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智突围》告诉我们:30岁后的逆袭,要做到这三步

 玖月成长记 2023-07-25 发布于江苏

过了30岁还一事无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没有钱,也没有清楚。

人到中年,拼尽努力,结果依旧是一事无成。一天天的年龄渐长,能力却不渐长,一切好像一直原地踏步,止步不前。

总结来说,很多人都有毛毛虫思维。顾名思义,拥有毛毛虫思维的人,就像毛毛虫一样,习惯跟在别人后面,即使遇到机会,自己也不敢去争取。

毛毛虫思维,来源于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虫实验”:他把几只毛毛虫放在花盆边上,首尾相连绕成一圈,然后在不远处撒了一些松叶。结果毛毛虫开始一只跟着一只,绕着花盆转圈圈。一连转了N天,最后因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而旁边的松叶,却丝毫未少。

生活中,有人一起团购纸巾,因为很便宜。我们常常会出于考虑错过就是吃亏的心理,也不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也跟风一眼下单购买。结果买回家才发现,家里根本没地方放,而且家里已经囤了很多纸抽。

当一个人思考的轨迹和决策力都跟别人后面,长此以往,他的思维就趋向于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想法,更别说是突破自己的想法,跳出思维定式的框架。

最后,人就很容易,像温水里的青蛙一样,一直呆在自己思维的舒适圈里,从而失去了前行的动力,最终走入死胡同。

然而,有些人,却总活得风生水起,飒靓灿烂,即使是偶尔身处低谷之时,他们依旧能绝处逢生,柳暗花明。

为什么他们总能解决遇到的困难,甚至出色完成各种任务,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每个人都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因此,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而习惯的背后,又是一个人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而心智模式,就是一个人对人、事、物惯有的态度和看法。

换句话说,你内心渴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存在, 塑造了你内心的价值观, 它会直接影响你的性格特质和动机——

于你而言,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重要的;

相较于别人,你的独特优势在哪里,你能够做好什么,能够做成什么。

正如,稻盛和夫所言的,人生中所有遇到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心的呼唤。

人全身的细胞每七年更换一次,成为一个全新的人;人的心智模式也需要不断迭代,重塑全新的自我。

《心智突围》一书,就是作者从人生定位,认知优化,心境调频三个方面,通过案例实操,梳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成长系统。

说到人生定位,我就想到快手的创始人宿华。当初他创立快手的底层逻辑就是利他,把自己的幸福感建立在能够广泛利他的基础之上。这才有了快手的出现。

因为快手的solgan是记录世界记录你。快手最初是一个工具,后来是一个社区,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慢慢变成了一个综合的生态。

我们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很多人浑浑噩噩地过一生,可能到晚年才发现,自己竟然什么都没有做成。

尤其是现在社会发展太快,一切事物都在快速地成长变化,只要敢于尝试,打破自己原有的认知,不固步自封,才能成就更好地自己。

查理 · 芒格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法学院的毕业典礼上曾说:

“我不断地看到新的人有所成就,不是因为他们最聪明,有时候他们也不是最勤奋的,他们只是学习机器,他们每天睡觉时都比起床时更聪明一点 ,一点地积累。这真的非常有用,尤其是当你要走很长很长的路时。”

只有我们梳理清楚自己的优缺点,然后找出来自己的天赋优势,自我精进,挖掘潜力,从而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自我重塑,我们就能找到终身成长的秘密。

针对定位这个方面,《心智突围》这本书,为我们详述怎样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还告诉我们要给自己构建一个自我定位的闭环系统,找到自身价值,明确人生方向,从而不迷茫。

当你读完这本书,那么对于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你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

当我们重新定位自己人生后,那么接下来,就是要升级和优化我们的认知。

认知的第一步,其实是理解自己,理解自己基因程序的缺陷。第二层是说,你其实能够建立一个程序,让你跳脱出来看自己的想法。

认知决定行动,行动带来习惯,习惯影响命运。在快速变化和不确定的现代社会,认知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认知能力就是持续迭代和优化现有的认知框架的能力,一个人能以多快的速度优化自己的认知框架,决定了这个人发展的天花板。

可以用二维四象限的方法,将一个人的知识版图分为四类:我知道我知道的,我知道我不知道的,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对于这四类版图,分别是对待知识的4种不同的态度和方法。

1)我知道我知道的——持续验证。我们知道自己已经了解或掌握的知识,是我们决策和行动的主要依据,也是束缚我们视野的核心阻碍。这些知识可能和客观世界并不相符,也可能存在某种隐性的适用边界,需要持续进行检验验证、迭代更新。

2)我知道我不知道的——学习调研。我们知道自己还不了解或不够了解的知识,是我们学习和精进的核心方向。通过有计划地学习和调研,可以将这部分版图逐步转化为“我知道我知道的”知识,将学习和调研的方法标准化和流程化,可以使优化这个版图更加高效。

3)我不知道我知道的——优化效率。那些我们已经掌握却不自知的知识,通常在潜移默化地帮助我们做出判断,可以称之为直觉或灵感。需要持续地发现、评估、训练,以提高利用这部分知识的效率。

4)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持续探索。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却占据一个人知识版图超过99%的空间,蕴含着巨大的、梦幻般的可能性。如果说前面三个版图的优化能够带来渐进式的提升,这部分版图的优化,可能带来的是颠覆性的改变。对任何知识都保持充分的好奇心,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和和关注点,保持持续探索的心态和姿态,是优化这部分版图的最佳方法。

当我们的认知优化后,看问题,会提高快速看透事物本质和底层逻辑的能力,从而迅速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重新定位和优化认知后,我们还要提高自己的心境修为。尤其是我们的情绪。

什么是情绪?又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呢?情绪是一种体验,是人对外界事物是否满足了自己的需求的一种体验。所以,最基本的情绪有四种,它们是喜怒哀惧。

乐观积极的人总是让我们羡慕,并且实际上他们也会走得更远更开心。他们总是受上天眷顾不会遭遇烦心事吗?不,他们不是没有负面情绪,而是不会被情绪左右。

那么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呢?

说是“管理”,是为了避免走入“压抑”的误区:有不少人对于生气、愤怒、难过等所谓的“负面”情绪,习惯以“意志力”硬压下去,以为它会慢慢自然消失。其实绝非如此,情绪的能量不去处理,它就会累积、转化,并常常在你意想不到的状态下爆发出来。因此情绪管理并不是一味地压抑,而更需要疏导与化解。

管理情绪的第一步,我们需要去觉察自己当下的情绪并承认它、接纳它。任何的情绪,都是我们人性的一部分,都应该真实呈现、坦然面对。

情绪管理的第二步,是了解自己的情绪从何而来。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人的情绪的不是发生的具体的事情,而是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比如说,古时候,有两个人进京赶考,在路上遇到了正在办丧事的一家人,其中一个人想,这下完了,出门就遇到倒霉事,我一定考不好,他怀着这样的心情去考,真的就考砸了;另一人想,我遇到了棺材,意味着我会升官发财,我一定会考中的,结果,他真的考中了。所以说,面对同样的问题,生气或者微笑,完全由你自己选择。

情绪管理的第三步是尝试着以适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这既可以缓解自身的压力,又可以拉近与周围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比如面对学习上的难题,你左思右想,也查看了工具书,还没解答出来,与其通过板着脸、痛苦地苦熬,不如诚实地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得到别人的帮助,把问题解决了,感觉会舒服很多,会更愿意努力去学习。

情绪管理的第四步,疏导、缓解内心积累的令自己不舒服的情绪。方法很多,找到适合自己的就行。

最简单有效的途径有四个“出来”: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唱或喊出来。也可以通过锻炼如健身,跑步、打球,舞蹈等,想象着坏情绪像球一样被打出去,或者随着汗水挥洒出去,会给人一种痛快的感觉。此外,还可以听音乐、散步、逛街、静心冥想等等。

总之,我们是情绪的主人,只要我们愿意去面对原本就属于我们自己的各种情绪,就有能力去管理它们,而不是被情绪所控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人生逆袭可谓是事半功倍。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贝南·塔布里兹和迈克尔·特雷尔的研究表明——

“如果一个鸡蛋的蛋壳从外面裂开来,它的生命就结束了。但是,如果一个鸡蛋的蛋壳从内部裂开来,则意味着新的生命破壳而出。伟大的事物都是由内而外产生的。”

正如,一个鸡蛋如果从外面裂开来,它的生命就结束了。但是,如果一个鸡蛋的蛋壳从内部裂开来,则意味着新的生命破壳而出。

想要快速个人成长,从来不需要外部工具的加持,而是先读懂自己的心,突破外界的限制,升级和优化“看不见”的操纵者——心智系统。

只有定位上的清晰、认知上的优化和心境上的笃定,才能真正地构建心智系统的成长力。这三个方面,都是从内在为一个人提供动力和力量,而不是依靠外在的帮助。

那么,想要快速自我成长,最好的方式就是看书。阅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机会,因为它可以让你获得更优的心智模型,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用更多的视角看待同一个问题,并最终让你真正做成自己想做的事。

《心智突围》就是这样一本好书,它会让你从「自我定位」,「认知优化」和「心境重塑」这三个维度去重构你心智的底层逻辑,让你在心智系统不断迭代升级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变得睿智,并最终突破人生困局,收获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我们都能由内而外地重构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然后,相逢在高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