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家浜》1939年主力撤退时,留下36名伤员,后发展成一个军

 品讀历史 2023-07-24 发布于广东

前言:

毛主席有一部特别喜欢的京剧《沙家浜》,讲述的是一支抗战时期的传奇部队

36名伤员队伍在养伤期间,竟然发展成一个军,后来成为华野主力师。

里面的主角郭建光的原型,就是拉起伤员队伍的领导人刘飞

那么,这支队伍是怎样拉起的呢?刘飞有什么样的英勇事迹?

《沙家浜》1939年主力撤退时,留下36名伤员,后发展成一个军

血气方刚的刘飞

刘飞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为了支撑生计,曾做过放牛娃、茶役。

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30年1月率部参加红军,在许世友的队伍里。

时任第四军第12师34团团长的许世友,有天在部队打开一坛酒,对士兵叫板“你们谁在背后能摔倒我,请你们喝酒”。

《沙家浜》1939年主力撤退时,留下36名伤员,后发展成一个军

部队里的人都知道许世友的经历,不敢上去单挑,却有几个新兵“不怕虎”纷纷向他发出挑战。

毋庸置疑,没两下就被许世友撂倒了,许世友大笑着端起碗“看来这瓶酒就我一个人喝了。”

这时候从队伍里站出一个人“首长,且慢”,他就是刘飞,虽说刚加入红军一年的时间。

《沙家浜》1939年主力撤退时,留下36名伤员,后发展成一个军

但他骁勇善战,聪明机灵,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晋升为排长了。都知道他打仗方面很优秀,但挑战许世友还是有些不自量力,大家都对此拭目以待。

许世友也很有信心,表示“我们有约在先,摔疼了可不许哭”,没想到刘飞一下将许世友摔在地上。

他躺在地上都呆了,不知道刘飞之前在码头扛过麻袋,早就练就了一身蛮力。

《沙家浜》1939年主力撤退时,留下36名伤员,后发展成一个军

当然许世友也是输得起的,他发起这个挑战,就是为了从军中选拔出人才。此后,刘飞成为了许世友重点关注的对象。

在他的带领下,刘飞屡立奇功,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红军长征。

长征结束后,刘飞担任师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学成归来后,刘飞被调任到新四军工作,转战于大江南北,开始了他的抗日生涯。

《沙家浜》1939年主力撤退时,留下36名伤员,后发展成一个军

被子弹打伤

1939年5月,以新四军为主力的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大战黄土塘,夜袭浒墅关日军火车站,火烧日军虹桥机场,声威大振。

9月下旬,刘飞的部队在江阴一带遭遇到了国民党队伍的袭击,一阵交锋后,刘飞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了胸部。

最初的时候他并没有在意,继续冲锋,等到胸口都是鲜血的时候才发现,警卫员紧张的给他包扎的时候,他平静地问:“背后有洞吗?”

《沙家浜》1939年主力撤退时,留下36名伤员,后发展成一个军

警卫员回答“没有”,刘飞反过来安慰警卫员“不要紧,我不要紧的。”

其实这一枪已经打进刘飞的肺部,距离心脏很近,可谓是性命攸关,警卫员着急的不得了。

团长叶飞得知这个消息后,赶紧下命令派人将刘飞送去阳澄湖后方医院抢救,经过抢救后终于保住性命。

《沙家浜》1939年主力撤退时,留下36名伤员,后发展成一个军

但由于当时医术有限,刘飞体内的子弹一直没有取出

“江抗”击退了敌军的大规模进攻,为了避免发生更大的冲突,部队决定,从苏州、江阴、无锡、常熟、太仓地区(即东路地区)西撤至扬中境内。

以刘飞为首的40多名伤员,被留在医院养伤治疗。

然而“江抗”一撤,日伪军立即严密封锁了阳澄湖及其周边村庄,进行地毯式地搜索,要将留在这里养伤的战士都抓起来。

《沙家浜》1939年主力撤退时,留下36名伤员,后发展成一个军

这时候群众自发地保护新四军的伤员,一旦发现日伪军,就将伤员们转移到小木船上,或者藏印阳澄湖的芦苇荡里。

但形势严峻,还是有伤员遭到了捕杀,并且日伪军封锁村庄,药物无法及时送达,错过治疗的伤员发生了感染,得不到救治,牺牲了。渐渐地,就剩下36个伤员。

拉起一个军的队伍

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刘飞认为不能这么坐以待毙,于是他想到了“另一种抗日”的方法。

因为刘飞是伤员中,职位最高的,大家也都同意他的领导

《沙家浜》1939年主力撤退时,留下36名伤员,后发展成一个军

他开始组织战士们,帮助群众干活,经常给大家讲抗日主张,常常召集大家在一起开会、谈心,鼓励大家战胜伤痛、战胜敌人。

经过刘飞的宣传,乡亲们都对抗日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并且对抗日队伍更加崇拜。他们纷纷让自己的亲人们加入到新四军中,为革命也贡献一份力量。

等刘飞带着浩浩荡荡的千人队伍归队的时候,领导们都目瞪口呆,当初36名伤员,怎么变成了上千人的队伍。

《沙家浜》1939年主力撤退时,留下36名伤员,后发展成一个军

刘飞从团长升为旅长,1945年春的一场战斗中,他组织指挥了抗战中最著名的三垛河伏击战,一战就消灭日、伪军1800余人,获得新四军军部的通令嘉奖。

在解放战争初期的自卫作战中,刘飞率部围攻大汶口,迎头痛击进犯的国民党军。尔后南下宿北。

回师鲁南,参加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等战役。期间,新“江抗”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二师,刘飞任师长。

《沙家浜》1939年主力撤退时,留下36名伤员,后发展成一个军

1948年5月刘飞升为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一副司令员。当时一纵队的司令员是刘飞的老搭档,叶飞

同年,淮海战役爆发,叶飞在养病,指挥权就交给了刘飞负责,他带领部队创下了辉煌战绩。

目前很少人知道,这支部队就是由当年36个伤员发展而来的。

《沙家浜》1939年主力撤退时,留下36名伤员,后发展成一个军

临终前取出子弹

新中国成立后,刘飞担任皖南军区的司令员,开始做军区的保障工作。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刘飞被授予中将军衔,此后被调往了南京军区。

后来,刘飞的身体越来越差,经常出现晕厥的状态,处于担忧他决定辞去职务,开始撰写回忆录。

刘飞口述的回忆录《火种》问世,里面记录了36名伤员在阳澄湖战斗的点点滴滴,被剧团改变为《芦荡火种》演出,后又被毛主席改名为《沙家浜》

《沙家浜》1939年主力撤退时,留下36名伤员,后发展成一个军

毛主席的说法是:“芦荡里都是水,革命火种怎么能燎原呢?再说,那时抗日革命形势已经不是火种而是火焰了嘛……戏是好的,剧名可叫《沙家浜》。

就这样《沙家浜》里讲的革命故事,开始广为流传。

至于刘飞体中的子弹一直到临终前才取出,新中国成立后,组织上安排刘飞去最好的医院治疗。

可当时资源有限,专家们对取出子弹也没有把握,因此刘飞在和妻子的商议下,决定让子弹继续留在体内。

《沙家浜》1939年主力撤退时,留下36名伤员,后发展成一个军

在他看来“这是军功章,不是定时炸弹”。1984年,79岁的将军刘飞逝世。

临终前他让医生将那颗藏了45年的子弹取出,作为留给子女的遗物,教育他们“要记住,新中国来之不易”。

不久后,这枚弹头被苏州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

《沙家浜》1939年主力撤退时,留下36名伤员,后发展成一个军

结语:

先辈们的坚守和奉献无疑是历史上的传奇。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他们都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保卫着祖国的安全和利益。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他们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承担起保卫祖国的责任。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他们都毫不退缩,坚持不懈地与敌方作战,为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沙家浜》1939年主力撤退时,留下36名伤员,后发展成一个军

他们是一支铁骨军团,他们的忠诚和勇敢无私无畏的精神,是祖国的骄傲。他们的牺牲和奉献,为我们保卫了和平的生活环境,让我们能够安居乐业。

我们应该永远怀着崇敬之心,铭记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同时,我们也要在自己的岗位上,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

为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先辈们的期望,将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和强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