十四卷的《资治通鉴》,他可以通讲详解;至于唐宋诗词,脱口而出的就多达一两千首,他确是一位具有真才实学的大家……

 伯驹老又是一位真心爱国,献宝有功的人。为了不使国宝外流,当年他不惜倾家荡产,重金收买了《平复贴》和《游春图》等二十幅珍贵书画。在珍藏了多年之后,毅然地捐献给了国家。为此,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同志曾亲自为他们夫妇签发了“褒奖状”……

图片

张伯驹、姜妙香之《阳平关》


 伯驹老还是一位为祖国京剧事业奋斗终生的人。早在1931年,他就和梅兰芳先师、余叔岩、齐如山、清逸居士、傅惜华等前辈发起组织了京剧界的学术团体“北平国剧学会”,并于1932年创办了《戏剧丛刊》,他亲自撰写的稿子,就有《佛学与戏剧》、《乱弹音韵辑要》和《戏剧之革命》等专著,在京剧界曾广为流传。

 1985年,中华书局曾出版《张伯驹词集》一书,他的挚友肖劳先生在“张伯驹先生词集序”中写道:“欲识先生之词,宜先识先生其人……我重先生,并不因为他是盛名的贵公子,富饶的收藏家,一见之下,即觉其与世俗不同:无俗容,无俗礼,讷讷如不能言,一切皆出以自然真率。其人重情,以艺术为性命。伉爽而无粗豪气,儒雅而无头巾气。当以为可行,不顾世人非笑……”对此,我很有同感。因为在我和张伯驹老交往的过程中,对他的为人就颇有敬重之感。

图片

张伯驹之《空城计》


 回想起来,跟伯驹老的相识还应从五十年前算起,那时,我的知己金大姐曾借住过伯驹老的一处房子。因此,我去金姐家时,便与伯驹老小有接触。而真正促膝谈心问艺并且同台演戏,还是在1962年以后和1966年之前这段时间。

 1961年冬,伯驹老人和夫人慧素到吉林出任博物馆负责人,临行之前陈毅同志赠他们一卷立轴,要他们到吉林之后再打开。等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长宋振庭同志为他们安顿妥当之后,他们急不可奈地把立轴打开一瞧,原来是一首五言绝句,题为《冬夜杂咏》: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当时,这对老夫老妻在立轴前肃立了很久很久,从中获取了无限的力量。张老到吉林之后,社会活动确实不少,在吉林的文史战线上做了大量的有意义的工作。

图片

余叔岩、张伯驹之《四郎探母》


 1962年夏天,我们曾在吉林省政治学校集中学习过一段时间,有一次学校举办京剧晚会,张老演《打渔杀家》,我演《玉堂春》。按戏班儿的惯例来说,自然是应把《玉堂春》放在大轴儿。因此,当时张老一个劲儿地坚持让我演大轴儿。可是,尊师是梨园界的美德,作为梅先师的好友,张老既是我的老师,又是我的长辈,所以不管怎么说我都是不能演大轴儿的。推来推去,还是由我演压轴儿戏,由他演大轴儿戏。演完之后,我曾主动地帮张老卸装擦汗,以表示晚辈对老前辈的尊敬。

 伯驹老对此颇有感慨,曾写有七言绝句一首,后来收在中华书局出版的《红毹纪梦诗注》。这本书一共发表了张老的诗作一百七十七首,都是张老自七岁起学戏看戏演戏的轶闻趣事。其中与我有关系的这首诗是:

学来梅派亦传人,同客辽西是比邻。
礼貌能知前后辈,提前演出玉堂春。

 张老在诗的跋语中写道:“坤伶梁小鸾师梅兰芳,在长春任吉林省京剧院副院长。余时亦于役长春,比邻。某岁月,吉林省政校举行晚会,吴某演《捉放曹》,余演《打渔杀家》,小鸾演《玉堂春》,当应《玉堂春》为大轴,但小鸾以余为前辈,坚不肯演大轴,终于演在《打渔杀家》前场。余演毕,小鸾为余卸装拭汗执弟子礼甚恭。内行之对前辈者如此,可佩也。”对我的尊师之举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其实,在老戏班里这是常有的事,是一点起码的常识。

 在吉林省政校毕业后,我和张先生同时都被选为吉林省政协委员。记得在毕业典礼大会上,我们又举办了一场京剧晚会,剧目中有毛世来的《虹霓关》,张先生和我的《游龙戏凤》,他饰正德皇帝,我扮李凤姐。他扮的正德皇帝,无论做派和眼神,都能启发我与他主动配合,再加上他唱得也好,因此,这个戏的演出非常成功,使我非常愉快。他扮演的正德还有一个特点,即戏中人物是皇帝假扮的,处处以普通人的姿态出现,却隐约流露出皇帝的尊严。在刻画人物上表现了他的独到之处。为什么他刻画的人物能够这样匠心独运呢?我认为,除了他谙熟京剧艺术的表演程式和技艺之外,另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具有高深的文化素养,因此既能唱戏,又能演人,回忆起来,确实令人钦佩之极,怀念之极……

图片
张伯驹晚年照片

 省委宣传部部长宋振庭同志与张伯驹先生是挚交,他们又都是京剧行家,因此经常到省剧院来,同我和我的学生周秀兰一起共同研究京剧艺术,使我们受益良多。记得张先生还说过,他打算开展一个纪念余叔岩先生的活动,计划演出十余出余派代表剧目,其中与我合作的剧目就有六七出,可惜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使他惋惜之极。

 1982年2月上旬,饱经沧桑的伯驹老人住进了医院,正当他八十五岁寿辰时,便离世而去了。

图片
60年代张伯驹与梁小鸾合演《游龙戏凤》

 当时,我已离休,返回故里,噩耗传来,使我悲痛之极,曾请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书写挽联,以寄哀思之情。一九九三年香港《吉林广记》杂志曾在《我的艺术生活》中择发了数则珍闻趣事,其中还有六十年代初我和张老合演《游龙戏凤》的剧照一帧,时隔三十余年,我想这张剧照的发表,应当成为我对张老的最好的纪念了……

(《我与京剧艺术》)

- 历史推荐 -

童年初看梅兰芳

梨园钩沉 古稀拾零「故纸堆中觅苍黄 欣喜之余秀幽香」——癸卯暑月觅得梨园孤本小记

也从一张照片说起:梅兰芳、金少山与余叔岩合过影吗?

《雷峰塔·水斗》的来历:“乾隆下江南时杂凑的作品”

唱京戏要注意的行规和民族习惯

程砚秋的新疆之行:“我的体重又增加了”

论老生戏味:受“余”“言”荼毒,戏味几乎全变成悲哀之音

俞振飞:我十四岁与父亲参加上海的曲社活动

故都秘史:《二进宫》的铜锤与《长坂坡》的井口

为京剧《四郎探母》一辩:一个时代是否只能唱一个调子?

学戏小记:新编戏不该用歌舞场面制造廉价的热闹气氛

黄裳:谭富英与裘盛戎的评价,“男扮女”的社会问题

刘曾复谈京剧旦角:“梅兰芳也不敢把谭鑫培给压倒”

宗白华谈戏曲唱腔:“程砚秋说,咬字就如猫抓老鼠”

倒泔水见到童芷苓,爱唱戏竟会判死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