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北极海洋利益的争夺与博弈:仍将以相互牵制为主,经略为辅

 专打抄袭勾 2023-07-25 发布于陕西

格陵兰是距离世界最繁荣纬度带非常远的一个大岛,但是价值也不小,特别是针对苏联/俄罗斯的北极竞争方面,格陵兰简直就是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

格陵兰岛,丹麦的自治国

格陵兰(格陵兰语:Kalaallit Nunaat;丹麦语:Grønland)是世界最大岛,面积2,166,086平方公里,80%都被冰雪覆盖。“格陵兰”在丹麦语的字面意思为“绿地”或“绿色土地”,是在丹麦王国框架内的自治国。在2008年公投后,2009年正式改制,成为内政独立的自治区,但外交、国防与财政相关事务仍由丹麦代理。格陵兰随宗主国丹麦于1973年加入过欧洲各共同体,但根据1982年全民公投的结果通过1985年的《格陵兰条约》退出了如今欧盟前身——欧洲各共同体,故如今格陵兰并不属于欧盟,但被视为欧洲联盟特别领域的一部分。格陵兰公民由于同时作为丹麦公民,因此亦享有欧盟公民身份资格,亦属于北约范围。格陵兰如同法罗群岛,在丹麦国会派驻有2名议员。格陵兰全境大部分处在北极圈内,于北美洲东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气候寒冷。隔海峡与冰岛和加拿大两国相望。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冰盖融化的程度会日趋严重,并且速度加快,格陵兰北部的图勒在二战时期就曾作为美军的空军基地,日后冰岛和格陵兰的海空军基地都能成为美军在北极地区扩张的重要战略支点;除此之外,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也给美国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更广阔的战略后方,俄军日后应对北极地区侵入的美军难度会进一步加大,因为摩尔曼斯克、科拉半岛西侧还有威胁自己的两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原先只有挪威是北约成员国,现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都是北约的地盘了,过去他们不能明着卷入北约的战事,现在可以了。

虽然只有挪威拥有面向北极的海岸线,但是作为内侧纵深的两国也可以给挪威提供内侧支援,例如后勤物资补给、兵员补充和一般的后撤空间,这几点他们是能办到的,剩下的就是在芬兰设立军事基地的美军自己想办法了,和俄军对撞的其实主要还是芬兰和挪威两个炮灰,瑞典自己亲自和俄罗斯发生冲突的概率比较低,特别是波的尼亚湾,有可能发生小规模的反潜战斗,其他大的战役发生可能较低。乌克兰战场也能看出,在作战条件相对较好的东欧平原上,面对信息化优势更强的北约支援作战体系就俄军已经捉襟见肘,更何况在北欧地带作战了,这里的湖泊和林地更多,俄军在此进攻或反击都存在比较大困难。

当然,乌克兰战役也能看出俄军的火力优势仍然十分巨大乌军虽然相比俄军如同蚍蜉撼大树,但与北约新加入成员国相比算是规模比较大的,乌军的作战能力也比较强,北欧国家除了在一定的军工生产领域具有优势,大多数条件与乌军并无本质区别,而且乌军也运用了北约的情报支持、信息传送的整套体系,但仍然作战不利,其他北约国家在面对俄军进攻或防守时表现也不会比乌军强到哪去,甚至有的比乌军还差劲。因此,战争到最后考验的仍然是美军在极地同俄军作战的能力,而非当地国家军队对抗俄军的能力,他们对抗的能力非常薄弱,如果在战前俄军准备得当,很可能使其一击即溃,无法抵抗。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让北欧三国和俄罗斯作战,就好比2.1个在冰箱里的乌克兰与俄罗斯作战,结局是大差不差的,但是俄军是否有能力在翦除三国的同时与美军继续对抗,这是一个问号。现在很显然是俄军的极地装备更胜一筹,但到将来结冰期缩短、冰盖融化,而美国对极地装备的投资与采购大大提高,俄军面对的真正凶恶的敌人美军就会更具优势。

加拿大埃尔斯米尔岛阿勒特,白点标注处

埃尔斯米尔岛(英语:Ellesmere Island),加拿大北极群岛中最北岛屿,世界第十大岛,面积196,235平方公里,南为巴芬岛,与东边的格陵兰岛仅隔一条狭窄的内尔斯海峡。目前属加拿大努那福特地区管辖。因纽特人最早来到该岛捕猎,维京人后也曾到达此岛,双方一度展开过贸易,后由于气候变冷,人类逐渐撤离该岛。2001年全岛人口仅168人。1616年,威廉·巴芬发现该岛,1656年,该岛以第一代埃尔斯米尔伯爵法兰西斯·埃格顿而得名。目前埃尔斯米尔岛1/5的地区被划为自然保护区,然而由于气候变化,上面的冰架已减少了90%。北极柳是当地唯一的木本植物,这里也是加拿大最冷和降水量最少的地方。

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俄罗斯北冰洋属地

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俄语:Земля Франца-Иосифа),是俄罗斯在北冰洋中的一座群岛,由191个冰封岛屿组成,面积16134平方公里。又名弗朗茨·约瑟夫群岛。该群岛位于斯瓦尔巴群岛(挪威管辖)以东,相距约350公里;北地群岛以西,相距约480公里、谢韦尔内岛(新地岛的北岛)以北,相距约350公里,属阿尔汉格尔斯克州管辖,但均为无人岛。该群岛1873年被奥匈帝国探险家发现,以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之名命名,并成为奥匈帝国的海外领地,曾计划像格陵兰一样安排移民。但尚在初始阶段奥匈帝国就解体了。1926年,苏联确认对其的主权。虽然位置偏远但地下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现时俄罗斯联邦已在岛上建立“三叶草基地”,以准备将来在这里开采这些天然资源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可以用来威胁俄军出兵北极的后方和侧翼安全,迟滞俄军出动,而格陵兰则可以作为前进基地为美军抢得先机,因此北大西洋水域虽然只占极地海洋的三分之一强,但起到的作用却是巨大的。美军在阿拉斯加开发自身的前进基地没有任何突出的优势,因为阿拉斯加方向事实上是俄军占优势,因为俄军在弗兰格尔岛、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新西伯利亚群岛、共青团员岛等地都有自己的落脚点,或者可以建设驻军点的基础,哈坦加、季克西、阿纳德尔等都可以作为大陆中转站,尽管这些地方非常荒凉,但他们丝毫不亚于北极圈的格陵兰北端图勒或者加拿大埃尔斯米尔岛的阿勒特的军事意义,而且因为遥相呼应反而更加有力。因此,俄军日后加强的重点很可能不是摩尔曼斯克和白海海域,而是亚洲部分的多个据点,这里能对阿拉斯加、加拿大和格陵兰构成更严重的威胁,美国用芬兰、挪威看住俄军,而俄罗斯可以用东西伯利亚及其沿岸诸岛看住格陵兰和加拿大,这就形成了相互牵制的关系。

鉴于北极的极端落后与双方其他方向的博弈更激烈,双方采取的措施无外乎互相钳制的手段,也就是分别加强咬住对方的地方,一个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一个是俄在东西伯利亚到白令海之间的海岸线与群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