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义津往事(45) | 故乡的“漂客”

 文乡枞阳 2023-07-24 发布于安徽

“漂客”,顾名思义,就是漂。但我所说的“漂客”,他不是漂在水面上,也不是漂在大江大河里,而是漂在故乡的小路上,漂在村子里,漂在地头旁,当然也漂在小镇的街头巷尾……

漂客不但在家门口漂,而且可以漂到全国各地。像换钢筋锅底的,可以漂到东北的黑土地、西北的黄土高坡,北京的老胡同、江南水乡的小巷人家,都留下他们的身影。

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仅凭一双手、几件简单的工具、一捆钢筋锅底,挑着小担子,就可以屁颠屁颠地追逐自己的梦想。

漂客也可以称“飘客”,反正漂和飘都是流动的意思。但绝不是嫖客,嫖客好吃懒做,寻花问柳,大家千万别搞错啊。

本文所说的“漂客”,是指那些做小生意的,各种手艺人,还有靠嘴上功夫吃饭的人。

为了生计他们到处漂,漂东漂西,漂南漂北,居无定所。阅尽了人间烟火,尝遍了酸甜苦辣,顽强地漂着,所以称这些人为漂客。

卖嘴皮子的是另一种漂客,这些人可了不得,他们的嘴上功夫那是巧舌如簧,藕粉能说成莲花,外加锣鼓家伙助阵,走到哪里就热闹到哪里。

由此看来,漂客并不漂,而且都是能够吃苦耐劳的实干家。

我曾经写过《故乡的小猪贩子》,其实小猪贩子只是漂客中的一员,现在回忆起来故乡何止小猪贩子,还有这贩子那贩子等一大堆贩子呢,他们都活跃在故乡的土地上,成为故乡一道独特的风景。

故乡,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勤劳智慧的故乡人,在那贫穷、落后、封闭、保守的年代,并未抱残守缺,死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另辟蹊径,扛起扁担,挑着担子走遍天下,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

漂客由此而来,他们执着地漂,顽强地漂,辛苦地漂,义无反顾地漂,为的就是追求自己美好的人生。

前面说过,漂客由三种人组成。

做小生意的,挑着各种货物叫卖,赚点微薄的差价。

做手艺的凭手艺说话,用自己的技艺获得劳动报酬。

卖嘴皮子是指算命的,说大鼓书的,看相的,卖唱的等。这碗饭看起来较轻松,但没有两把刷子是难以胜任的。

他们各有千秋,但也有共同点,这就是:

迈着大脚走四方,

一年四季难得闲。

走过千村又万户,

尝遍人间苦和难。

客大多精明强干,能说会道,年富力强,充滿活力。

有了这些人的忙碌和折腾,故乡沉寂的大地变得热气腾腾,充滿了生机与活力。

每天清晨,只要大门一开,便有漂客从门前经过,还听到那长长的吆喝声。

春天里有挑小猪的,挑小鸡的,挑小鸭的,挑小鹅的。

平时活跃着:补锅的,补碗的,修伞的,换钢筋锅底的,修水壶的,补竹垫子的,补缸的,做秤的,配锁匙的,磨剪子铲刀的,剃头的,炸泡米花的,煎(劁)猪割卵子的,卖零担货的,卖挂面的,卖米面的,卖鸡蛋的,卖鸭蛋的。

下半年有挑窑货的,卖欢团的,卖糖稀的,卖糖粑的,还有送门神的,求抽签的……总之一句话,只要是人们需要的,就有人挑着卖,就有手艺人来做。

这些流动的手艺人和小商贩,为了把自己推销出去,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吆喝。

因为吆喝就相当于现在的广告,直接引响着生意的好坏。所以他们一旦吆喝起来,可以拼着小命,可以歇斯底里,可以竭尽全力,可以绞尽脑汁,以奇制胜,这是他们追求的最高目标。

一句话,吆喝能把生意做成功,这才是吆喝的最高境界。

在所有的吆喝声中,唯有煎(劁)猪的吆喝最有特色和魅力。

这种吆喝声音长而尖,上下起伏,拐弯抹角,一听就知道是煎(劁)猪的来了。

据说煎(劁)猪的有的还会武功,有自己的楚河汉界,不得越雷池半步经营。

还有许多有特色的吆喝。

他们有的引吭高歌,有的低吟浅唱,有的鬼哭狼嚎,有的声音拖得老长,有的慷慨激昂,有的像给死人招魂……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算命的走几步敲一下小铜锣,叮咚,叮咚,清脆悦耳,人们就知道算命的先生来了。卖零担货的边走边摇小鼓,咚不咚,咚不咚,咚不咚不咚,大家就晓得卖零担的货郎到了。换钢筋锅底的就是扯着嗓子吼叫,换钢筋锅底哟,换钢筋锅底哟,保证烧三年不漏水哟。炒泡米花的不用吆喝,凭借他嘭的一声爆炸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卖唱的和说大鼓书的往门口一站,锣鼓一敲,不管愿不愿意听就直接说唱起来,不给钱就不走,吵得你烦躁不安……

如此一来,小镇也好,乡村也罢,就热闹起来了。毫不夸张地说,当年的故乡其热闹程度并不亚于安庆的四牌楼。

一天到晚,门口的小贩们川流不息,前脚走了剃头的,后脚就来了挑窑货的,要不就是补锅的,换钢筋锅底的,或卖挂面的……热闹得很咧。

小时候的我,最喜欢卖零担货的了。只要听到小鼓响,就把平时收集到的牙膏皮、鸡肫皮找出来,拿去换小糖。那时的小糖怎么就那么甜呢!

在所有的流动摊贩中,卖零担货的最具特色和个性。

卖零担货的那副担子挑起来,就像陕北的大姐扭秧歌,悠悠晃晃,晃晃悠悠,一双大脚,却迈起了流连碎步,手里的拨浪鼓随着前进的脚步,有节奏地敲打着,有时兴起还哼起快乐的小调。

他们每到一个村庄都受到热烈欢迎,担子一旦落地,那些大姑娘小媳妇还有大娘老奶奶们,都一拥而上,把卖零担货的围得水泄不通。什么针头线脑、胭脂花粉,纽扣、蛤蜊油,牙粉、牙刷……都是她们的喜爱之物。交易的方式有的直接用钱买,有的用鸡蛋换,还有的用鹅毛、鸭毛抵押、折算。

在做买卖的同时,卖零担货的见到漂亮的大姑娘、小媳妇,还要说点插科打诨的笑话,直羞得她们低头含笑,脸色泛红,让现场的气氛热闹了很多。

有的卖零担货的还镀着金牙,此刻,他的大笑尤其阳光灿烂,因为嘴里的金牙似乎让他风光无限。

这一过程大约要一两个小时才能结束。

接着货郎就要挑着担子,离开刚才还是欢声笑语的村庄,踏上新的征程。

货郎的担子很有特色,通常有两部分组成。

下面是只圆圆的大竹篮子,可以装很多东西,例如以物换物的鹅毛、鸭毛、鸡肫皮、牙膏皮等等,当然还有自己的商品和日常生活用品,都放在圆篮子里。

上面是正方形的大木头盒子,里面有许多小格子,格子里摆着各种小商品,上面盖着玻璃,买者可以看清里面要卖的各种货物。

卖零担货的既很聪明,又很能吃苦。他一副担子挑出村庄,可能要很多天才能回到自己那温暖的家。

过去还有补锅的,也让我印象深刻。那时候的铁锅不知什么原因总喜欢出现漏洞,家有破屋漏锅是最头疼的事,于是补锅匠便应运而生了。

补锅匠有四样东西我记得最清楚,这就是风箱、化铁水用的小炉子和一只小钢锅,还有木碳。

他补锅时的那一整套工艺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要想说清楚很费时费力,为了不耽误大家宝贵的时间今天就不聊了。

但有一点又让我印象十分深刻。这就是补锅的补好了一口锅,常常把自己弄的也像一口锅,浑身上下,包括自己的小脸,都弄的黑不溜秋的,像包大人再现,让人忍俊不禁。

还有补水缸的,不知大家见到过没有?这也是技术含量很高的活。

过去家家户户都有大缸小罐,这些东西又很容易破损,所以补缸的师傅就很有市场。

记得补缸师傅最见功夫的活是给破缸打釟钉,那个釟钉钉的严丝合缝,在粘合剂的作用下,将破损缝隙补的一点不漏,而且强度十足,敲起来刚刚作响,清脆悦耳,真正是修旧如新。

过去人们为什么宁可补缸,也不愿意买新缸,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都觉得新缸没有旧缸光。

其他各种能工巧匠就恕我不一一介绍了。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现在的网购,早已让漂客淡出历史舞台,成为人们永久的回忆。

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历史的必然。花开花落,新陈代谢,这很正常。对此是否有人说,这种过时的东西还写他干什么呢?是否有点多余和无聊呢?

我看不尽然。因为漂客他是一段历史,是一个存在,是一种文化。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仿佛一株株幽兰,散发着勤劳朴实的醉人芬芳,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快乐和节省。直到今天,仍在影响着我们,鼓舞着我们,成为故乡一道抹不去的风景。

漂客,虽然漂在祖国的大地上,但更多的是漂在人们的脑海里……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