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出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就是好好活着

 玖月成长记 2023-07-25 发布于江苏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然而这句话却被维克多·弗兰克尔奉为人生信条,帮助他度过了3年的集中营生活。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一本讲述生存问题的书,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以亲身经历向我们讲述了那些集中营不为人知的痛苦遭遇。
再加上他对人性的分析以及心理学分析,让我们知道为什么而活,领悟活着的意义。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是一名精神科医生。因为是犹太人的身份,他和全家人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
正是因为亲身经历过炼狱般的痛苦,看到太多的人性,幸存下来的弗兰克尔,便开创了意义疗法,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找到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可以算得上是弗兰克的一本半自传小说,前半部分讲的是他在集中营的经历,后半部分介绍的是他开创的“意义疗法”。
二战时,在奥地利的弗兰克尔一家人,因犹太人的身份,上了纳粹的黑名单。本来弗兰克有机会逃到美国去,但为了陪伴家人共患难,他留了下来,与家人一起被关进了集中营。
自此,他的人生也从做研究、教学生变成了与死神赛跑。
很多人都听说过纳粹集中营,那是一个充满黑暗、残酷、死亡、没有人性的地方。
但作者弗兰克尔用自己的亲眼所见告诉我们,在集中营里,真正凶残的不是纳粹,而且同为犹太人的“囚头”们。
三年时间里,弗兰克尔先后辗转进了四家集中营,每天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他用文字展现集中营的经历的种种,比如说黑暗、残酷、悲惨、生死离别等等,更是我们讲述了人性在生命遭受威胁时的种种。
集中营中的人全部都经历过从恐惧到麻木,从麻木到接受。尽管生不如死,但大多数人还是愿意选择活着。
不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人们是不会放弃对生命的渴望。然而,一旦人们对活下去的希望破灭,精神立马陷入绝望,身体顷刻之间走向死亡。可见,人们对于活着的强烈渴望。

为了活下去,人们不停地劳动,证明自己的价值,遵守规则不逾矩,努力搞好和管理者的关系。甚至为了能多活一会,不惜出卖自己的伙伴,把人性的丑恶体现得淋漓尽致。
事实上,在特定极端环境下,种族间的对立和区别早已不是问题。真正的矛盾来源于权利拥有者与受管束者之间,施暴者与被施暴者之间,人性的丑恶与良善的区别。
在集中营里,同样是犹太人,同样拥有被鄙视的身份,然而有权利的犹太人却为了生存,无视同伴,甚至任意欺辱同伴,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这一现象真的很讽刺,也让人对人性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就像弗兰克尔在书中说的“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然而在那样残酷、冷漠的环境里,依旧有人性的美好感动作者弗兰克。
一位犹太人因犯了事被追查,但所有知道真相的同伴却并没有出卖他。结果,他们1000多人被罚了一天禁食。
要知道,在集中营里,本来就吃不饱饭,营养缺乏,尤其很多人每天还要干各种重活。
一天不吃饭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集体自杀。然而,这1000多人并没有选择出卖伙伴。
因为,每个人都很清楚,出卖就意味着扼杀了一个生命。
正是这种人性的美好,给了作者弗兰克尔在困难环境中活下去的信念和希望。
弗兰克尔在集中营里没有被痛苦和绝望彻底击溃,反而努力找回了自己生命的意义。
因此,在无数次与死神对抗的过程中,弗兰克尔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就是帮助他人找到生命的意义。
为了帮助他人找到生命的意义,他根据自己在集中营的经历和回顾,开创了“意义疗法”。

意义疗法,就是为了帮助人们直面生活中的苦难和困境,重新认识生命,找到生命的意义,点燃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
正如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所说,苦难本身或许没有明确的意义,只是我们面对苦难的态度和选择,赋予了它意义。
一个人不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只要能找到生命的意义,就能激发出内在力量,从而改变外在的命运。
正如尼采所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呢?
关于寻找生命意义的方法,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提到了三点。

第一点是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全力投入。
作者弗兰克尔本来是心理学的博士,专门搞研究的,没想到被关进了集中营。然而在集中营中,他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专业爱好,反而是冷静清醒地观察集中营所有人的反映以及各种行为背后透露出来的人性,一直保持着对活下去的希望。
正如尼采说过:那没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壮。
从集中营出来后,他把伤痛化为动力,投入到临床试验研究中,便完善了“意义疗法”,一是为了救赎自己,二是帮助需要找寻生命意义的人们。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弗兰克尔想要帮助别人努力寻找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曾感动上千万的人,被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到今天,这本书卖了1200万册以上,还被翻译成24种语言。
不仅如此,弗兰克尔一生一共出版了39部作品,并被翻译成34种语言。他这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无限的热情,67岁还在学习驾驶飞机,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弗兰克尔是医学博士、维也纳医科大学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担任维也纳神经综合医学院的首席专家长达25年。
他创立了“意义疗法”及“存在主义分析”,被称之为继弗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
可以说,弗兰克尔用自己的一生在践行如何找寻生命的意义。
第二点是发现生命的美好。


在集中营那么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每次换集中营地,弗兰克尔每次都很珍惜一路的旅游风光,用心的去感受。
有次从奥斯维辛迁到达豪集中营时,没有炉子,没有火葬场,没有毒气,他和小伙伴们简直太开心了,居然跳起了舞蹈。简简单单且微不足道的拥有,都让他们心满意足。
如果晚上熄灯时间晚点的话,能赶在熄灯前捉完虱子,那简直可以幸福地冒泡泡。吃饭的时候,能从锅底给舀一勺食物,都让人忍不住泪目。
点点滴滴的美好,支撑着作者弗兰克尔活下去,在想念妻子家人的时候,就幻想团聚的那一时刻,一切都为了活下来!
因为没有什么事情,比活下去更重要了!
正是凭借着随时发现美好的眼睛和感受美好的心灵,在集中营里发现生命中的真善美,发现人性的美好,作者弗兰克尔对活下去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他不再是当年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而是将自己的生命活成一切皆有可能。
第三点是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生活中,很多人遇到一点点挫折失败时,往往就停滞不前了,或者干脆绕道而行,不愿意直接面对困难,离成功越来越远了。
事实上,苦难、厄运和死亡是生活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没有苦难和死亡,人的生命就不完整。
困难、痛苦都是无可避免的,即使如此,不妨去从痛苦里找到意义。
有句震撼人心的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决不能被打败”。只要拥有奋不顾身的勇气,就会有战胜困难的力量!
虽然生命中发生的一切事宜,无法去控制,但面对各种困境,我们完全可以自行选择对待事情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就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即使再大的困难、再险的路途,他都会用自己的努力排除一切艰险。
因为活下去不需要理由,活着本身就是理由。

被囚禁在集中营的犹太人,没有名字,只有代号,无论男女都要剪掉头发,穿上破破烂烂的囚服。
面临着食物的匮乏,一天的食物是一顿汤和一小块面包,再加上额外补助21克的人造黄油,一小片劣质肠,一小片奶酪和一些人造蜂蜜或一汤匙稀释果酱,根本就满足不了填饱肚子。
而且他们还要在寒冷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干重体力活,动辄打骂,长此以往,身体体抗力下降,经受着命悬一线的折磨,最终一个一个的死去。如果有突发疾病,比如说斑疹伤寒,那面临死亡的人更多。
对于在如同人间炼狱般集中营里的犹太人们来说,活着是最基本的需求。
如果说生命有意义,那么遭受苦难也有意义,好好活着就是意义。
总体来说,《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就是为了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认识到苦难的意义,学会如何爱和被爱,让我们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践行生命的意义:好好活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